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二章 理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流来一部分,在他的空间放着呢,基本没怎么花,只是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同宋运萍闲话了一番,让她在家里好好学习,说好了晚上回来吃饭,这才拿着一些图纸去了厂里…  

“哟,厂长来啦?这娶了新媳妇,我们还以为你三天不来呢。”  

“是啊,厂长,你媳妇多好看啊。”  

来到厂里,就是一大堆的调笑声。王言笑骂了一路,来到了农机的生产车间。  

经过了最开始的阶段以后,王言又补足了农机生产的人手,扩大的车间,眼下还是有一百多人进行着农机的相关事务。生产、维修,以及对县里各公社农机站的支援与指导,还是相当重要的。  

只不过晋陵县的位置不太好,是在山里的,土地不平整。不像省内的其他地区,在长三角的冲积平原,地好种,收获也多。  

也是如此,在当今我国还是靠农业发展的阶段,晋陵县才如此穷困。当然,却也没有真的到了皖南山区之中。属于不好,但是也不坏的位置。  

如此农业不好,工业更是发展不起来,能勉强支应县里的开支,维持县里的局面,已是不易。其他真正山区里的地区,那就更难了,都靠着市里调控。  

正是王言开了挂,直接拉起了县里的轻重工业,生出了活水,才有了如今的好局面…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农机生产也陆续的添置了一些设备,目前生产发动机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一百多人,这个人力也足够。要求也不高,一天造一台就行。  

他研究的,都是小型的农机,适合在山地种植生产。翻地、播种、收割、运输,这一套,他都已经设计了出来。只不过耕种的农作物不同,他一人精力有限,只弄了土豆、地瓜的收获机。  

晋陵县耕地三十六万亩,三分之一种的是玉米、薯类等旱作粮,三分之一种植水稻、小麦等,还有三分之一种植棉花、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以及油料作物。  

王言争取先将干旱地区的人民,解脱一部分劳动力出来,那么解脱出来的人民日子会一下变好,而留在家里种地的人民,因为参与分配的人少了,那么他们的日子自然也要好过许多。  

老一辈肯定是不行,来城里工作的都是年轻人,这已经改变了他们本来也要埋首田地之中的命运。至于老一辈人如何安排,那就得慢慢发展了,因为那是属于福利事业,现在还没到那个程度呢…  

王言没有说谎,现在的晋陵县,准确的说是县城,确实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牛仔裤销售火爆,带来的是纺织的扩张,是鞋服厂的扩张,是一个又一个没工作的年轻人的上岗,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笑脸,是不断送来晋陵县的原材料,也是不断拉出去的成品裤子。  

而先前徐县长说的修路的问题,也已经开工建设,电力、水利的工程也在修,还有纺织厂的职工房,也在盖,县里大多数的工厂现在的日子都要比去年好过了。  

毕竟这是一个循环,县里的工厂多数都是民生所系,人民的日子过好了,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就要消费。又没有太多选择,那么县里的工厂,满足本县的供应,自然也就有了好日子。  

其他的不是民生所系的,如同一堆钢铁厂、建材厂等等,也因为县里规划的各种的工程,以及各个工厂的建设,都忙活起来。  

“真是欣欣向荣啊…”  

徐县长负手站在山顶,看着下方的县城,发出了如此感叹。  

王言也在一旁,嘴里叼着烟:“还得再发展,你看咱们这些没有历史价值的破房子,早晚都得拆了盖楼,城市也得外扩。”  

“你是有规划了?”  

“规划谈不上,就是有些想法。现在咱们县里,厂子到处都是。这一块肯定还是集中的好,互相之间可以更灵活的协作,同时污染重的,要离咱们生活区域远一些。好像钢铁厂,还有我们的纺织厂。再有一点,就是生活和生产要区分开。  

你看,领导,新的纺织厂在河下游那边,我觉得今后县里污染重的厂子,像化工厂、化肥厂、钢铁厂什么的,都可以迁到那边去,做好各种的处理污染的工作。  

再过来这边,污染轻的,制衣、造纸之类的,放在这边。之后我们有了没污染的技术产业,要离这边远一些,放到跟这边相反的另一边。我们的生活区,就在中间。你看那边,就是我们纺织厂新盖的楼,今后就会顺着一期开始,在周边进行建设。  

当然我就只是简单说一说,具体的规划,还是要县里拿出办法。”  

徐县长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之前没有想到这些。”  

“不能怪领导,还是咱们县太穷了,想那么多干什么?搞钱才是头等大事。”  

“现在你提出来了,这个问题确实要考虑清楚,一个城市如何规划,可是一个大难题啊。回头县里开会,讨论一下吧。”  

徐县长看着城市沉默了一会儿,脑子里也在想着,究竟要把晋陵县建设成什么样子。  

好一会儿,他摇了摇头:“这事儿还得群策群力,还要请教一下相关的专家。咱们自己拍脑袋想,也想不出什么来。”  

他长出了一口气,转而问道,“你不是改良农机了吗?怎么样了?”  

“小型的已经做出来了,测试用着还行,还有手扶拖拉机什么的,已经给下边的公社送过去了,等过几天收获了看看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