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我也不记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来如此…”  

宁寻秋眼眸微缩。  

“山河印乃是以巍巍大山元灵、神州祖脉气运、治海功德炼成。它并非为证那逍遥自在仙之道而生,段鸿与玄蛟的陨落,实则是正宗对四海的一场精心算计。”  

“人皇鸿以治理四海水患,得大功德,大气运加身,从而成为山河共主。加之十九洲与四海龙族之间的纷争,正宗练气士却坐视洪水肆虐…”  

宁寻秋将这些线索一一串联,心中的迷雾逐渐散去。  

“这一切,绝非偶然。”  

“当初在晋国改写人生,我成为天下共主,祭祀天地,致使段鸿彻底陨落。那一刻起,山河印便不再受正宗所控。我,才是这山河印天地间最终的胜者。”  

“正因如此,当我离开这山河印天地,便会被那证道仙人推演天机。想来,是我真正撼动了道德仙宗的根基所致。”  

宁寻秋微微一顿,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山河印中,究竟蕴含着多少神州祖脉的气运?若我以天下共主的身份踏出山河印天地,我是否便能成为人皇?!”  

然而,这念头不过是刹那间的幻想罢了。  

那次人生与段鸿沾上因果,天衍册需要使用“九十六点气运”来屏蔽天机,宁寻秋现在的气运上限才“七十一点”。  

除非不出山河印天地。  

可不出来,依靠“玄龙珠”在残缺天地之中吐纳的那点灵气,他和师妹、阿青得老死两个。  

这从来都不是一个选择题!  

宁寻秋继续分析。  

“人皇·鸿因为山河印残缺无法证道…为了逼我离开玉霄仙岛,竟然将猴子炼成九窍金丹?”  

“琉璃仙尊早已洞悉此计,为护我周全,才严令我万年不得踏出玉霄仙岛半步。三仙必定要承受来自神州正宗的巨大压力…”  

“这份师恩,确是拜得其所。”  

宁寻秋低头看向天衍册。  

人生,还在继续。  

我再次谢绝师尊好意,孤身离开玉霄仙岛,前往海族大妖之所,玉霄仙岛以北三万里,有一座水府,里面一头青蛟,实力不俗。  

可这青蛟无法宝,又无道兵。  

我施展真武兵主的百丈战魂真身,闯入水府之中,三个回合便将其擒拿,搜刮全身,并未找到“九窍金丹”。  

“真是了得,不愧是玉霄真传,尚未成仙便能施展如此神通,轻易擒拿龙属真仙。”  

正在此时,耳边突兀响起一道温和的声音。  

宁寻秋循声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玄鸟袍、面容威严的青年,不知何时已静静站在一旁,脸上挂着微笑,仿佛已经在此等候了许久。  

“段鸿?”宁寻秋并无意外。  

“那只是过往云烟。”  

“鸿不记仇。”  

青年人皇·鸿从容落座,水府中凭空出现了一把椅子、一张茶几,以及两盏香气四溢的茶水。他伸手示意,“请。”  

宁寻秋的目光微微一凝,这并非术法或神通所致,而是纯粹的“念头”所化,这正是山河共主所独有的“言出法随”、“心想事成”的权柄。  

宁寻秋从容落座,并未喝茶,而是紧紧盯着人皇鸿。  

鸿笑了笑,自顾自说道:  

“几千多年前吧,鸿转世成大夏神朝宏洲一位军户之子,家门前的大江常有海妖作乱,水患频发,阿爹常年跟随总兵在外治水,九过家门而不入。”  

“鸿从一座县城走出,读书练字,行万里路,修道藏三千,算是在一郡之地小有名气的天骄。不久,祖龙掀起天地大劫,鸿率领大军追随“真君”对抗龙族。”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鸿记得一日,真君战死,大海席卷宏洲,天地间一片汪洋,哀嚎遍野。鸿见此一幕,潸然泪下,立下大宏愿,要复人族山河。”  

“鸿率领惨军,四处镇压水族,救治万民,每到一处便有人追随我,历经千难万险,拜天河真人为师,得到师兄姐出山相助…”  

“最终以“山河印”证道,请出道德仙宗师长,镇压三帝七真君,鸿统一三大神朝,在祖师的帮助下,力挽狂澜击败祖龙,才得以贵为神州人皇。”  

宁寻秋需要这些信息,耐心听着,蓦然感觉“鸿的一生”好耳熟。  

这不就是是正宗主角剧本,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鸿继续说道:“鸿证道之际,觉醒宿慧,才知晓天河真人就是鸿的师尊…鸿职责所在,四处治水…”  

“好了。”  

后面他都知道,宁寻秋打断‘鸿’的滔滔不绝,“我只问一句,我那不成才的七弟何在…”  

气运跌落,冥冥之中,他早已知晓七弟猴子陨落,但是——死要见尸!  

“不得了,不得了,他一块顽石却修成混沌七窍章,一个异类拥有人形九窍元神,安合大道。  

三千年道行,五行、阴阳俱全,渡过三灾,未证道,就将肉身炼至“灵体”。”  

鸿伸出食指,凭空出现一枚浑圆金丹,“这已是天地异宝。”  

宁寻秋见此眸光一暗。  

“为什么?”他声音变得低沉,“就因为我?”  

“不单单只是你的原因。他身上有鸿当年与玄蛟斗法,所遗失的那部分山河气运,鸿要证道“万劫不灭神圣”,必取回所有遗失的山河气运。”  

鸿轻轻把玩手中的九窍金丹:“鸿捉住他时,其实生出爱才之心,只是鸿镇压他几千年,可他修那不灭武道,嘴跟石头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