第37章 生死之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人群中走出来一位英气逼人的青年,剑眉入鬓,身姿挺拔,一手中拎着一坛酒,拿着两个酒碗。  

“这不是长孙家的公子吗?”  

“他跑出来做什么?”  

众人议论之际,只听长孙鸣扬声道:“臣长孙鸣曾与魏王是生死之交,今日愿为他送行,与他吃一碗酒,还望陛下恩准。”  

魏王,生死之交,送行…  

这几个词从长孙鸣口中说出来,顿时在人群中引起一阵喧哗。  

元青默早就被朝廷认定是乱臣贼子,哪还有什么魏王。  

此时此刻,即便与元青默有些交情的人,都恨不得躲到远处,与其割袍断义。  

这个长孙鸣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站出来,说与元青默是生死之交,还要为其送行。  

“这人不要命了吗?”  

“听说他和魏王曾共患难,交情不浅,此刻站出来,当真是条汉子…”  

“毕竟是长孙家的公子,家世摆在那呢。”  

“就算是长孙家又怎样,这次得罪了陛下,下一个就拿长孙家祭天!”  

众人窃窃私语,文武百官暗自摇头。  

这位小皇帝什么脾气?  

此事必定记恨在心里,今后绝不会放过长孙鸣!  

果不其然。  

元泰平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陆离小声提醒道:“陛下,他还是慕容将军的真传弟子,只是吃一杯酒,随他去吧。”  

想到慕容道业,元泰平皱了皱眉,只能忍下心中怒气,道:“果然有胆识,朕准了!”  

长孙鸣也没谢恩,就这样拎着酒坛,一步一步走上行刑台。  

自从元青默下了大狱,两人已有数月未见。  

望着满脸憔悴,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跪在地上的元青默,长孙鸣心头又是不忍,又是愤怒,紧咬牙关。  

“兄弟。”  

元青默看着身前的长孙鸣,嘴唇颤抖了下,心中有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只剩下这两个字。  

长孙鸣横了一眼旁边的太史渠,骂道:“滚开!”  

太史渠目光一凝,正欲发作。  

但转念之间,想到这位的身份,背后的势力,他装作毫不在意的笑了笑,站到一旁。  

长孙鸣跪在元青默面前,将两个碗摆在面前,拍开泥封,在碗中倒满了酒。  

元青默伸出戴着锁链的双手,颤巍巍的端起酒碗,笑道:“好兄弟,饮了这杯酒,你便去吧,我死也无憾了。”  

“既是生死之交,自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长孙鸣目光炙热,大声说道。  

太史渠冷哼一声,大声质问:“长孙大人,你想与这乱臣贼子有难同当,是要谋反吗!”  

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道声音:“在平州就曾听闻大乾墨麒麟之名,今日如愿一见,小妹梅映雪,能否讨得一杯酒喝?”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人群中走出一群人,为首却是一个秀美俏丽的女子,一袭红衣,肌肤胜雪。  

“梅映雪是谁?”  

“没听过,又是哪家的千金小姐?”  

“你是一枝梅的大当家?”  

朱雀司君似乎想起什么,在城墙上,突然喝问一声。  

梅映雪轻笑一声,道:“原来小妹这么有名,都传到京城了。”  

“一枝梅是什么?”  

元泰平不理朝政,还一头雾水。  

朱雀司君简单解释了下。  

元泰平恍然,冷笑一声,道:“原来是三千雪岭的贼寇,来的正好,将他们一网打尽!”  

“魏王殿下,凉州李家承你恩情,今日来为你送行!”  

就在此时,又是一群人走了进来,为首之人正是李仲谋,李叔虎两兄弟。  

众人斟满烈酒,举起酒碗,遥敬元青默。  

“凉州李家?”  

文武百官相互对视一眼,暗自皱眉。  

数月之前,凉州之战震惊天下。  

谁都没想到,蛮人大军压境,没有大乾的支援,凉州竟然撑住了,大败蛮军。  

而元青默之所以问斩,也确实与此事有关。  

“你们…”  

元青默看着下方的人群,面露愁容,欲言又止。  

大乾京城,水深似海。  

这些人就算能潜入京城中,也做不了什么。  

舍命来给他送行,敬他一碗酒,这又是何苦。  

就在此时,又是一道声音响起,清脆悦耳。  

“大黑狗,你们躲在这里喝酒,怎么不叫我?”  

元青默听到这个声音,浑身一震,连忙抬头望去。  

只见不远处的酒楼上,正有一个白衣女子坐在屋檐儿,双腿悠荡,手中端着一个酒坛,正笑盈盈的望着他。  

“倾城!”  

元青默一见之下,心神激动,难以自持。  

“这又是谁?”  

众人面面相觑。  

“她好像是前朝武帝的孙女!”  

“啊!”  

有朱雀卫小声提醒。  

“给我拿下!”  

朱雀司君闻言,脸色一变,当即下令。  

“且慢!”  

元泰平道:“还有谁想与这个乱臣贼子饮酒的,一起站出来,正好让朕瞧瞧!”  

“我愿与魏王共饮一杯!”  

“我也愿意!”  

“算我一个!”  

人群之中,陆陆续续有人站出来。  

这些年,京城之中,毕竟有不少人曾受过魏王恩惠庇护,此时此刻,受到感染,也纷纷站了出来。  

“还有我!”  

话音未落,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