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事若要成,先算人心(1/2)
薛征快速在脑海中分析了一遍目前的局势。
若他提议薛党的将领,刚才这些坚决反对唐源的人,转头也会坚决反对他的提议。
中立大臣防的是兵权集中于一人手中。西北和西南连成一片,风险太大。但西南与东南连成一片,风险更大。
从一开始薛征就很清楚,薛党的将领,是不可能成为西南统帅的。
唯有提议一个中立将领,才能服众。
而从资历和熟悉西南这一点,从西南四部将领中择一,是最稳妥的选择。
宁婉音提了郁松,相对应,他可以提东川侯。
东川侯的资历比郁松老,在朝中的人脉也比平民出身的郁松广。若提议东川侯,所得赞同必定不少,足以和宁婉音提议的人选分庭抗礼。
他还能施恩于东川侯,拉拢董家。
虽然董家以前追随岑家,和薛家对立。但敌对也可以转换阵营,良禽择木而栖。
倒是像郁松这样的人选,薛征是不合适提的。这会让追随他的勋贵将门寒心。
身为勋贵势力的代表,维护勋贵的利益,排挤平民出身的将领,这是他的立场。
所以,薛征目前最合适提议的人选,是东川侯。
有些人才不推荐,不是眼瞎看不到你的才华。
而是,他们推荐的人选,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但是薛征沉默了一瞬,并没有提议东川侯。
为什么?
因为东川侯他不争气啊!
上一次西南之战,陛下未至之前,东川侯领着西南军被大梁打的节节败退。
东川侯作为一部大将尚可。
让他统帅大局,薛征担心他会一输再输。
到时候,西南兵败之责,东川侯首当其冲,保举他当统帅的薛征,也得上书请罪。
宁婉音再以东川侯不堪重用为理由,改唐源或昌平侯为统帅,那他更是不便反对。
薛征的主要目的是不让唐家染指西南的兵权……
如今目的已经达到。
至于宁婉音选的人……
若担不起西南的重任,那是太后娘娘用人不当,影响的是宁婉音。
若真能担得起,那也只能算宁婉音运气好了。
再者,郁松为帅,东川侯会甘心吗?他觉得,此事还可再观望观望。
“太后娘娘圣明。”薛征于是也恭敬表示认同。
两位文武之首皆表示赞同,其他朝臣纷纷附议。
于是,早朝以后,一道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圣旨传下。
圣诏:任命忠威将军郁松为西南主帅,统领西南战事,诸将听从调令。另遣唐源、施方,调兵驰援。
……
下了早朝。
宁婉音牵着赫连熙的手回到乾心殿。
小桂子领着宫女们张罗早膳。
“母后,郁松将军能打赢吗?”赫连熙关心问道。
这个名字,他是第一次听闻。他也十分担忧西南的战局……
“不知道。”宁婉音微微摇头,“战事刚启,谁也不能预料最终的结果。”
影响战役的因素太多。
在尘埃落定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增加己方的胜算。
“那万一输了……是不是会死很多人……”赫连熙稚嫩的小脸上满是担心。
宁婉音认真看向他,“所以,熙儿你要记住,为君者,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你的决定,关乎着无数百姓的性命,你必须慎重。”
“熙儿记住了!”赫连熙小脑袋认真点头。
对于年幼的新君来说,皇位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沉甸甸的责任。
用过早膳以后。
宁婉音召见韩寻,问道:
“麒麟卫目前在西南可有得用之人?”
麒麟卫的校尉是西南军营里的监军,人不少,但具体用谁,宁婉音就要问问麒麟卫的掌事人了。
“指挥佥事柏毅,是麒麟卫西南监司主事,忠诚可靠。”韩寻想了想,推荐道。
宁婉音微微颔首,“传令给他,盯着西南各部将领。若有人延误战机,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不论官职,麒麟卫直接抓了!”
军令,当然不会有人敢直接不听从。
但是,却可以表面听从,实际上故意办的错漏百出,到时候再推到指挥不当头上。
阳奉阴违这种伎俩,宁婉音还在伯府的时候,就见多了。
朝廷上的官员们也深谙这一套。
比如某些政令,本是好的,但执行的时候,故意闹出几条人命……
到头来就成了政令不好,逼死百姓。
事若要成,先算人心。
郁松担任统帅,西南诸将可会欣然听从呢?
以防有些人为了统帅之位,坏她战事,必要先防备一二。
而这也是给郁松一枚定心丸。
让他知道朝廷对他的支持,尽管放心施展拳脚。
“是。”韩寻领命。
麒麟卫是天子亲卫,以前只对先帝效忠,如今只对太后和幼帝效忠。
太后之令,麒麟卫皆从之。
……
西南,边境。
郁松收到圣旨,十分感激朝廷的信任。
尤其是见了麒麟卫的柏毅以后,他对太后娘娘的知遇之恩,更是感激涕零。
为将者,从不畏惧为国为君抛头颅洒热血。
就怕自己一腔热血,最终输在自己人不配合,朝廷还要问罪他。
如今有了麒麟卫配合,他能少背一箩筐的黑锅。
接到任命以后。
郁松便下令各军防守城池。
如此半个月,大梁频频攻打,但大炎占据城墙之利,只守不攻。
西南边境,董家。
“爹,这郁松和一个缩头乌龟似的,根本不敢反击。大梁现在气焰十分嚣张!听说京城那边对他颇有非议,不少人都在说他本领不足,不敢打大梁。”东川侯嫡长子董维喜滋滋道:
“再这么下去,
若他提议薛党的将领,刚才这些坚决反对唐源的人,转头也会坚决反对他的提议。
中立大臣防的是兵权集中于一人手中。西北和西南连成一片,风险太大。但西南与东南连成一片,风险更大。
从一开始薛征就很清楚,薛党的将领,是不可能成为西南统帅的。
唯有提议一个中立将领,才能服众。
而从资历和熟悉西南这一点,从西南四部将领中择一,是最稳妥的选择。
宁婉音提了郁松,相对应,他可以提东川侯。
东川侯的资历比郁松老,在朝中的人脉也比平民出身的郁松广。若提议东川侯,所得赞同必定不少,足以和宁婉音提议的人选分庭抗礼。
他还能施恩于东川侯,拉拢董家。
虽然董家以前追随岑家,和薛家对立。但敌对也可以转换阵营,良禽择木而栖。
倒是像郁松这样的人选,薛征是不合适提的。这会让追随他的勋贵将门寒心。
身为勋贵势力的代表,维护勋贵的利益,排挤平民出身的将领,这是他的立场。
所以,薛征目前最合适提议的人选,是东川侯。
有些人才不推荐,不是眼瞎看不到你的才华。
而是,他们推荐的人选,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但是薛征沉默了一瞬,并没有提议东川侯。
为什么?
因为东川侯他不争气啊!
上一次西南之战,陛下未至之前,东川侯领着西南军被大梁打的节节败退。
东川侯作为一部大将尚可。
让他统帅大局,薛征担心他会一输再输。
到时候,西南兵败之责,东川侯首当其冲,保举他当统帅的薛征,也得上书请罪。
宁婉音再以东川侯不堪重用为理由,改唐源或昌平侯为统帅,那他更是不便反对。
薛征的主要目的是不让唐家染指西南的兵权……
如今目的已经达到。
至于宁婉音选的人……
若担不起西南的重任,那是太后娘娘用人不当,影响的是宁婉音。
若真能担得起,那也只能算宁婉音运气好了。
再者,郁松为帅,东川侯会甘心吗?他觉得,此事还可再观望观望。
“太后娘娘圣明。”薛征于是也恭敬表示认同。
两位文武之首皆表示赞同,其他朝臣纷纷附议。
于是,早朝以后,一道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圣旨传下。
圣诏:任命忠威将军郁松为西南主帅,统领西南战事,诸将听从调令。另遣唐源、施方,调兵驰援。
……
下了早朝。
宁婉音牵着赫连熙的手回到乾心殿。
小桂子领着宫女们张罗早膳。
“母后,郁松将军能打赢吗?”赫连熙关心问道。
这个名字,他是第一次听闻。他也十分担忧西南的战局……
“不知道。”宁婉音微微摇头,“战事刚启,谁也不能预料最终的结果。”
影响战役的因素太多。
在尘埃落定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增加己方的胜算。
“那万一输了……是不是会死很多人……”赫连熙稚嫩的小脸上满是担心。
宁婉音认真看向他,“所以,熙儿你要记住,为君者,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你的决定,关乎着无数百姓的性命,你必须慎重。”
“熙儿记住了!”赫连熙小脑袋认真点头。
对于年幼的新君来说,皇位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沉甸甸的责任。
用过早膳以后。
宁婉音召见韩寻,问道:
“麒麟卫目前在西南可有得用之人?”
麒麟卫的校尉是西南军营里的监军,人不少,但具体用谁,宁婉音就要问问麒麟卫的掌事人了。
“指挥佥事柏毅,是麒麟卫西南监司主事,忠诚可靠。”韩寻想了想,推荐道。
宁婉音微微颔首,“传令给他,盯着西南各部将领。若有人延误战机,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不论官职,麒麟卫直接抓了!”
军令,当然不会有人敢直接不听从。
但是,却可以表面听从,实际上故意办的错漏百出,到时候再推到指挥不当头上。
阳奉阴违这种伎俩,宁婉音还在伯府的时候,就见多了。
朝廷上的官员们也深谙这一套。
比如某些政令,本是好的,但执行的时候,故意闹出几条人命……
到头来就成了政令不好,逼死百姓。
事若要成,先算人心。
郁松担任统帅,西南诸将可会欣然听从呢?
以防有些人为了统帅之位,坏她战事,必要先防备一二。
而这也是给郁松一枚定心丸。
让他知道朝廷对他的支持,尽管放心施展拳脚。
“是。”韩寻领命。
麒麟卫是天子亲卫,以前只对先帝效忠,如今只对太后和幼帝效忠。
太后之令,麒麟卫皆从之。
……
西南,边境。
郁松收到圣旨,十分感激朝廷的信任。
尤其是见了麒麟卫的柏毅以后,他对太后娘娘的知遇之恩,更是感激涕零。
为将者,从不畏惧为国为君抛头颅洒热血。
就怕自己一腔热血,最终输在自己人不配合,朝廷还要问罪他。
如今有了麒麟卫配合,他能少背一箩筐的黑锅。
接到任命以后。
郁松便下令各军防守城池。
如此半个月,大梁频频攻打,但大炎占据城墙之利,只守不攻。
西南边境,董家。
“爹,这郁松和一个缩头乌龟似的,根本不敢反击。大梁现在气焰十分嚣张!听说京城那边对他颇有非议,不少人都在说他本领不足,不敢打大梁。”东川侯嫡长子董维喜滋滋道:
“再这么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