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真人封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城隍在清丰镇做一方土地,慢慢修行,或许还有机会重回城隍之位。”

文判官听后一愣,好一会儿没反应过来。

半晌,他想起苏川之前在城隍殿封土地镇守马家村的事,这才明白苏川的意思。

面露激动,当即跪地叩拜:“苏行走大恩大德,梓州城隍庙上下感激不尽。”

李明诚平日里在城隍庙对下属颇为关照,众人都对他心服口服。

此次梓州城出事,虽说李明诚有责任。

但在城隍殿众人眼中,只是被妖物陷害而已。

以杨广为诱饵,任谁都难以忍住不出手斩灭!哪个城隍,又能够安稳坐在殿中。

所以得知李明诚神消道散后,城隍庙众人都悲痛万分,但事已至此,还是以清除城中煞气为重。

如今文判官听闻苏川有办法让李明诚的真灵重获新生,成为一方土地,如何能不激动。

虽说从梓州城城隍变为一方土地,落差不小,但总好过彻底死去。

所谓真灵转生,也没有前世记忆,更可能被俗世罡风彻底磨灭,和彻底死去也没什么区别。

“文判官请起,我也只是试试而已,要是不成就算了。”

苏川也是想到,封神榜敕封众神,也是死后神魂上榜。这李明诚本是正神,说不得也能重封一遍,才有了这想法。

苏川没理会起身挪到一旁的马连阁,以及法明和韩羽满脸的惊愕。

展开封神榜,苏川环视四周,手中法力灌进封神榜,轻喝一句:“梓州城城隍,李明诚何在!”

一声喝问,梓州城四面八方吹起微风,这风越来越强,以至于苏川身旁卷起一阵旋风,飞沙走石。

紧接着,苏川身后隐隐浮现出云宫宫殿的虚影,榜前显现出玄黄金光。

片刻后,榜前金光凝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形,模样就是年轻版的李明诚。

这人形缓缓睁开双眼,环顾四周,先是一脸迷惑,紧接着满是震惊,讶然问道:“这……这是哪儿?我不是已经死了吗?”

李明诚看着眼前的苏川、赵怀真、韩羽等人。

苏川并未回应,此时他正处于封神仪式中,职责是代天封神,只能继续口诵敕令:“梓州城城隍李明诚,因你失职,致使妖物多次侵害千余人性命,你可知罪?”

李明诚当即跪下叩首道:“小神知罪!”

苏川面色严肃:“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诏曰:

三界混元,灵霄御统,赏善罚恶,天道昭彰。

今察梓州城隍李明诚,职司城隍,守一方之安宁,护百姓之福祉,虽有罪责,却因斩妖而亡。

特敕封其为清丰县土地,赐神职印信,着其司掌清丰一地山川河流、五谷丰登、民生康泰诸事。

望尔于新职之上,秉持正道,护佑苍生,保一方清平之象……

待苏川念完,李明诚面露大喜之色,立刻跪下接受册封。

金光闪烁间,周遭的玄黄气凝聚成一方小印,落在李明诚手上。

这地印一入手,李明诚便感觉刚刚凝聚出的虚幻身体稳固了几分,算是重新踏入神道修士之列。

当即,地涌金莲,天降彩光,代表敕封已成。

接过金印,若不是李明诚已没了原本的身体,恐怕当场就要落泪。

看着苏川说道:“小神戴罪之身,怎敢受此敕封?”

苏川将他扶起:“此事本非你一人之过,而且你已为此神消道散,已经够了。从今往后成为一方土地,继续保境安民,有何不好?”

“好……好……多谢……”李明诚声音哽咽,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称呼苏川,看到苏川手持封神榜册封神明,他甚至想喊一声仙尊。

“我只是代天封神,用的也是祖师所传术法,城隍不必在意。”

李明诚这才释然,说道:“那道长以后可别再叫我城隍了,我现在是清丰镇的土地,从此重新修行。”

更重要的是,此前他虽是梓州城隍,却也是借了无名的敕封符诏,加上李氏血亲,才得以受封这重要职位。

但如今,他才算是获得“天庭正式编”

且有了之前的经历,从土地做起,修行速度想必不会慢,说不定日后能成为正式受天庭敕封的城隍,说是因祸得福也不一定。

只不过,他也察觉到自己的一抹真灵被留在了苏川手中的封神榜上,估计从此要受持榜之人的限制。

但这也在李明诚的预料之中,而且有茅山作保,他也担心苏川会做出什么事来。

“城隍大人。”

旁边的马连阁,看到李明诚从神消道散,到凭借一丝真灵凝聚出新的身体,不禁上前,激动唤道。

他着实没想到茅山竟有如此玄妙的道术,能将一丝真灵取出重新封神。

对他们神修来说,简直就是死而复生,实在太过神奇。

李明诚赶忙摆手道:“小神参见文判官,我现在只是一方土地,判官大人别再叫我前世称呼了。”

文判官抽了两下鼻子,嚓嚓眼睛说道:“好,那李土地,此时不妨与我们一同进城,梳理地脉。”

“诸位同僚此刻心情低沉,要不是见到李土地,应该能好上许多。”

李明诚当即点头,虽说他如今只是一方土地,不再是之前的梓州城隍,但见见以前的下属也无妨。

况且梓州城出了这么大的事,参与梳理地脉也是一件功德,对他修行有益。

再三拜谢苏川,李明诚才跟着马连阁进了城。

两人离去,苏川两腿一软,差点跌倒在地。

本以为封神没什么消耗,但这次从四处找回来李明诚的真灵,持续时间太久,也让他有些法力不支。

不过这主要还是此前战斗中他频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