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盲发电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架汉莎航空的181次航班归属于波恩,刚才起飞前,那两男两女四个劫匪故意在最后几分钟才跑到登机口。  

在他们的连声催促下,机场的检票人员,只看了他们的机票和护照,连行李都没检查就放他们进站了。  

所以,劫匪们才能在行李中携带枪支上飞机。  

如今恶果显现,机长在枪口的威胁下,不得不停止下降高度。  

但是他也没有按照劫匪的要求转向塞浦市,而是以飞机燃油不足为由,希望能先飞罗马加油。  

劫匪们同意了,于是飞机重新拉起机头转向罗马飞去。  

此时,机舱中的乘客被劫匪们强压着安静了下来。孙志伟趁劫匪们没注意,小声的询问领队。  

“我是武官,我有办法干掉那几个劫匪,动不动手”  

结果,领队并不觉得他能对付4个持枪劫匪,断然否定道:“你不要逞能,这里也不是我们国内,对方国家自然会解救乘客。”  

孙志伟自然知道波恩会派人来对付劫匪,但那都是几天后的事情了,这一路谁知道会有什么意外。  

但是,他看着旁边的领队,应该是被吓住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不愿意担风险,连孙志伟的保证也不听,他也很无奈。  

这次是集体出行,跟集体相关的事情都要听领队的,不然,就算自己成功的干掉了劫匪。  

到头来,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帽子扣过来,就够他喝一壶的。  

这并不是什么猜测,应该有很大概率的可能性。特别是这个领队的还是个不愿意担责任,也不愿意冒风险的性格。  

人性趋利避害,孙志伟也理解他的选择。毕竟,目前劫匪只是劫持,并没有伤人。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发起进攻,这种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不行动的情况下,出了事伤了人,责任也在劫匪,不在他。  

但要是在他同意了行动的情况下,出了事伤了人,那责任可就有他一份了。  

既然领队不同意,孙志伟也就不能动手,他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也没炫耀身手的意思。  

反正现在那几个劫匪还没伤人,如果真有危险,他再动手也不迟。  

此时,法兰克福机场雷达发现了181次航班的转向,地面空管通过电台呼叫,181次航班也没有应答。  

地面空管很快将这一异常汇报给了波恩,但因为联系不上航班,他们也不知道航班改道的原因,一时也没人往劫机方面想。  

孙志伟虽然没有得到领队行动的允许,但他可没闲着。  

这架飞机的经济舱长度有15米,过道在中间,左右各三个座位。  

他的位置在机舱中部左侧的中间座位,领队在左侧靠走廊座位,靠窗户的座位是另一个同事。  

孙志伟跟窗口的同事商量后,弯下腰偷偷互换了座位,自己来到窗户的位置。  

在他的位置看去,机舱前后各有一个持枪劫匪,剩余两个劫匪一个在驾驶舱一个在头等舱。  

他已经注意到,劫匪的手中还有手雷,这玩意要是在机舱中爆炸,那就完犊子了。  

为了以防万一,他悄悄的切断了劫匪手中,6颗手雷里的撞针。  

这样,就算劫匪拉下了手雷的拉环,手雷也不会爆炸。  

此时的孙志伟已经坐到了距离劫匪最远,也最隐蔽的位置,他假装拿取座位下的行李,其实是从空间中取出一台发报机。  

这是他上次行动前,从后勤科领取的小型发报机,59年产的,20厘米长10厘米宽,比一个巴掌大不了多少。  

旁边的同事见他从座位下面掏了一会,竟然掏出一个小电台,眼睛都直了。  

孙志伟赶紧碰了他一下,让他注意不要露馅,同事心领神会,立即转头看向别处。  

孙志伟把脑袋靠着椅背,眯着眼睛假寐,手里却在快速连接电台,调试频率,同时还用空间监控着劫匪的动向。  

很快,电台调试完毕,他也没用耳机,直接就开始用情报科处的共用电码盲发电报。  

京城,情报处。  

许一民正在办公室内一边喝着他的高碎,一边悠闲的看着文件。  

突然,通讯员拿着一张电报纸就冲进了办公室。  

许一民知道,不是大事没人会冲进他的办公室,他立即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纸,快速扫了一遍。  

“我41人汉莎181次被劫持飞罗马4劫匪3枪6雷孙志伟”  

看到孙志伟没有使用代号,而是留的真实姓名,他就知道了,孙志伟这次不准备用谛听的身份行事。  

孙志伟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以前的幼儿园老师校长,参加过几次民兵训练,翻译方面有特长,目前按照武官的路线在培养。  

所以,这次如果没有意外,他应该不会显示超人的身手。  

金聪乐想到,一共就4个劫匪,按照金聪乐的战斗力,那几个劫匪加在一起都是够我一个人打的。  

所以,那次应该有没太小的安全。看来我是没其我目的,什么目的呢孙志伟拿着电报纸思索起来。  

我很慢想到,当初申请组建特种部队时就提到,特种部队的其中一个职责不是反恐,那种动机事件应该也在特种部队的职责范围外。  

虽然机下没你国的很少里交官,但想让你们未成熟的特种部队,去万外里执行救援任务,现在还没是逮。  

许一民是含糊特种部队的训练难度的,我是可能猜是出现在的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