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三年后(1/2)
三年后。
临海市,龙山区一棵树小学。
“您好,宋校长,我是临海日报的记者,能不能耽误您一点时间,让我们采访一下您?”
“不好意思,我,我很忙,真的没时间。”
宋雯雯微笑着摆了摆手,她看上去不再青春,取而代之的是内敛与沉稳,人们总是能从这个柔软的女人身上看到一种力量,就像水,无论遇到什么都能淌过去。
“那可不可以请您回答我几个问题,我们可以边走边聊,真的拜托了!”
宋雯雯停下脚步,看着年轻女记者青涩诚恳的脸庞,点了点头。
“真的太感谢您了!”女记者喜出望外,“请问您创办一棵树小学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是有什么事情对您产生了什么影响,促使您迈出这一步的吗?”
“这个,好像没有,我原本就是老师,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学校上,都有书读,我就想做点什么,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宋校长,您真的很伟大...学校的名字叫一棵树,宋校长,请问这代表着什么特殊含义呢?”
“这个名字,是我老公帮我取的。”宋雯雯愣了一下,抿嘴笑着回答,“他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另一个就是当下,不过这是他的意思,我的想法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只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才能茁壮成长,成长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我觉得您和您先生的意思都很好。”女记者夸赞着说,“您提到了您先生,据我所知,创办经营一所小学需要的费用是很大的一笔,更何况您还是公益性质的,不收取任何学费,也就是说一棵树小学只花钱不赚钱,请问这些都是来自您先生的支持吗?”
“他,他是做生意的,他一直说,赚钱是为了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宋雯雯思考着说,“不过除了他的支持,我们一棵树小学也接受了不少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他们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你到时候会报道的对吗(得到女记者的肯定回答),我想借这个机会,代表一棵树全体师生,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宋校长,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校长!”办公室门口一人冲宋雯雯喊了一声,语气焦急,一听就是有事。
宋雯雯只得冲女记者抱歉笑笑,加快脚步,小跑着往办公室去了。
“快,快拍下来!”
女记者端详着宋雯雯纤细的背影,伸手拉了一把一旁负责摄像的搭档。
“校长,刚又送来两个。”教务处主任是个中年妇女,戴着黑框眼镜,镜片的厚度堪比啤酒瓶的瓶底,她递给宋雯雯两张资料表,跟着长叹一声,“现在各班人都满了,真不能再加了。”
“看看哪个班还能挤一挤,孩子都送来了。”宋雯雯专注看着资料说。
“校长,你...真不能这样,要是明天再来俩个,后天再来俩个,难不成咱们让孩子们在操场上上课?”教务处主任抬手推了推眼镜,脸色有些难看,她认为自己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提醒宋雯雯。
“沈姐,想想办法,我保证,这是最后两个!”宋雯雯撒娇着说。
“你上次也是这么说的啊!”教务处主任沈兰花又急又无奈,“你必须向我保证,这真的是最后两个,不然,不然这工作我没法干了。”
“好,我保证,真的是最后俩个。”宋雯雯举起右手,她顿了顿轻声说,“沈姐,来咱们这儿的孩子,都是没有别的出路了,我们拒绝了他们,他们还能去哪儿?”
“校长,我,我知道。”沈兰花说,“我都不敢看那俩孩子的眼睛,我知道看一眼我也狠不下心了,可是校长,我们也得为已经入学的孩子们负责,学校能承载的人终究是有限的。”
“沈姐,你说的对。”宋雯雯点了点头,“明天把校门封闭,写一封信贴在门口,把我们的情况说明一下,这样再有人过来,看到也能理解我们的难处。”
“好,我这就去办!”沈兰花说完急匆匆去了。
一直忙到天黑了下来,看着学生宿舍都熄了灯,宋雯雯方才开上车往家赶。
她刚一到家,何帆就冲过来拉着她往电视前面凑。
“雯雯,你快看,快看,那是谁!”
宋雯雯看向电视,荧幕上着装得体自信满满的赵金芝正在发言。
“我们精致服装厂争当临海外贸发展的排头兵,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外贸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深知,每一件出口成衣都代表着“中国制造”的信誉......”
“金芝姐真厉害!”何帆眼里全是小星星,像个在看偶像绽放光彩的小迷妹。
“我怎么厉害了?”一进门的赵金芝听到这句话,放下包朝俩人走了过来,扫了一眼电视,有些窘迫问,“怎么样,我表现的还行吧,看着紧不紧张?”
“很好啊。”何帆说,“跟大领导讲话一样。”
“举止得体,谈吐大方,好的不能再好了。”宋雯雯冲赵金芝竖起大拇指。
“你俩别是因为怕我伤心才故意这么说的。”赵金芝脸很不争气地红了,“你们是不知道,我当时都紧张死了,幸好秦飞那个家伙提前给我写了稿子。”
“他咋知道你会接受采访,去开会的人那么多?”宋雯雯好奇问。
“我也不知道啊,还嫌他烦来着,要我背那么长一段话。”赵金芝吐了吐舌头,愣了一下想到什么,蹙眉说,“该不会是他叫人安排的吧。”
“应该不是。”宋雯雯摇了摇头,“他才
临海市,龙山区一棵树小学。
“您好,宋校长,我是临海日报的记者,能不能耽误您一点时间,让我们采访一下您?”
“不好意思,我,我很忙,真的没时间。”
宋雯雯微笑着摆了摆手,她看上去不再青春,取而代之的是内敛与沉稳,人们总是能从这个柔软的女人身上看到一种力量,就像水,无论遇到什么都能淌过去。
“那可不可以请您回答我几个问题,我们可以边走边聊,真的拜托了!”
宋雯雯停下脚步,看着年轻女记者青涩诚恳的脸庞,点了点头。
“真的太感谢您了!”女记者喜出望外,“请问您创办一棵树小学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是有什么事情对您产生了什么影响,促使您迈出这一步的吗?”
“这个,好像没有,我原本就是老师,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学校上,都有书读,我就想做点什么,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宋校长,您真的很伟大...学校的名字叫一棵树,宋校长,请问这代表着什么特殊含义呢?”
“这个名字,是我老公帮我取的。”宋雯雯愣了一下,抿嘴笑着回答,“他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另一个就是当下,不过这是他的意思,我的想法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只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才能茁壮成长,成长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我觉得您和您先生的意思都很好。”女记者夸赞着说,“您提到了您先生,据我所知,创办经营一所小学需要的费用是很大的一笔,更何况您还是公益性质的,不收取任何学费,也就是说一棵树小学只花钱不赚钱,请问这些都是来自您先生的支持吗?”
“他,他是做生意的,他一直说,赚钱是为了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宋雯雯思考着说,“不过除了他的支持,我们一棵树小学也接受了不少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他们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你到时候会报道的对吗(得到女记者的肯定回答),我想借这个机会,代表一棵树全体师生,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宋校长,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校长!”办公室门口一人冲宋雯雯喊了一声,语气焦急,一听就是有事。
宋雯雯只得冲女记者抱歉笑笑,加快脚步,小跑着往办公室去了。
“快,快拍下来!”
女记者端详着宋雯雯纤细的背影,伸手拉了一把一旁负责摄像的搭档。
“校长,刚又送来两个。”教务处主任是个中年妇女,戴着黑框眼镜,镜片的厚度堪比啤酒瓶的瓶底,她递给宋雯雯两张资料表,跟着长叹一声,“现在各班人都满了,真不能再加了。”
“看看哪个班还能挤一挤,孩子都送来了。”宋雯雯专注看着资料说。
“校长,你...真不能这样,要是明天再来俩个,后天再来俩个,难不成咱们让孩子们在操场上上课?”教务处主任抬手推了推眼镜,脸色有些难看,她认为自己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提醒宋雯雯。
“沈姐,想想办法,我保证,这是最后两个!”宋雯雯撒娇着说。
“你上次也是这么说的啊!”教务处主任沈兰花又急又无奈,“你必须向我保证,这真的是最后两个,不然,不然这工作我没法干了。”
“好,我保证,真的是最后俩个。”宋雯雯举起右手,她顿了顿轻声说,“沈姐,来咱们这儿的孩子,都是没有别的出路了,我们拒绝了他们,他们还能去哪儿?”
“校长,我,我知道。”沈兰花说,“我都不敢看那俩孩子的眼睛,我知道看一眼我也狠不下心了,可是校长,我们也得为已经入学的孩子们负责,学校能承载的人终究是有限的。”
“沈姐,你说的对。”宋雯雯点了点头,“明天把校门封闭,写一封信贴在门口,把我们的情况说明一下,这样再有人过来,看到也能理解我们的难处。”
“好,我这就去办!”沈兰花说完急匆匆去了。
一直忙到天黑了下来,看着学生宿舍都熄了灯,宋雯雯方才开上车往家赶。
她刚一到家,何帆就冲过来拉着她往电视前面凑。
“雯雯,你快看,快看,那是谁!”
宋雯雯看向电视,荧幕上着装得体自信满满的赵金芝正在发言。
“我们精致服装厂争当临海外贸发展的排头兵,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外贸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深知,每一件出口成衣都代表着“中国制造”的信誉......”
“金芝姐真厉害!”何帆眼里全是小星星,像个在看偶像绽放光彩的小迷妹。
“我怎么厉害了?”一进门的赵金芝听到这句话,放下包朝俩人走了过来,扫了一眼电视,有些窘迫问,“怎么样,我表现的还行吧,看着紧不紧张?”
“很好啊。”何帆说,“跟大领导讲话一样。”
“举止得体,谈吐大方,好的不能再好了。”宋雯雯冲赵金芝竖起大拇指。
“你俩别是因为怕我伤心才故意这么说的。”赵金芝脸很不争气地红了,“你们是不知道,我当时都紧张死了,幸好秦飞那个家伙提前给我写了稿子。”
“他咋知道你会接受采访,去开会的人那么多?”宋雯雯好奇问。
“我也不知道啊,还嫌他烦来着,要我背那么长一段话。”赵金芝吐了吐舌头,愣了一下想到什么,蹙眉说,“该不会是他叫人安排的吧。”
“应该不是。”宋雯雯摇了摇头,“他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