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致命陷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纯一的剑,苦厄和尚的金身也扛不住。  

苦厄和尚只能扔出一枚血舍利,一卷人皮经书。  

两件法宝都是他用无数人命滋养炼制而成,是真正的魔门法宝。  

只是这两件法宝才刚放出光芒,便与苏纯一的剑撞在一起,然后…便没有然后了。  

舍利粉碎,经书撕裂。  

无数冤魂从中飞出,但同样被剑光绞杀,没能对苏纯一造成任何影响。  

正如苏纯一所说,剑心如一,不可动摇。  

数层金身像是纸糊的一样,被剑光一戳就破,最后被苦厄和尚寄予厚望的袈裟也没有半点用处,里面缝合的数百符咒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便随袈裟一起被撕碎。  

剑锋终于刺入苦厄和尚的身躯,血肉剥落,削骨为泥。  

直至此刻,苦厄和尚也不禁想起宗门长辈说过的往事。  

当初正魔大战,清河剑派掌门一剑斩灭了涅槃宗宗主的金身。  

那位宗主身具三十六门神通,但都没能挡住那惊天一剑。  

苦厄和尚不过通玄境,苦修了数百年时光才练就了一门开口禅,看到这如虹剑光,真切感受到何谓“清河剑术天下第一”。  

这数百年苦修,不过是让剑光临身之时坚持得久一些,让他有机会保住神魂。  

“幸亏我准备了一个邪咒灵童。”1  

这是苦厄和尚最后一个念头。  

魔门修士犯下许多杀孽,总有阴沟翻船之时,对此他早有准备。  

邪咒灵童炼制方式残忍至极,但效果也是极好,可以说是通玄境界修士最好的夺舍方式。  

而且,涅槃宗有秘术,夺舍损伤更小,恢复更快。  

而且他还留了法宝、灵符与丹药,即使如今神魂虚弱,但只要半日时间,他便可恢复八成修为。  

到时直接回涅槃宗,谅这清河剑派的小辈也不敢追到涅槃宗来。  

苦厄和尚心中得意,任凭这清河剑派的小辈剑术再厉害,经验不足便是最大破绽。  

不先废了别人的保命手段,还想着斩妖除魔呢?  

正得意,苦厄和尚便感觉神魂受到巨力拉扯,不受控制地飘向别处。苦厄和尚不仅不慌反而主动顺着吸力飘去。  

“来了,在邪咒灵童上刻下的咒印生效,神魂便会自行被吸入,待我夺舍重生定要…嗯?不对!”  

苦厄和尚突然感觉不妥,夺舍重生应该迅速与血肉融合,犹如胎儿诞生一般,理应温暖而舒适,但他此时只觉得浑身冰凉。  

仔细感应,只听到冤魂哭嚎惨叫之声,似乎还有莫名之物束缚住他的神魂,让他动弹不得。  

苦厄和尚用力一挣,周身哗哗作响,像是被锁链给捆住一般。  

但他如今可是神魂,哪来的锁链。  

刚离体的神魂还是太过虚弱,无法清晰感知发生的一切,而等到苦厄和尚恢复一些,他便看到无数阴魂在周身围绕飞舞,咆哮恸哭震慑着他的神魂。  

苦厄和尚的神魂确实被锁链束缚,锁链的另一端则连接在一杆漆黑长幡上。  

苦厄和尚震惊得大叫一声:“万魂幡?!不对,这是我的万魂幡!”3  

只听苦厄和尚一声“苦也”,便被万魂幡收了进去,做成了一双靴子再次张望,苦厄和尚终于看到了十丈之外的一块巨石。  

这丈二高长满苔藓的大青石后有人!  

苦厄和尚毫不犹豫,运转所剩不多的灵力,凝聚成一柄金刚杵打去。  

金刚杵完全由灵气所化,看似虚浮,实则有开山裂石之威。  

这一招下去,定叫那青石与人一起粉碎。  

但金刚杵还没落下,那大青石后便飞出一根竹竿,竹竿上似乎包着什么东西,鼓囊囊的硬接这一发金刚杵。  

两者相碰,金光崩裂,巨大的冲击将那大青石都震得遍布裂纹。  

那被扔出的竹竿早就化为齑粉,碎片更是暴雨梨花般落在四周。  

苦厄和尚不禁皱眉,刚才那一下感觉不对,那竹竿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卸掉了金刚杵威力。  

躲在青石后面的陈业满脸惊讶,忍不住感慨:“这才是真正的通玄境啊。”若非刚才躲得好,刚才这一下就能让他被刺成筛子。1  

一旁的墨慈瞪了这徒弟一眼,这小子阴阳谁呢?  

但看着那崩裂的青石,墨慈也得承认,即使第一次夺舍时,自己也是不如这魔头的神魂坚韧。  

脱离肉身之后的神魂本应非常脆弱,受不得风吹雨打,更受不得半点伤害,否则便有魂飞魄散的危险。  

但这魔头的神魂无比凝实,还能抗拒万魂幡的拉扯,若是让他自由,当真只要一个眼神就能杀了陈业。  

不过,墨慈并不担心。  

陈业为了解决这魔头,也做了不少准备。  

先是以阵法偏转了邪咒灵童与苦厄和尚的联系,苦厄和尚本应是直接降临到邪咒灵童之中,但却被陈业以阵法偏转到十丈之外的位置。  

虽然跟神魂穿越数百里相比,这十丈误差实在不算什么,但就这点距离便是分隔生死的关键。  

墨慈都没想到,连邪咒灵童与主人之间的联系都能误导,这可是书上未曾记载的。  

更令墨慈惊讶的是陈业用极短时间便将那万魂幡变成自己的法宝。  

虽说没有主人操控的法宝就像是插标卖首的奴隶,但那毕竟是法宝啊。  

陈业的解释是,当初他为了拯救自己,数月以来都在研究万魂幡相关的一切。这杆黑色万魂幡就是最传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