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借运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犹不及!  

这‘水’滴落虽然简单,但太过‘浑浊’了,若是滴落的多了,污染也就越大,净化起来也就越难。  

如今他的‘泉眼’毕竟还小,‘净化’能力有限,当然需要小心着来。  

然后,他才将目光落在了那魂珠之上。  

“经过这番吸食修炼,魂珠之内的力量,就好像没有减少多少一般。  

若是以每天‘十口’计算,应该还需要二十来天,才能将里面的精神力量,彻底吸收炼化。”  

陈玉书对此,自然持欣喜的态度。  

毕竟,这魂珠效果越持久,对他的提升就越大。  

然后,他才开始体会着自己的变化。  

感觉最为明显的,就是精神力了。  

比之前,更为饱满强大,有一种精神溢满,向外延伸之感。  

在这种状态下,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种事半功倍之感。  

接着,他才看向了属性面板。  

仙法修为:一炷香(4/100)  

“香火道行,竟然直接增加了两点。  

以此计算,整个魂珠吸收下来,应该能让我的香火道行,提升到四五十点的地步?”  

陈玉书顿时感觉到了欣喜。  

毕竟,他的香火道行可是与他的实力息息相关的。  

香火道行越高,实力就越强。  

而只有他一炷香圆满,他才能够点燃‘地火’,拥有第二柱香道行。  

好一会儿,陈玉书才平复了下来,随即就将目光,落在了书桌之上。  

今日,他之所以临近天黑才回来,是因为他又跑了一趟老傅香铺,购买了一些符纸等物。  

之前连续画符,他那十份一百张符纸,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他这次又买了三十份,或许是老客户的缘故,每十份对方赠送了一份。  

三十两银子,他就获得了三十三份,合三百三十张符纸。  

今日这一战,他身上的符箓,可已经耗尽了,这时候自然需要补充。  

所以他略微平复心情之后,就迅速入定,开始了画符工作。  

先是镇宅符。  

这一灵符,对他的作用虽然不大,但在除煞方面却意外好用。  

如今闹鬼之事虽然解决了,但那些江湖人经历这一遭,对于这种煞气缠身之事,可是警惕的很,谁都想着备上一两张,以备不时之需。  

白天之时,他听到的从石昊手中预定灵符的武者,就不下于五个,每一个的需求都至少三张。  

而石昊手上的符箓来源,可都出自于他,为了赚取这笔银子,他当然需要备着。  

一连画出十张,陈玉书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疲惫之色。  

“果然,香火道行提升之后,我画符的效率,数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原本一次最多只能画上七张,就精神疲惫,难以为继了,如今则一次性画出了十张,却还有一点余力。”  

陈玉书感慨着,也没继续画符。  

精神疲惫的状态下,不仅效率低下,还有失败的风险。  

毕竟,他画符虽然因为属性面板的缘故,可以一证永证,但真正画符的,乃是他这个‘人’。  

人,就会有疲惫,也会有状态不佳的时候。  

人为错误的情况下,符箓也不可能成功。  

直至半个时辰之后,他开始了第二次画符。  

如此,又成功画出了二十张镇宅符。  

接着,他才开始画辟邪符。  

辟邪符的作用,在这一次对付厉鬼之时,可以说是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不管是用来对敌还是防身,都十分合用,他当然也需要多多备上一些。  

如此,他又接连画了十张辟邪符,时间也不知不觉到了子时。  

但到了这时候,陈玉书却还不想休息,而是将目光落在了朝阳符术之中的第四张灵符之上。  

借运符!  

他打算学会,绘制这一门新的灵符。  

“借运符的描述很简洁,借他人运气,行己之便利。  

但因果之事,玄之又玄,切忌慎用。”  

陈玉书扫过其中的描述,也不知道具体会有什么因果后患。  

但这符,既然堂而皇之的记录在朝阳符术之上,那么必然是有用的。  

他自然没有不用的道理。  

“借运符,共有十一個符文结构,绘制起来,可要比辟邪符要难得多。  

不过,好在我如今精神力又提升了不少,对于绘制灵符,也大有裨益。”  

陈玉书心中这般想着,却已经将一张符纸放在了书桌之上,用断魂尺压住。  

然后,他心神一动,直接入定,手持符笔,很快就开始绘制了起来。  

首先,是第一个符文。  

这个符文,结构相对复杂,从外表看去,好似面团粘合在一起,让人分辨不出起始。  

好在陈玉书书法境界已经达到了仿写之境,起始尾笔,在他眼中都清晰可见。  

再加上他之前已经绘制了许多灵符,经验不说丰富,却也不是新手,对于符文结构,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  

此时一开始绘制,顿时精神力与符笔符墨还有符纸之间,就好像一个接连起来的精密机器一般,快速运动着。  

一个符文,也随着他的书写,渐渐有了雏形,直至符笔推动在某一结构的霎那,微微一顿。  

“失败了!”  

陈玉书皱了皱眉。  

画符,讲究一气呵成。  

他这一停顿,精神力与符纸上的符文断了联系,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