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4章 危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事到如今,阿曼达只能立即命令部下,让他快去通知陛下,将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主力军兵临城下的消息,告诉帝王陛下。  

目前迈巴堡的兵力和核心战力,都集中在领主府,迈巴堡城楼上就只有几百来人。  

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的主力军攻过来,阿曼达预估他们顶多支撑半个小时。  

换做正常情况,艾西兰斯帝国的皇家骑士团,只需十分钟就能支援到位,赶到城楼与敌军对峙。  

至于现在,真不好说。  

阿曼达不清楚领主府那边的战况,如果帝王能抽调两三千人到城楼协防,他们应该能击退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主力军的第一波攻势。  

阿曼达指望艾西兰斯帝王调派两三千人协防迈巴堡?  

可能吗?  

就问一句,可能吗?  

艾西兰斯帝国的皇家骑士团,已经被周兴云一众高手搅得像一坨屎,七零八落且人仰马翻的摔趴在领主府附近。  

讲真的,现在迈巴堡的领主府,都不能称之为府邸了。  

华丽的豪宅早被维夙遥夷为平地,原本的领主府,已面目全非,成为山岩陡壁。  

当阿曼达的传令兵,风尘仆仆的跑来领主府求援军时,望着眼前凹凸不平的地貌,望着断层般的岩地和陡壁,他一时间竟忘了敌军兵临城下。  

此刻军情告急分秒必争,他竟忘了自己是求援的…  

传令兵愣在原地狠扇自己两个耳光,然后使劲的揉着自己双眼。  

他怀疑这是一场梦,只要他醒过来,眼前一切不可思议的状况,都会恢复正常。  

很遗憾,传令兵把眼睛揉肿了,迈巴堡的领主府也没有还原。  

这该怎么办?传令兵需要立刻向帝王陛下汇报,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的主力军攻过来了。  

然而,迈巴堡的领主府却变成了一座山岩迷宫,传令兵连入口都找不着,更别说找到艾西兰斯帝王。  

艾西兰斯帝国的皇家骑士团,还有阿拉特贼团的人,全都困在凹凸不平的山岩内。  

传令兵费了好一番工夫,才爬上岩石阵的边界区,看到一败涂地的皇家骑士团。  

一败涂地,真的是一败涂地。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位于岩石阵中心的皇家骑士团,他们可能不清楚自己陷入到怎样一个战况。  

爬上岩石阵,站在岩石阵边界区高处的传令兵,却能一清二楚的看到,艾西兰斯帝国的骄傲,帝皇陛下的亲卫队,此时像一群无头苍蝇般,被周兴云等人揍得分不清东南西北。  

周兴云一行人在维夙遥创造的岩石阵里,宛如一支所向无敌的小队,利用地势和岩块作掩体,像条神出鬼没的贪吃蛇般,不断的吞噬艾西兰斯帝国的皇家骑士。  

传令兵居高临下扫视战场中心,起码有千余帝国军的骑士,被周兴云等人击倒,丧失战斗力倒在岩石阵里。  

现在不是观战的时候,必须立刻通知帝王陛下,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的主力军来了!  

就在传令兵重新记起自己的使命,并且非常幸运的发现,艾西兰斯帝王陛下就位于岩石阵右上方,准备去向他汇报军情时…  

脚下岩块嗡嗡作响,竟开始挪动位置。  

当岩石阵内的地势与岩块挪动结束,地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令兵瞬间迷失方向,分不清东南西北。  

直到这一刻,阿曼达派来的传令兵,终于意识到三个大问题。  

一是必须穿过眼前的石阵,他才能向帝王陛下汇报军情。  

二是艾西兰斯帝国的皇家骑士团,加上阿拉特贼团的人,在三位帝品强者的带领下,居然拿周兴云一行人没办法。  

换而言之,根据方才看到的战况,他就是向帝王陛下汇报了军情,皇家骑士团也不可能派人去协防迈巴堡。  

皇家骑士团都乱成那样了,他们哪有余力去协防迈巴堡。  

综上所述,阿曼达派来的传令兵,终于意识到三个大问题里,最严谨的那个问题!  

完了!艾西兰斯帝国要完了!如果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攻入迈巴堡时,艾西兰斯帝国的皇家骑士团,还是如此混乱,还没能压制住周兴云等人。  

艾西兰斯的帝王,搞不好要交代在这里。  

要知道,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的主力军里面,有两位能与神剑帝、雷神帝匹敌的帝品强者。  

一旦他们攻入迈巴堡,与周兴云等人联手,艾西兰斯帝王岂不插翅难飞!  

艾西兰斯帝国的人,并不晓得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的帝品强者,正率领小分队进攻海港城,他们无暇来迈巴堡参战。  

因此,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兵临城下时,艾西兰斯帝国的人,理所当然把‘圣帝’和‘神龙帝’算进来。  

一旦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的两名帝品强者,与周兴云一行高手汇合,那会是什么情况?  

光是周兴云一行人,都能把艾西兰斯帝国组建的最强军团搞得焦头烂额,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的主力军一旦参战,帝国军岂不兵败如山倒。  

想明白这一点的传令兵,内心惶恐不已,见人就大喊‘狼来了’。  

用‘狼来了’这个故事形容,或许不贴切,但阿曼达派来的传令兵,就像那个大喊‘狼来了’的小孩,在岩石阵内不断喊话,告诉帝国军和阿拉特贼团,圣教联合军和奥赛兰同盟的主力军来了!  

没办法,传令兵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