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驱赶(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穿越的时间一久,打了胜仗的次数一多,尤其是在带领着一群乌合之众,打出了一次次不可思议的胜仗之后。  

就会有多国人,甚至是洋鬼子和鬼子们都在惊叹着一点:  

胡彪和他的伙伴们,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一样,能将一些由溃兵、农夫和江湖人组成乌合之众,心中最大的战斗勇气激发出来,达到了悍不畏死的地步。  

针对这一点传言我只能说:我有个毛线的魔力。  

如果一定说在那一次次惨烈战斗中,真有魔力这玩意存在的话。  

那就是在这场漫长的抗日战争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败退、再败退,偌大一个中华都要快没了的时候。  

只要心中对这一块土地和这一个民族,还有着认同感的儿女,都无比渴望赢一次。  

士兵的溃逃,老百姓的麻木,仅仅是他们看不到一点胜利的希望;而只要有人让他们看到能赢一次的希望,他们就会成为悍不畏死的勇士。  

很幸运!因为一些薄名,他们愿意相信我这个胡团座,可以带着他们赢得一场胜利。  

很愧疚!因为这样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有着太多人战死在了一个个不同的战场上,根本没有机会发出胜利的欢呼…  

…节选自胡彪日记合集《胡说》…  

不得不承认一点,这一个年头的鬼子老兵素质相当高。  

哪怕在高峰隘主阵地上,幸存的鬼子们在反应过来,他们明显中了国军的埋伏,以至于极短时间里本方军官大量战死,人员伤亡过半,心中有了退意的情况下。  

其中的那些鬼子老兵,他们依然表现得极好。  

他们大声招呼着身边的其他鬼子,向着他们所在的位置快速靠拢;很快之后,就形成了一个个战斗小组。  

然后这些人数多则十几人,少则数人的鬼子战斗小组;他们在有序的交替掩护之下,才开始进行撤离。  

至于两米深的壕沟,他们如何爬出去?这一点其实根本不难。  

很多鬼子的身上,其实都携带了三八式工兵铲;取下后,随意在墙体上掏出几个下脚的地方,最终稍微借力一下就能很容易地爬出去。  

总之,哪怕是面对着胡彪他们精心地布置战术,剩余的三百多个鬼子到了此时,依然没有到彻底崩溃的时候。  

只是鬼子们的有序撤退才开始,又就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溃败。  

而造成了这一切的缘由,仅仅是胡彪抽出了后背上背着的一把大刀后,嘴里大吼出了一句:  

“小河南,吹冲锋号。”  

收到了胡彪的命令后,算是穿越着团队司号员的小河南,他拿起了一把挂在身前的军号,放到了嘴边之后,立刻就是鼓着腮帮子全力吹响。  

需要说明的是,国军的冲锋号和我党的冲锋号,两者之间在节奏上不是一样的。  

而在当前的情况下,小河南自然不能吹他更为熟悉,从小听到大、我党的那一种冲锋号,只能吹国军的那一种。  

但是这一点,放在此刻根本就不重要。  

在慷慨激昂,似乎可以刺破这片天的高亢号声中,首先是一面大旗在二线阵地上被人高高竖起,裹尸布一样苍白的旗面迎风飞舞了起来。  

紧接着,无数声充满了愤怒和不甘情绪,犹如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嘶吼声纷纷响起:“弟兄们!杀鬼子。”  

在这样巨大的喊杀声中,起码一千二三百人在二三线阵地上现身。  

他们身上的服装五花八门,手里的武器更是杂乱。  

其中有上好刺刀的步枪,有根本没有刺刀的步枪,还有大刀、长矛、铁棍等冷兵器,甚至直接是锄头、铲子等劳动工具。  

这些杂乱的武器被挥舞着,向此刻正有序撤退的三百多个鬼子追杀了过去。  

若是只有以上的情况,说不定这些鬼子他们还不会彻底崩溃。  

毕竟鬼子在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靠着一次次以少胜多的战斗过程,早就将心气给提升了起来。  

眼前这种人数虽多,但是绝大部分连步枪都没有的对手,其实并不会让他们恐惧。  

问题的关键是,鬼子兵很大一部分最少都是小学毕业,基本识字,偏偏鬼子字中的很大一份都是中华字。  

所以那一面正在迎风飞扬的大旗上,‘蘇北独立团’的五个字,鬼子们都能看懂。  

以上的种种综合到一起,顿时一切都不同了。  

因为在中华战场上的鬼子士兵中,早就隐隐有了一个传说:  

淞沪之虎胡彪和他的伙伴,身上有着神奇的魔力一样,能让一些乌合之众脱胎换骨,变成无比英勇的战士。  

关于这一点,可是第九师团、第十师团、魔都海军陆战队、独立混成第九旅团,这些帝国部队用自身的惨败、  

甚至连军事主官都被杀死的结果,相当有力地证明过好些次。  

到了这样一刻,这些幸存的鬼子再也无法稳住了,因为连老兵都恐惧了。  

鬼子老兵再也没有什么结成战斗小组,互相交替掩护着撤退的想法了;他们转身、撒开腿,不顾一切地逃亡了起来。  

不求可以逃得最快,但是一定要把那些新兵扔在后面,扔个苏北独立团才行…  

看到了眼前这三百多号鬼子,他们不顾一切溃逃的场面;胡彪心中的情绪不喜反惊,甚至还有些哭笑不得了起来。  

话说!胡彪他们和苏北独立团,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兵员?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