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救火队?(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民国二十八年的12月19日,也就是昆仑关战役开始的第二天,下午三点的时候。  

地点:离着南宁城,距离五十里远的五塘。  

看着在麾下步兵的冲锋之下,此刻终于崩溃的那一支国军阻击部队;三木吉之助,这个鬼子步兵第21联队的大佐联队长,终于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他们这些原本驻扎在南宁城的部队,是在昨天中午,国军已经发起进攻十来个小时之后,才得知了这一个糟糕的消息。  

在今忖均师团长的命令下,三木吉之助第一时间就带着手下们出发了。  

并且在出发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死命令:昆仑关为南宁城之门户,此地绝对不能有失,必须在陷落前赶到,否则军法无情。  

结果一路赶到了这里之后,就遇上了国军新编第22师,下属的一支部队拼命阻击。  

别看在这一支部队面前,有着一个新编的前缀,可是部队中有大量精锐老兵,武器装备也相当精良,不愧是国军精锐第五军的部队。  

连续进攻了多次后,步兵第21联队都被打了回来。  

偏偏在这个过程中,南宁城的师团指挥部,在昆仑关驻扎的守军部队;每隔一段时间,就通过电台联系他。  

不是在询问着他现在到哪里了,怎么这么慢?  

就是告诉他,国军在昆仑关的攻势有多猛,他们哪一个外围阵地已经失守,再不来他们就顶不住,会集体玉碎了云云。  

总之就是在死命地催促他,让他尽快带着援军抵达昆仑关。  

时间稍微一长,三木吉之助在着急上火之下,嘴巴上都起了好几个泡。  

好在刚才他集中了所有的火炮,不计弹药损耗的疯狂轰炸了一番,还给进攻部队下了死命令。  

这一支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强悍的狙击部队,终于被他们击溃了。  

大大松了一口气后,三木吉之助根本不敢丝毫耽误,大吼着发布了命令:  

“不要去管那些国军溃兵,全体上车迅速向昆仑关靠近;告诉昆仑关的守军,务必再坚持两个小时,我们第21联队就一定能赶到。”  

能够做出两小时赶到的保证,自然是因为三木吉之助率领的第21联队,集中了第五师团大量的汽车,有着各式车辆二百多辆。  

还配属了一部分的战车,拥有很强的突击能力,还有快速机动能力。  

因此在随后的时间里,鬼子第21联队这一支援兵部队,在全体机械化的帮助下,迅速通过了六塘、七塘、八塘等地。  

马上就要抵达九塘,而过了九塘之后就是昆仑关这个目的地。  

眼见着九塘越来越近,三木吉之助心中原本紧绷的神经,也是逐渐放松了下来;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场巨大的惊变发生了。  

只见在毫无预兆中,大量的坦克从道路两边的隐蔽处杀了出来,对他们展开攻击。  

第一时间里,就用坦克炮打爆了鬼子打头的战车,炸毁了后方的桥梁,将鬼子拉成了一字长蛇阵型队伍,彻底堵死在了这样一条土路上。  

这一支坦克部队自然是邱师长,提前布置好的杀手锏。  

又或者说之前三木吉之助的突破,是邱青泉有意把他们放进了包围圈的一个诱饵。  

所为的就是能用坦克部队冲锋,打上鬼子第21联队一个措手不及;而这一次的埋伏,效果也是良好。  

新编第22师的坦克部队,一共有着70辆毛子家的T26B型坦克。  

这玩意怎么说了?属于一种轻型坦克,全重只有9.5吨,坦克车组的成员一共三人,武器是一门45毫米口径坦克炮,还有一挺车载机枪。  

若是放在了西方战场,面对有着充沛反坦克武器的部队,这玩意正面冲锋的话,轻松就会被打爆。  

可是放在反坦克武器同样薄弱,甚至习惯了国军没有坦克的鬼子面前,却是能够起到了奇效。  

面对着第22师的坦克冲锋,这些鬼子总算尝到了昔日国军弟兄,对于这些铁王八时的无力和悲愤交织的滋味。  

对着他们拼命地开火,子弹打过去不过是冒起一些火星,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  

反而被坦克炮和机枪的火力,轻松就被干掉了。  

想要搂着炸药包和一堆手雷,强行炸掉这些铁疙瘩,但是离着老远的情况下,就被打死在了靠近的半路上。  

总之,在这样的装甲冲击下,鬼子第21联队根本没有丝毫抵抗能力。  

面对这样的一幕,在将后槽牙都快要咬烂了之后,三木吉之助大佐发出了一个无奈的命令:  

“立刻放弃所有车辆,退入到道路两旁坦克无法追击的丘陵和山区之中。”  

在这个命令之下,鬼子这一支援军扔下了所有汽车、战车、大炮和辎重武器,连轻重武器都大量丢弃了。  

而这一样放鬼子进来的战术,邱青泉事先没有通知军部和友军。  

等到了这样一个时候,才是要求军部和友军出动兵力,一起围歼这一支鬼子。  

听到了消息后,杜玉明差点没气疯掉,可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只能出动荣誉第一师和第200师的后备部队,参与了对这支鬼子援兵的围剿。  

结果发现,这些慌乱到极点的鬼子,居然比起平时好打多了。  

最终一番力战下,第21联队只有部分人员,在昆仑关守军的接替之下,狼狈不堪地逃亡了进去。  

总的来说,邱青泉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