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商量计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些气息鬼判不会认错,自然也不会怀疑无常令内信息的真实性。

他身为地府的鬼判,对阎罗王、鬼帝的气息再熟悉不过。

那禁制内有大能法旨,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一旦被催动,鬼判心中明白,自己只有听从命令的份,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李道长,事情我已经明白了,这无常令还请您收好。道长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小的必定全力配合。”

回过神之后,鬼判看李昊天的眼神热切了许多,眼中满是讨好之意。

他连忙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而后将无常令双手奉送回李昊天手中,恭敬地说道。

通过无常令内获取的众多信息,鬼判也终于知晓了李昊天的来历。

虽然这些信息中的一些内容,让他感到无比惊讶。

但他毕竟是鬼判,在地府也算中层领导,接触过不少大人物,也算见多识广。

丰富的阅历让他很快便接受了这一事实,而且也并没有觉得太过匪夷所思。

毕竟从天地变化,以及地府高层离开以及其他的事,鬼判也能猜到一些东西,他知道那些大能都在对付某个可怕的敌人,只是不确定是什么而已。

随即,他又看向李昊天,李昊天能得到这么多大人物的青睐,必然有着不凡的背景。

所以鬼判也不敢端着架子,态度变得特别恭敬,一副唯李昊天马首是瞻的样子,甚至极力讨好。

毕竟无常令内承载着鬼帝和阎罗的法旨,甚至还留有地藏王菩萨的神秘印记。

他不过是一方小小的鬼判,如何敢不听从他们的法旨?

要知道,那些大神虽然暂时离开了地府,但他们早已做好了后手。

何况那些大神也不是一直都会离开,迟早会回来的。

若是他这个时候得罪了李昊天,李昊天再告上一状,他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而且,这无常令内蕴含着鬼帝及阎罗的法旨力量,李昊天完全可以凭借这东西直接命令他。

毕竟地府的神职都是神道赐予,拥有法旨就能够通过神道下达命令,若是他敢不听,便会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拿着无常令的李昊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算是鬼判的领导。

虽说李昊天本身并没有地府职位,但无常令内的法旨,就相当于拿着天子剑的钦差一般,可以直接命令鬼判,甚至惩罚他。

所以鬼判的态度才如此恭敬,要不然,李昊天一位人仙修士,哪怕背景强大,也不至于让他如此卑微。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最关键的是,鬼判从无常令内知道了源头一事。

源头之事,向来都是绝对的禁忌。

鬼判虽然在地府任职千年,实力也达到了天仙之境,但仅仅只是天仙初期,远未达到能够知晓源头之事的资格。

也不是地府或者三界的大能非要保密,而是这种事知道了就会有危险。

毕竟源头是与天道齐名的存在,一般的修士或者说是小神,若是知道了源头的名字,很容易受到其影响。

甚至一些人知道名字后会被源头主动吸引,导致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被入侵。

所以地府的高层中,源头的事情,也就只有阴天子、阎罗、鬼帝等几位大人,以及黑白无常、崔判官、牛头马面等少数实力强劲的中层领导知晓。

当然,鬼判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离去之前,黑白无常告知过鬼判,他们要去对付天外邪魔,这天外邪魔十分强大,极有可能入侵地府,要鬼判万分小心。

当时鬼判还觉得奇怪,这究竟是什么邪魔,居然让阴天子、鬼帝、阎罗这些大人都如此慎重,甚至还要亲自前往天外天进行大战。

当然这种事也轮不到他这位鬼判来操心,毕竟他连知晓源头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鬼判并不知道的是,如今地府内其实还有人知晓源头之事,那就是钟馗。

钟馗论实力和地位都要强过他这位鬼判,在很早之前,便从阎罗以及鬼帝那里得知了源头之事。

“鬼判大人,我此次前来,其实是受人委托来调查钟馗的。

据我所知,自黑白无常离开之后,钟馗的性格就变得有些极端,甚至时常与你产生冲突。我怀疑他受到了源头的影响。”

李昊天看向鬼判,当即催动无常令,借助无常令内的气息将周围的空间隔绝,而后用神识给鬼判传音道。李昊天看向鬼判神识传音道。

“原来如此!难怪钟馗这几十年性格变化如此之大,原来是被那邪魔影响。

不知道长打算如何做?放心,不管你要干什么,我一定会全力配合。”

听了李昊天的话,鬼判当即眼神一亮,然后恍然大悟道。

李昊天的话,瞬间解答了他这几十年来的疑惑与憋屈。

他就说这钟馗肯定有什么猫腻,不然怎么会如此针对他?

这几十年来,两人的工作时常出现分歧,甚至还因此发生过不少争吵,搞得地府不少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原来是受了邪魔的蛊惑和影响。

当然,知道归知道,鬼判也不会轻举妄动。

他从无常令内,也了解到源头是和天道同等级的存在,有这种可怕的东西存在,他自然不敢贸然与钟馗接触。

不过这件事既然是李昊天提出来的,那么李昊天肯定也会有办法,自己全力配合就是。

毕竟如果这件事不解决的话,到时候自己也被源头入侵,那地府恐怕就彻底完蛋了。

“此事还得小心谨慎,源头无孔不入。我的身份他很可能已经知道了,所以我必须要伪装一番。

这件事我也不能直接出面和钟馗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