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付浊流(2/3)
妻之嫌,恕难遵从。
刚准备将信送出,宋牧川便闯入了他的营帐,将信按了下来。
“你和南衣去蜀地,我觉得挺好。”宋牧川态度难得强硬。
“你怎么和章月回一个德行了。”谢却山笑笑,自顾自在桌上铺了一本新的折子,递上一支笔,“我的罪状书,你来写。”
尽管早已有准备,可听到他这么说得如此笃定,宋牧川还是无法接受地打开了谢却山的手,他此刻的表情大概是极近狰狞的:“不可能!大不了,沥都府不守了。”
“真的不守了?”谢却山反问了一句,却让宋牧川再也没法理直气壮地说第二遍。
他的眼泪落了下来。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选择的选择。
谢却山硬要把笔塞到他手里:“不是你写的我不放心。”
宋牧川攥着拳头,就是执拗地不肯接笔。
“你不写,我就将你打晕自己写,”谢却山朝宋牧川笑笑,仿佛是在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不过,你别以为这样你就能逃避对我的愧疚。”
他越是轻松,就越让他心如刀绞。
谢却山太知道怎么让他活下去了。在他余生每一次想要破罐子破摔的时候,他都要顾及,这是谢朝恩换来的。所以他必须亲自写下所有给谢却山定罪的文书,他这个执笔之人才是真正的罪人,他要永远背负罪恶活着,去守住挚友用牺牲带来的胜利。
宋牧川握着笔嚎啕大哭,滂沱的泪水废了好几张纸。他索性没有再去顾及字面的整洁,虽然这是他读书半生最为讲究的事情。
这是他最后一点执拗,他要让上达天听的奏折布满不合时宜的晕开的墨迹,这些墨迹将永远留在他冰冷的文字里,昭示着背后藏有巨大的隐情与谎言。
谢却山背对着他坐在营帐门口发呆,等着那本奏折封口。
宋牧川落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他回首望他,笑得淡然:“予恕啊,你要往前走。”
在此之前,他从来都不肯喊他的字。即便确认身份,并肩作战之后,他们都没有直面过惊春之变带来的伤痛,那六年故意被他们忽略了。但直到这一刻,才是真正地过去了。
一切都会很快,甚至不用等官家批复,他就会被处死。他早一日得到惩罚,城中军民的愤怒和不安便能早一日平息,上下团结一心,方能抵御外敌。
他轻描淡写地说:施以极刑方可让百姓解气,反正我都要死,让我死得其所。
他还说:不要让他们来给我收尸。
他不想让家人们看到他尸骨无存的模样。
车裂于市,在今朝判例中都已极少出现。
那是如何罪大恶极之人,才会这样死去。
行刑那日,谢却山坐在囚车里被押往刑场。长街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谩骂声不绝于耳。
他静静地听着,照单全收。
他只是接受了,他依然无愧于天地。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浩荡身前事,尽付浊流中。
示众、验身,犯由牌落地。
百姓们欢呼叫好,他们用自以为正义的言语杀死了黑暗之中他们的领路人。可谁又能说他们过河拆桥呢?
他们只是不知道罢了。
一粒飘摇的灰尘于无人处落了地。
而它引发的山崩还在持续着。
南衣的剑尖抵着宋牧川的胸襟,却怎么也推不进半寸。
“我杀了你……我杀了你!”
她终于崩溃,歇斯底里地喊着,可颤抖的声音和纵横的泪水却已经暴露了她的虚张声势。
营帐里冲进来听到动静前来戍卫的兵士。
“退下!”宋牧川喝止了他们的动作。
他情愿南衣杀了他,一了百了,一命偿一命。
可南衣的冲动也仅仅是到此为止,她的动作被拉扯住了。这样的她,和陆锦绣之流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都只是在极度的悲伤和愤怒里,想找到一个可以怪罪的人。
仿佛将错误都归咎到一个人身上,死去的人就能回来,活着的人就能心安理得。但不是这样的。
她清楚宋牧川也一样的痛苦,他们都不想看到那个人死。
可人死如灯灭,纵使她现在想做什么,也都已经来不及了。全都是徒劳。
“啊——!!!”南衣的痛苦无处宣泄,只能转刃劈下,将桌子拦腰砍成两截。
有风鼓进来,吹得地上文书、纸笺纷纷扬扬,恍若群魔乱舞。
凌乱,破坏,她只想让一切归于无序。南衣扔了剑,麻木地望着一地狼藉,她好像冷静一点了,可好像还是什么都没有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恨你们,”她喃喃道,“凭什么。”
南衣木然地后退了几步,整个人晃了晃,勉力支撑着身形。
“带我去他……行刑的地方。”
那是最大的闹市口,纵横交错的路口。如织的人群踩过土地,他的骨血,他的灵魂就这样被践踏,被忘却。南衣只能想象着那时他最后一眼看到这片土地的心情,哪怕这种想象也令她生不如死。
她的爱人啊,他的身上背着一座山,那是愚公移走的山,那是精卫衔石的来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伟大和神话,在世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任其索取,直至被那座山压得粉身碎骨。
她张大了嘴巴,想要歇斯底里地大叫,可她成了一个发不出声音的木偶,所有的情绪都轰然倒流灌回她的胸膛,她被击溃了,她像个异类一样跪在地上,路过的行人投来怪异的目光。她的手颤抖着摸索过土地,仿佛这样就能抓到他一丝一缕的魂魄,仿佛他们依然同在一般。
终于,她也轰然倒下。
——
叛国之罪,本该株连九族,
刚准备将信送出,宋牧川便闯入了他的营帐,将信按了下来。
“你和南衣去蜀地,我觉得挺好。”宋牧川态度难得强硬。
“你怎么和章月回一个德行了。”谢却山笑笑,自顾自在桌上铺了一本新的折子,递上一支笔,“我的罪状书,你来写。”
尽管早已有准备,可听到他这么说得如此笃定,宋牧川还是无法接受地打开了谢却山的手,他此刻的表情大概是极近狰狞的:“不可能!大不了,沥都府不守了。”
“真的不守了?”谢却山反问了一句,却让宋牧川再也没法理直气壮地说第二遍。
他的眼泪落了下来。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选择的选择。
谢却山硬要把笔塞到他手里:“不是你写的我不放心。”
宋牧川攥着拳头,就是执拗地不肯接笔。
“你不写,我就将你打晕自己写,”谢却山朝宋牧川笑笑,仿佛是在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不过,你别以为这样你就能逃避对我的愧疚。”
他越是轻松,就越让他心如刀绞。
谢却山太知道怎么让他活下去了。在他余生每一次想要破罐子破摔的时候,他都要顾及,这是谢朝恩换来的。所以他必须亲自写下所有给谢却山定罪的文书,他这个执笔之人才是真正的罪人,他要永远背负罪恶活着,去守住挚友用牺牲带来的胜利。
宋牧川握着笔嚎啕大哭,滂沱的泪水废了好几张纸。他索性没有再去顾及字面的整洁,虽然这是他读书半生最为讲究的事情。
这是他最后一点执拗,他要让上达天听的奏折布满不合时宜的晕开的墨迹,这些墨迹将永远留在他冰冷的文字里,昭示着背后藏有巨大的隐情与谎言。
谢却山背对着他坐在营帐门口发呆,等着那本奏折封口。
宋牧川落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他回首望他,笑得淡然:“予恕啊,你要往前走。”
在此之前,他从来都不肯喊他的字。即便确认身份,并肩作战之后,他们都没有直面过惊春之变带来的伤痛,那六年故意被他们忽略了。但直到这一刻,才是真正地过去了。
一切都会很快,甚至不用等官家批复,他就会被处死。他早一日得到惩罚,城中军民的愤怒和不安便能早一日平息,上下团结一心,方能抵御外敌。
他轻描淡写地说:施以极刑方可让百姓解气,反正我都要死,让我死得其所。
他还说:不要让他们来给我收尸。
他不想让家人们看到他尸骨无存的模样。
车裂于市,在今朝判例中都已极少出现。
那是如何罪大恶极之人,才会这样死去。
行刑那日,谢却山坐在囚车里被押往刑场。长街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谩骂声不绝于耳。
他静静地听着,照单全收。
他只是接受了,他依然无愧于天地。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浩荡身前事,尽付浊流中。
示众、验身,犯由牌落地。
百姓们欢呼叫好,他们用自以为正义的言语杀死了黑暗之中他们的领路人。可谁又能说他们过河拆桥呢?
他们只是不知道罢了。
一粒飘摇的灰尘于无人处落了地。
而它引发的山崩还在持续着。
南衣的剑尖抵着宋牧川的胸襟,却怎么也推不进半寸。
“我杀了你……我杀了你!”
她终于崩溃,歇斯底里地喊着,可颤抖的声音和纵横的泪水却已经暴露了她的虚张声势。
营帐里冲进来听到动静前来戍卫的兵士。
“退下!”宋牧川喝止了他们的动作。
他情愿南衣杀了他,一了百了,一命偿一命。
可南衣的冲动也仅仅是到此为止,她的动作被拉扯住了。这样的她,和陆锦绣之流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都只是在极度的悲伤和愤怒里,想找到一个可以怪罪的人。
仿佛将错误都归咎到一个人身上,死去的人就能回来,活着的人就能心安理得。但不是这样的。
她清楚宋牧川也一样的痛苦,他们都不想看到那个人死。
可人死如灯灭,纵使她现在想做什么,也都已经来不及了。全都是徒劳。
“啊——!!!”南衣的痛苦无处宣泄,只能转刃劈下,将桌子拦腰砍成两截。
有风鼓进来,吹得地上文书、纸笺纷纷扬扬,恍若群魔乱舞。
凌乱,破坏,她只想让一切归于无序。南衣扔了剑,麻木地望着一地狼藉,她好像冷静一点了,可好像还是什么都没有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恨你们,”她喃喃道,“凭什么。”
南衣木然地后退了几步,整个人晃了晃,勉力支撑着身形。
“带我去他……行刑的地方。”
那是最大的闹市口,纵横交错的路口。如织的人群踩过土地,他的骨血,他的灵魂就这样被践踏,被忘却。南衣只能想象着那时他最后一眼看到这片土地的心情,哪怕这种想象也令她生不如死。
她的爱人啊,他的身上背着一座山,那是愚公移走的山,那是精卫衔石的来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伟大和神话,在世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任其索取,直至被那座山压得粉身碎骨。
她张大了嘴巴,想要歇斯底里地大叫,可她成了一个发不出声音的木偶,所有的情绪都轰然倒流灌回她的胸膛,她被击溃了,她像个异类一样跪在地上,路过的行人投来怪异的目光。她的手颤抖着摸索过土地,仿佛这样就能抓到他一丝一缕的魂魄,仿佛他们依然同在一般。
终于,她也轰然倒下。
——
叛国之罪,本该株连九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