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再出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孙志伟说明天就出发,许一民却把他拦住。  

“不急这两天,你这次任务完成的漂亮,装备研发那边的工程师们在领导面前把你好一顿夸。”  

“你再等几天,很快嘉奖就会下来。把荣誉领了再出发。”  

听到有嘉奖,孙志伟的心情也高兴了起来,随口就问道:“首长,什么嘉奖,能升师长不?”  

许一民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给你一个师,你会指挥么?”  

孙志伟只能悻悻嘟囔了一句:“不会可以学呀。”  

“你说啥?”  

“没啥,我去做准备了。领导再见。”说完,孙志伟掉头就跑了。  

咱们的部队就是这样,上面可以给,但你不能要。  

刚才脱口而出,他就有些后悔了,现在他可不想再触这个霉头,自然赶紧闪人。  

孙志伟出去后,许一民才露出欣慰的表情。  

这次行动拿回来两架完整的B52,这简直让上面领导惊呆了。  

原本被搁置的《特种部队组建计划》又重新被拿出来讨论。  

虽然还没拿到行动报告,但是他们已经听说了,负责行动的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大龄战士。  

以前还是个教书的,这还是学了个半吊子后第一次出击,结果就给他们放了个大炮仗。  

一个业余选手都能搞回来两架B52,那要是来个专职的呢,不得把老美的卫星给扛回来呀。  

其实,大家也就是YY一下。  

都是战争年代打出来的,大家也知道,很多事情之所以能成事,那都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才能事半功倍。  

并不是某人能成事,换个人就也能成。但只要规模上来了,成功的可能性不就大了么。  

于是,很多原本不太在意这个所谓‘特种部队’建设的首长们,也都对这个新兵种重视起来。  

他们纷纷将上次发的报告找出来重新阅读研究。  

这可不是个小事,一旦决定,那就会涉及到人员、编制、装备、拨款等一连串的变化。  

如果真要是像报告里说的那样,一旦建成就是王牌,千里奔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那种。  

有些人的心里,难道不担心自己成为目标么?  

所以,这支部队指挥权的争夺,肯定就是后面讨论的重中之重。  

在如今这个形势下,只要涉及到兵权,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不得不谨慎啊。  

许一民就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上面肯定在重新商讨组建‘特种部队’的事情,准备让孙志伟再立新功,顺便给支持方增加砝码。  

从处长办公室出来以后,孙志伟后面的主要精力就放在补习越语上。  

三天后的下午,许一民派人去喊了正在补习越语的孙志伟。  

他很快来到办公室门前,他注意到办公室门口多了两个警卫,给警卫查看了证件后,他才大声报告。  

等他一进门,就看到里面有很多人,除了许一民外,两位大领导也在。  

这次,许一民手里端着个绒布托盘,见到他进来后,先示意他关门。  

孙志伟赶紧把门关上,这时许一民才介绍道:“领导,这就是孙志伟同志。”  

领导和蔼的笑道:“多亏了小孙,这回咱们外交部可是出了大风头罗。”  

“许一民,你来宣布吧。”  

许一民点点头,走到孙志伟面前,郑重道:  

“孙志伟同志,你在此次对外任务中,英勇果敢,功勋卓著,被评为一等功,特通令嘉奖。此令。”  

念完嘉奖令,许一民把托盘向前一伸,接着领导上前,帮他把勋章戴在左胸,又将奖状和证书放在他手里。然后向他敬礼。  

孙志伟激动的用双手接过奖状和证书,又赶紧回礼。  

然后三位见证人一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孙志伟同志,这次因为保密原因,不能给你开庆功大会,上级决定给你晋升一级,以表彰你对国家的贡献。”  

“希望你戒骄戒躁,再立新功。”  

“感谢组织的培养,谢谢领导的关怀,我会努力奋斗,再立新功。”  

给孙志伟颁发了奖状之后,两位领导就离开了办公室。  

许一民这才叮嘱他:“东西保存好了,注意保密条例。”  

“是,我知道。”  

说完,孙志伟才小心的取下勋章,放进盒子里,又把证书奖状和盒子都放进随身的背包中,扣上系带,又拍了拍。  

许一民看着他的动作,欣慰的笑了笑,等他忙完才说道:“孙志伟同志,你准备好了么?”  

“时刻准备着。”  

“好,这是你的证件,今天晚上7点有一架军机飞往南边,准备好了就出发,我等你的好消息。”  

孙志伟敬礼后,从办公室出来,也没在大楼里多呆,直接返回家中。  

中午吃了午饭跟孩子们告别后,他直接前往军用机场等待。  

晚上7点整,一架伊尔14冲天而起,载着孙志伟一路向南。  

这架飞机看着已经有点老旧了,虽然驾驶员经验丰富,但是飞在空中依然感觉很颠簸。  

孙志伟也没有抱怨什么,毕竟这还是55年购买的,20年了,依然能日常执勤,就说明这架飞机质量很好,保养的也还算不错。  

至于更新的型号的伊尔18,现在都在民航呢,军机目前用的都是伊尔14。  

半夜里,运输机降落在距离边境不远的一个军用机场,孙志伟下了飞机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