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背后高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乾京城。  

皇宫,内院。  

啪!啪!  

院子里响起一阵鞭子抽打的声响,伴随着一阵尖锐刺耳的喝骂声。  

“笨手笨脚的狗东西,大宛国进贡给陛下的葡萄酒,都能让你弄撒了,你个狗东西真是活腻了,还不向陛下认罪!”  

“陛下,奴才知错,奴才罪该万死!”  

紧接着,便是一阵磕头的声音。  

“哼!你的命值几个钱?就算杀你一万次,灭你三族,都不及这杯葡萄酒贵重!”  

“愣着干什么,给我打,打死为止!”  

内院中,传出小皇帝的呵斥。  

“是是,老奴遵旨。”  

陆离来到外面,听到内院中传出的动静,微微皱眉,摇头轻叹。  

对这一幕,她早就习以为常。  

陆离走进内院,看了一眼旁边的情况。  

一个脸庞稚嫩,只有十五六岁的小太监跪在元泰平面前,早已被鞭子抽打的遍体鳞伤,衣衫破碎,能看到身上已是血肉模糊。  

旁边一个老太监手里握着鞭子,每抽一下,那小太监身上就多出一道血痕。  

“先停下来吧,今日万邦来朝,喜庆日子,别因为这点事坏了心情。”  

陆离微微皱眉,从老太监身边走过,将二人隔开,说了一声。  

“太傅来了。”  

元泰平招呼一声。  

元青沐站在元泰平身旁,见到陆离,微微点头。  

这段时间,有几次元泰平都想对她发难,倒是陆离察觉到,帮她化解下来。  

陆离道:“时辰不早了,陛下也该动身了。”  

“不急,不急。”  

元泰平嘻嘻一笑,道:“再等等。”  

“等什么?”  

陆离皱眉问道。  

元泰平问道:“京城外的十五位渠帅,可都进京了?”  

陆离心中一动。  

元泰平深居宫中,怎会知道此事?  

陆离答道:“一个时辰前,已经传令过去,这个时间,他们应该已经入京。”  

“那就好!”  

元泰平点点头,起身对着旁边的玄武司君说道:“玄武,带人将元青默带出来,朕要让他亲眼看看,大乾京城在朕的治下,是何等的景象!”  

“今天,朕要让他死的心服口服!”  

旁边的元青沐神色微变,问道:“不是要秋后问斩吗?”  

“嘿嘿,他活不到秋后了!”  

元泰平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  

元青沐皱眉道:“陛下金口玉言,如今朝令夕改,怕是不妥吧。”  

“没什么不妥。”  

元泰平撇撇嘴,微微侧目,看向元青沐,笑道:“免得有些人惦记,总想着将他救出去,你说是吧,姑姑?”  

元青沐神色不变,笑道:“我不懂陛下的意思,谁敢跑到京城来救人啊。”  

元泰平道:“如今的大乾京城中,大将军,太尉都已离开,玄天教主也已经走了,京城中正是空虚的时候。”  

“若是有什么轻功绝强的高手,偷偷潜入宫中,将元青默救走,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我可是曾听父亲提起过,姑姑的师父,就是这样一位高手。”  

元青沐心神一震,微微垂目,努力保持镇定,不让自己露出太大的破绽。  

陆离忍不住看向元泰平。  

玄天教主刚才第一时间离京,关于调动渠帅入京,提前问斩元青默之事,她还没来得及说。  

可元泰平深居宫中,却猜测出这背后的算计!  

没等她说,便已经提前做出应对,要在今日问斩元青默!  

这小皇帝竟能想到这么深远?  

不对!  

就算元泰平聪慧过人,能看出京城中涌动的暗流,他如何能觉察到玄天教主的离开?  

玄天教主与悦无心、阴后动身离京,悄无声息,没有惊动任何人。  

元泰平是如何知道的?  

陆离下意识的看向元泰平身旁的玄武司君。  

四大司君之中,除了青龙司君之外,玄武司君也已经踏入一品,成就宗师。  

难道是此人提醒元泰平?  

还是说,元泰平的背后另有高人?  

陆离突然发现,自己有些看不透这个小皇帝了。  

“对了。”  

元泰平又道:“麒麟卫那些余孽的位置,可曾找到?”  

玄武司君沉声道:“已经锁定了,这段时间有朱雀,白虎二司的高手盯着,随时都能拿下。”  

“好!”  

元泰平微微一笑,道:“放出消息,今日问斩元青默,给他们一个劫法场的机会。”  

元青沐心中一沉。  

她这位小侄子,比她想象中的还要棘手!  

元泰平嘿嘿一笑,道:“朕现在十分期待,元青默与这些麒麟司旧部在法场上重逢,共赴黄泉的场面,那必定是极为精彩!”  

“姑姑,到时候你可一定要陪在朕的身边,咱们一起欣赏。”  

元青沐默然不语。  

“唉。”  

元泰平突然叹息一声,道:“只可惜,青龙死在了黑水国。其实,我听说,有朱雀司的叛逆跑到那边去了,想让青龙将她们抓回来交给姑姑,没想到青龙身死异乡。”  

停顿了下,元泰平突然问道:“这个西陵魔君意欲何为,为何屡屡与我大乾作对?”  

陆离道:“也不算是吧,据说在凉州城下,此人与蛮族为敌。在极北寒域的时候,此人对付的也是黑水国,只是青龙司君气运不济,撞见了西陵魔君。”  

“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