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不同反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更多、装备更强,打了这么多天却没有什么进展。  

所以许学文他认为,胡团座就算能打下界首山,也必须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战死好些弟兄们才行。  

结果这才过去半天,界首山就被打下了,难道那些鬼子都是泥捏的不成?本能之中,许学文就认为一定是自己听错了。  

然而很快之后,他就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了。  

一个戴着眼镜的汉子,叫住了报童买了一份报纸,不过是匆匆看了几眼嘴里就骂出了一句。  

他的情绪过于激动了一些,其中还夹杂着粤省方言:  

“叼佢老母!界首山真拿下了,才花了三个钟头。”  

而这样异常激动的吼声才是一个开头,更多带着五花八门口音的吼声,紧接着纷纷大声响起,喊出了大同小异的内容。  

很快之后,连双庆这座城市都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成千上万人汇集在了一起,他们在大声地欢呼和游行,脸上有了久违的笑脸;甚至如同许学文这样,身上的疲倦、饥饿和寒冷都不翼而飞。  

如此一个狂热的场面,那是因为双庆这座城市,最近一两年已经涌入了上百万的人口。  

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类似许学文这种在鬼子兵锋下,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可怜人。  

他们只要看到一点希望,都会爆发出最大的一个热情…  

同一时间里,还是在双庆城中,不过地方要换成了光头校长的官邸中。  

当那些由成千上万人,汇集到一起发出的巨大欢呼声,远远地传到了耳朵里之后,光头校长哪怕早在一个多小时之前,就知道了界首山成功拿下的好消息。  

在感觉到了那些欢呼声中,所充满的高涨心气之后,依然忍不住伸手在桌子上重重拍了一巴掌。  

嘴里嚷嚷出一句:“娘希匹!胡彪这小子真乃一员虎将。  

这一个胜仗,来得实在太宝贵了。”  

对比起一众普通民众,当前仅仅是看到了胡彪他们三个小时打下了界首山,歼敌上千人和俘虏一个鬼子的辉煌战果。  

以光头校长的身份和地位,自然能看到更多一些好处。  

比如说,短时间里拿下昆仑关之后,大军就能趁着鬼子在南宁城兵力空虚,援军部队未能抵达的良好时机,一举将鬼子赶下海去,重新恢复这一条关键的物资交通线。  

还有民众们已经压抑得太久,急需一场大胜发泄一下连续战败的情绪。  

也正是如此,光头校长随后心中涌现了一个巨大的冲动。  

他对着办公室中一直默默无语,号称着文胆的陈不雷问出了一句:  

“训恩!你说此战之后,让胡彪去黄埔进修半年的时间怎么样?  

在他进修的同时,将苏北独立团编为一个甲种加强团,挑选精锐基层军官和士兵充实进去,还有给他们配上最好的装备,今后也继续让胡彪统领。  

这样一来,日后若是再遇上这样的战局,就让胡彪带着苏北独立团出战。”  

没错!本次让胡彪他们接过昆仑关的主攻任务,犹如战场救火队一般的操作,算是让光头校长尝到甜头了。  

甜头这玩意只要尝了第一次,后面自然想要有着无数次。  

光头校长就想着将胡彪和苏北独立团,打造成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尖刀;今后哪里的关键战场吃紧,就将他们调去哪里帮忙。  

另外还有一些他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陈不雷绝对能听出来的小打算。  

就算胡彪那货再桀骜不驯,但是给他武装出一个团的规模,也不会出现什么尾大不掉的场面来。  

“委座的想法自然是极好!不过桂南会战当前正值关键时期,不如再观察一下胡彪的能力,这一仗打完后再做决定。”  

陈不雷闻言之后,如此建议了起来。  

“桂南会战事关重大,自然是一切都战后再说。”光头校长点着头,算是采纳了这样一个意见。  

不过胡彪和他的伙伴,关键时刻拉出来充当救火队的念头,已经在光头校长的心中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估计今后只要遇到类似的情况,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胡彪他们了…  

对比起了中华一方,此刻喜气洋洋的一个场面,鬼子一方,尤其是在昆仑关主阵地上残存的那一批鬼子,现在却是说不出的愁云惨淡。  

几乎每一个鬼子,都闻到了兵败生死的味道。  

此刻在这里负责的鬼子指挥官,是第21旅团的代理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  

原本的旅团长中村正雄,昨天在新编第22师的战斗中,被迫击炮炸成了重伤,已经失去了指挥能力。  

如今躺在了野战医院中,连危险期都没有度过了。  

今村均这个第五师团的师团长,只能让坂田元一大佐接替了这样一个职务。  

可是对于坂田元一大佐来说,但凡有一点其他的可能,他都不想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接过来。  

因为此刻手下向他报告的,统统都是一些坏消息。  

“坂田阁下,师团长严词拒绝了我们刚刚提出,今晚从昆仑关转进的要求,命令我们必须坚守在这里,为帝国战斗到最后一人。”  

所谓的转进,其实就是鬼子对于突围和撤退,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  

一个小时之前,眼见着界首山半天都没有顶住,坂田元一对于守住昆仑关已经没有半点信心。  

所以就让人给南宁城发报,申请在今天连夜突围和撤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