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王牌武器(2/7)
经是十二点了。
我站起来,要起身告辞,却被张学良制止了。
“柯里昂先生,学良从来没有和人谈得如此投机,今天岸上就留在这里。我们学学古人,抵足而眠,好好谈谈。”张学良的这句话,深得我意。
达伦睁大了眼睛,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担心我的安全。
我笑笑,对达伦他们道:“你们就回去吧,我留在少帅这里。”
达伦等人只得离去,东北军这边张学良也打发了他地手下。我们两个人住进了王府地一个偏殿里面,那里是张学良的卧室,布置得十分的讲究。
洗漱一番,张学良让人在那个巨大的榻床上搬来了一个床桌,我们两个人盘腿而坐,继续聊。
“先生对中国局势怎么看?”张学良看着我道。
“中国自清朝灭亡到现在,军阀混战,虽名义上获得统一。但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外忧内患,多事之秋也。”我喝了一口茶。
张学良接着问道:“先生觉得中国能够实质上获得统一吗?”
他这话,问得有些意味深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是自然的。”我摊了摊手。
“那哪一派能够当此大任呢?”张学良地脸色变得凝重了一些。
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现在风管无限,似乎很有意逐鹿中原。
“中国军阀甚多,形式如同汉末之乱世,阎锡山、冯玉祥之流,不过守土之人,无此能力。曹阿瞒者,南京那位也。”我低声道。
这话。让张学良尴尬得笑了笑。看来他很是同意我说地这句话,但是内心却又很不甘心。毕竟他现在也是一方诸侯。
“柯里昂先生为何有如此结论呢?”张学良低声道。
“人家名义上是中山先生地继承人,实质上已经掌握了中央政府,经过去年的大战,已经奠定了地位,目前缺少地,只不过是时间而已。”我长出了一口气,道:“不过可惜了。”
“可惜什么?”
“可惜时运不济。”我笑了笑。
张学良来了精神,看着我,等待我说下去。
“本来国内就已经混乱不堪了,要解决这样形势务必花费大力气,而一旦外寇入侵,那变数可就多了。”我说到这里,就不愿意再说下去了。
张学良自然也明白我的意思。
“先生说得是。说得是。”张学良坐在那里,呆了起来,良久,长叹了一口气。
“柯里昂先生,我很钦佩你的为人,这些话,在别处是没人会说的,先生如此坦诚,汉卿也就开诚布公了。”张学良看着我,道:“在外人眼里,我现在风光无限,其实也是如履薄冰。”
我不说话,只是仔细聆听。
“东北之地,一直忧患不断,日本人虎视眈眈,东北军内部又分化不断,去年我命20万东北军入关,形势方才好点,现在掌握八省,但是南京方面对我并不放心,诸多限制,不会让我坐大,时局艰难,我一个人,常有回天乏力之感。”
张学良说到这里,靠在床榻之上,脸上露出了忧愤之色。“无他,人人都是一个棋子。”他一字一顿地说出这句话,有些颓废。
“不说这些了,不说这些了,柯里昂先生,你到中国来考察,除了上海和北平,还想去什么地方?”张学良问道。
“东北。”我笑了起来。
“东北!?”这句话,让张学良一下子坐了起来。
他万万想不到我要到东北去,那可是他的老家。
“不管论文化还是古迹。东北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张学良笑了起来。
“少帅,其实我这次来,虽然是考察,但是更想拍摄一部电影。”到了这个时候,我也就不再隐瞒了。
“在中国拍电影?”张学良容光焕发。
“如果有可能地画,就在东北拍摄。我想拍摄一部反应中国时局地电影。”我笑了笑,然后讲得知的日本人的动向告诉了张学良,当然,我并没有告诉他一定会爆发一场战争。
“日本人竟然到了如此之地步!”张学良攥紧拳头砸在了床桌之上。眉头紧锁。
日本人,始终是他最大的一块心病。
“先生,你此举实在让汉卿钦佩,即便是中国人,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大事来!”张学良对我愈加佩服。
“这个就全赖少帅支持了。”我接道。
“一定!先生放心。我会专门安排人护送先生过去!”张学良语气坚定。
然后,他看着我,郑重地问道:“先生,你觉得日本人真的会打起来吗?”
看着他渴慕的眼神,我笑了起来。
“少帅觉得呢?”我问道。
“我觉得不会。”
“何以见得?”我问道。
“一旦开战对日本人也不利,战争这东西,没有赢家。”张学良道。
我哈哈大笑起来。
果然跟我预料中地不错。历史上,张学良对日本人就抱有这种想法,认为日本人不会真打。打仗对双方都没好处,所以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严令东北军不抵抗,一撤再撤,想靠国联的调停和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结果半年之内就丢了东三省,丢了自己地根基。
“先生笑什么?”张学良被我笑得有些莫名。
“少帅,战争对日本有大大的好处。”我笑道:“你听说过日本人提出的满蒙生命线吗?”
“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
“现在国际经济萧条。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日本经济向来仰仗欧洲和美国,受此影响,国内萧条。这个岛国资源贫乏,经济复苏最需要的就是资源,东北大广阔国土上,资源丰富。更可以安置移民,一旦开战,日本得到地好处甚多,不仅在经济上可以得到喘
我站起来,要起身告辞,却被张学良制止了。
“柯里昂先生,学良从来没有和人谈得如此投机,今天岸上就留在这里。我们学学古人,抵足而眠,好好谈谈。”张学良的这句话,深得我意。
达伦睁大了眼睛,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担心我的安全。
我笑笑,对达伦他们道:“你们就回去吧,我留在少帅这里。”
达伦等人只得离去,东北军这边张学良也打发了他地手下。我们两个人住进了王府地一个偏殿里面,那里是张学良的卧室,布置得十分的讲究。
洗漱一番,张学良让人在那个巨大的榻床上搬来了一个床桌,我们两个人盘腿而坐,继续聊。
“先生对中国局势怎么看?”张学良看着我道。
“中国自清朝灭亡到现在,军阀混战,虽名义上获得统一。但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外忧内患,多事之秋也。”我喝了一口茶。
张学良接着问道:“先生觉得中国能够实质上获得统一吗?”
他这话,问得有些意味深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是自然的。”我摊了摊手。
“那哪一派能够当此大任呢?”张学良地脸色变得凝重了一些。
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现在风管无限,似乎很有意逐鹿中原。
“中国军阀甚多,形式如同汉末之乱世,阎锡山、冯玉祥之流,不过守土之人,无此能力。曹阿瞒者,南京那位也。”我低声道。
这话。让张学良尴尬得笑了笑。看来他很是同意我说地这句话,但是内心却又很不甘心。毕竟他现在也是一方诸侯。
“柯里昂先生为何有如此结论呢?”张学良低声道。
“人家名义上是中山先生地继承人,实质上已经掌握了中央政府,经过去年的大战,已经奠定了地位,目前缺少地,只不过是时间而已。”我长出了一口气,道:“不过可惜了。”
“可惜什么?”
“可惜时运不济。”我笑了笑。
张学良来了精神,看着我,等待我说下去。
“本来国内就已经混乱不堪了,要解决这样形势务必花费大力气,而一旦外寇入侵,那变数可就多了。”我说到这里,就不愿意再说下去了。
张学良自然也明白我的意思。
“先生说得是。说得是。”张学良坐在那里,呆了起来,良久,长叹了一口气。
“柯里昂先生,我很钦佩你的为人,这些话,在别处是没人会说的,先生如此坦诚,汉卿也就开诚布公了。”张学良看着我,道:“在外人眼里,我现在风光无限,其实也是如履薄冰。”
我不说话,只是仔细聆听。
“东北之地,一直忧患不断,日本人虎视眈眈,东北军内部又分化不断,去年我命20万东北军入关,形势方才好点,现在掌握八省,但是南京方面对我并不放心,诸多限制,不会让我坐大,时局艰难,我一个人,常有回天乏力之感。”
张学良说到这里,靠在床榻之上,脸上露出了忧愤之色。“无他,人人都是一个棋子。”他一字一顿地说出这句话,有些颓废。
“不说这些了,不说这些了,柯里昂先生,你到中国来考察,除了上海和北平,还想去什么地方?”张学良问道。
“东北。”我笑了起来。
“东北!?”这句话,让张学良一下子坐了起来。
他万万想不到我要到东北去,那可是他的老家。
“不管论文化还是古迹。东北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张学良笑了起来。
“少帅,其实我这次来,虽然是考察,但是更想拍摄一部电影。”到了这个时候,我也就不再隐瞒了。
“在中国拍电影?”张学良容光焕发。
“如果有可能地画,就在东北拍摄。我想拍摄一部反应中国时局地电影。”我笑了笑,然后讲得知的日本人的动向告诉了张学良,当然,我并没有告诉他一定会爆发一场战争。
“日本人竟然到了如此之地步!”张学良攥紧拳头砸在了床桌之上。眉头紧锁。
日本人,始终是他最大的一块心病。
“先生,你此举实在让汉卿钦佩,即便是中国人,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大事来!”张学良对我愈加佩服。
“这个就全赖少帅支持了。”我接道。
“一定!先生放心。我会专门安排人护送先生过去!”张学良语气坚定。
然后,他看着我,郑重地问道:“先生,你觉得日本人真的会打起来吗?”
看着他渴慕的眼神,我笑了起来。
“少帅觉得呢?”我问道。
“我觉得不会。”
“何以见得?”我问道。
“一旦开战对日本人也不利,战争这东西,没有赢家。”张学良道。
我哈哈大笑起来。
果然跟我预料中地不错。历史上,张学良对日本人就抱有这种想法,认为日本人不会真打。打仗对双方都没好处,所以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严令东北军不抵抗,一撤再撤,想靠国联的调停和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结果半年之内就丢了东三省,丢了自己地根基。
“先生笑什么?”张学良被我笑得有些莫名。
“少帅,战争对日本有大大的好处。”我笑道:“你听说过日本人提出的满蒙生命线吗?”
“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
“现在国际经济萧条。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日本经济向来仰仗欧洲和美国,受此影响,国内萧条。这个岛国资源贫乏,经济复苏最需要的就是资源,东北大广阔国土上,资源丰富。更可以安置移民,一旦开战,日本得到地好处甚多,不仅在经济上可以得到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