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画中世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枚被称作友邀玦的玉玦被再度祭出,向那画卷缓缓飘去。  

画中边角,印章处,有一黑色狮子。  

这黑狮形貌虽小,却张着大口。  

玉玦飞于画前,竟没入其中,化作了画中的一枚青玉,衔于黑狮口中。  

车宁并未管顾其余修士,自顾自迈步向前走,竟然在画中,消失不见了。  

“并非幻阵…”  

宋宴目瞪口呆:“画中自成一界!”  

众修士同样心中惊奇,却并未犹豫。  

散修三人成行,吴证与老友魏道同行,宋宴与戎、吴两人同行,纷纷踏入画中。  

剩下的那名疤脸修士也独自走了进去。  

走近画卷,画上的颜料色彩,如同水墨一般飘散。指尖触及画卷,如同触碰水流。  

“嗡——”  

迈步走过,再度睁眼,眼前已是全然不同的场景。  

“这种感觉,倒是与水幕术濯洗一般无二…”  

“宋道友,我等不是言而无信的修士,若是这洞府之中当真有什么至灵之物,我二人愿鼎力相助,助道友取得。”  

“我夫妇二人,别无他求,只想为家族子弟,挣几分灵物,若是这洞中有法器、丹药之类的…还望道友相让。”  

宋宴点了点头:“本该如此。”  

直至踏入这画卷的世界之中,几人才发现,进入画中世界时所处的位置,与当初选择画卷上进入的位置,似乎有所关联。  

四周无人。  

这是一处山林,有些独特的是,此处长满了紫色的花叶。  

三人迈步,拾阶而上。  

左侧是一片空旷的平地和密林,右侧是矮矮的沟壑,像个小型的峡谷。  

远望而去,峡谷的另一侧似乎是景致完全不同的地界。  

两地之间,用一条吊桥连接。  

“依我看来,那车宁应当是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当年与这位林清隆前辈有旧的修士遗藏,所以才会有友邀玦此物。”  

友邀玦,相当于凡尘俗世之中的请帖。  

修士之间,邀请对方来家里做客、论道等,只是比凡间请帖,要多一些额外的功效。  

宋宴却没有在思考这件事。  

他在想的是,有关于吴花果这看破言语真假的能力。  

方才那疤脸修士的提问,把他点醒了。  

倘若车宁说,洞府之中所有物品,我只要墨宝。  

而洞府之中只有这一样东西。  

从言语上来看,他并没有撒谎…  

最初在灵源泽坊市时,得知吴花果的这个能力,并不知晓全貌,仍旧被惊了一跳。  

现在看来,应当是有诸多限制。  

而且若是提前知道此事,要想防备也有很多方法。  

莫名感到心下稍安。  

“这林清隆前辈虽是筑基境强者,但形如此等仙府灵宝,灵力消耗本就极大…”  

“我猜测,此方画中世界要么空间不会很大,要么就是有某些灵物,可以自行吸纳灵气,维持此小世界的运转。”  

“亦或二者都有。”  

“若要争些宝物,我等须快些行动!”  

“好!”  

三人催使灵力,加快了速度。  

没有立即通过吊桥前往右边的山谷,几人一行向左。  

前头是一片月牙形的空地,紫叶从树上飘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紫色的道路。  

道路一旁,有一座小木屋。  

三人交换眼神,颇为谨慎的用灵力推开了门。  

什么也没有发生。  

木屋不大,只有一方木桌和一张木床,看起来不像是那位筑基前辈平日休憩的地方。  

木桌上有一方手帕,不过似乎是凡间之物,年代久远,已经有些腐蚀,破碎了。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收获,只有一些杂物。  

“簌簌簌——”  

“嗯?”  

身后传来响动,三人纷纷走出木屋。  

只见屋外,一地的紫色落叶忽然被一阵风卷起,化作蓝紫色灵光,逐渐凝聚成人形。  

“嘘为云雨,嘻为雷霆…”  

“通天彻地,出幽入明…”  

一道蓝紫色符灵,出现在他们面前,口中声音,古韵悠远。  

“吾乃符傀,奉主之命镇守此界,凡擅闯者,立毙当场!”  

呼——  

一阵狂风袭来!  

宋宴只觉这风中带着丝丝冷意,旋风席卷,护体灵衣竟然有支离破碎之感!  

吴花果出言提醒:“这符傀虽无灵智,却有炼气后期的灵力水准!”  

符傀,宋宴有所耳闻。  

通常是以灵符炼化而成人形灵傀,虽然并无寻常人的灵智,只会按照炼灵之人的命令行事。  

但生效时间极长,有些符傀之灵,甚至能自行吸纳灵力贮存。  

大多是修仙之人守护洞府,或者守卫宗门之用。  

按理来说,洞府主人一死,符傀自然不会触发。  

可眼下不知怎么一回事,这些符傀竟然又重新被激活。  

狂风卷叶,遮天蔽日。  

三人只觉视线一暗。  

宋宴忽然感到周围有一抹蓝紫色灵力正在缓缓汇聚,只是汇聚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心!”  

不系舟瞬间祭出,划开紫叶形成的屏障三人向后飞退。  

轰——  

一道澎湃的雷霆从天而降,在三人原本所在之处,轰出一个大坑。  

“扣。”  

戎小蜂左手掐出一个古怪的道诀,密密麻麻的黑色光点,从他身后飞出。  

嗡嗡嗡…  

宋宴凝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