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开拍前的突击考试(2/3)
把两人记录美好记忆的合照删除,后面是男主的眼神(不想让钱泡汤)让她下定决心删除——
照片被删也代表整件事的不可挽回。这里应该是男女主感情的转折点吧!
再就是电影最后小琳满心欢喜的赴约,结果发现班克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小琳本来心怀愧疚还想握住班克的手再劝一劝,结果直接被挣脱开——
班克不仅作弊来威胁她,并拿出葛瑞丝和帕特做砝码。这让小琳彻底清醒,原来班克对自己早无半分情意。
小琳出门的时候回头对班克说了一句——这下我们扯平了。算是为这段感情正式划上句号,初恋的最后一丝情愫也彻底消散。”
袁华替她补充道:“你没讲他们的情愫是从何时开始的,其实是有一段,很早之前两人一起参加知识竞赛,在正式开始电视直播之前——
小琳帮忙班克整理发型和领口,还给他湿纸巾擦掉白衬衫上的油渍,这其实就是学生时代表达爱意的暗喻。
因为只有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才会额外注重别人的仪表,希望他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刘天仙顿时眼睛微眯,似笑非笑的说:
“啧啧,这么有经验,看来以前是没少让人家帮忙整理仪容仪表吧?”
“咳咳……”,袁华不满的瞪她一眼说:
“我跟你正儿八经的聊工作呢,你能不能不要随便跑题?
好,那你再说一说,为什么男女主角相似的家庭背景,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好人黑化,坏人洗白,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下把刘天仙给难住了,她可能之前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沉吟半晌才试探性的说:
“是因为……性格问题吗?或者是女生比较早熟一些……”
看她猜的完全不着边际,袁华白了她一眼这才揭开谜底:
“不是,主要还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两个人虽然同样家庭贫困,而且是单亲,但是细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女主家里虽然穷,但琳爸乐观积极,职业是一名中学老师,受教育程度较高,平常也很注重对女儿的学业和德行的培育。
因为职业特性,跟身为学生的女儿也一直比较有共同语言。在女主几个重大节点的事件上,琳爸都参与了,并且也确实起到了父亲该有的作用。
比如说第一次考试作弊被抓,尽管小琳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父亲的愤怒对她来说是一种震慑。后来小琳在澳洲失联,父亲的紧张也说明了平日里对她的关心。
而且后来她回来的时候,琳爸不仅第一时间接机甚至没有怪她,还很开明的让她把男朋友叫到家里来吃饭,足见对女儿的尊重和宽容。
电影最后也是琳爸亲自陪着女儿去自首,自始至终都是女儿最坚实的后盾。
琳爸对女儿的抚育关怀都有重点刻画,坚持原则,以身作侧,对子女恋爱开明,孩子犯事陪着去自首,作为家长真是无可指摘。”
袁华刻意可以停顿了一下,等刘天仙理解和消化,然后才继续分析:
“而男主班克又不一样,母亲是开洗衣店的,清贫而且非常幸苦,洗衣导致背驼了,而且手也泡得脱了皮,她在片中唯一的台词就是:
洗衣机又坏了,衣服又洗不完了。
言语中充满了忧愁、无奈以及生活给予她的疲惫。
她在片中只出现过两次,另外一次是班克因作弊被学校除名,班克面如死灰的坐着,旁边的母亲在边哭边签字。
这是爱,也是压力。
家境更好一些的女主为了上这所贵族学校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说男主这边还是女人养家糊口,自然就更加困难一些。
但即便如此,母亲依旧坚持让班克上了收费更贵的贵族高中,以便将来出人头地。
所有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都传导出一个观点,就是他必须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拿到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
班克的世界里是不允许失败的,他要给母亲好的生活,因为这个家为了他已经倾尽所有,他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这种让他长时间精神紧张,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只要压力一大就会呕吐,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母亲在照顾自己和男主的生活上已经疲惫不堪,根本无暇去顾及温饱之外的事情,无暇去了解男主的生活和想法,男主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很孤独。
对他来说家可能不一定是幸福的港湾,尽管这里有母亲沉甸甸的爱,但整体的气氛就是压抑,负能量。”
袁华说这个的时候,他自己当然是能感同身受,就是不知道家境优渥的刘天仙能不能共情并加以理解。
袁华耐心的讲完了这两大段,最后做一个陈词总结:
“这也能从方面反映出家庭的重要性,女主能走出来,全靠了父亲的支持,男主的黑化也是因为看清了现实,又撑不起支离破碎的家。
对女主小琳来说,不论什么时候,家是她最后的避风港,父亲也是她永远的后盾。即便是走错了路,只要有父爱这样的催化剂,总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就是为什么女主在最后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勇气去承认,而男主却越陷越深,越演越烈……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因素导致班克心理素质差以及眼界的局限性。
即便他作弊被抓禁止留学,还被学校开除,但也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退一万步说,考试也不能帮他实现阶级跃迁。
但他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彻底沉沦,是局限于他自己的思想和眼界,被对世界的仇恨蒙蔽了眼睛。
照片被删也代表整件事的不可挽回。这里应该是男女主感情的转折点吧!
再就是电影最后小琳满心欢喜的赴约,结果发现班克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小琳本来心怀愧疚还想握住班克的手再劝一劝,结果直接被挣脱开——
班克不仅作弊来威胁她,并拿出葛瑞丝和帕特做砝码。这让小琳彻底清醒,原来班克对自己早无半分情意。
小琳出门的时候回头对班克说了一句——这下我们扯平了。算是为这段感情正式划上句号,初恋的最后一丝情愫也彻底消散。”
袁华替她补充道:“你没讲他们的情愫是从何时开始的,其实是有一段,很早之前两人一起参加知识竞赛,在正式开始电视直播之前——
小琳帮忙班克整理发型和领口,还给他湿纸巾擦掉白衬衫上的油渍,这其实就是学生时代表达爱意的暗喻。
因为只有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才会额外注重别人的仪表,希望他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刘天仙顿时眼睛微眯,似笑非笑的说:
“啧啧,这么有经验,看来以前是没少让人家帮忙整理仪容仪表吧?”
“咳咳……”,袁华不满的瞪她一眼说:
“我跟你正儿八经的聊工作呢,你能不能不要随便跑题?
好,那你再说一说,为什么男女主角相似的家庭背景,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好人黑化,坏人洗白,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下把刘天仙给难住了,她可能之前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沉吟半晌才试探性的说:
“是因为……性格问题吗?或者是女生比较早熟一些……”
看她猜的完全不着边际,袁华白了她一眼这才揭开谜底:
“不是,主要还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两个人虽然同样家庭贫困,而且是单亲,但是细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女主家里虽然穷,但琳爸乐观积极,职业是一名中学老师,受教育程度较高,平常也很注重对女儿的学业和德行的培育。
因为职业特性,跟身为学生的女儿也一直比较有共同语言。在女主几个重大节点的事件上,琳爸都参与了,并且也确实起到了父亲该有的作用。
比如说第一次考试作弊被抓,尽管小琳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父亲的愤怒对她来说是一种震慑。后来小琳在澳洲失联,父亲的紧张也说明了平日里对她的关心。
而且后来她回来的时候,琳爸不仅第一时间接机甚至没有怪她,还很开明的让她把男朋友叫到家里来吃饭,足见对女儿的尊重和宽容。
电影最后也是琳爸亲自陪着女儿去自首,自始至终都是女儿最坚实的后盾。
琳爸对女儿的抚育关怀都有重点刻画,坚持原则,以身作侧,对子女恋爱开明,孩子犯事陪着去自首,作为家长真是无可指摘。”
袁华刻意可以停顿了一下,等刘天仙理解和消化,然后才继续分析:
“而男主班克又不一样,母亲是开洗衣店的,清贫而且非常幸苦,洗衣导致背驼了,而且手也泡得脱了皮,她在片中唯一的台词就是:
洗衣机又坏了,衣服又洗不完了。
言语中充满了忧愁、无奈以及生活给予她的疲惫。
她在片中只出现过两次,另外一次是班克因作弊被学校除名,班克面如死灰的坐着,旁边的母亲在边哭边签字。
这是爱,也是压力。
家境更好一些的女主为了上这所贵族学校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说男主这边还是女人养家糊口,自然就更加困难一些。
但即便如此,母亲依旧坚持让班克上了收费更贵的贵族高中,以便将来出人头地。
所有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都传导出一个观点,就是他必须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拿到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
班克的世界里是不允许失败的,他要给母亲好的生活,因为这个家为了他已经倾尽所有,他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这种让他长时间精神紧张,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只要压力一大就会呕吐,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母亲在照顾自己和男主的生活上已经疲惫不堪,根本无暇去顾及温饱之外的事情,无暇去了解男主的生活和想法,男主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很孤独。
对他来说家可能不一定是幸福的港湾,尽管这里有母亲沉甸甸的爱,但整体的气氛就是压抑,负能量。”
袁华说这个的时候,他自己当然是能感同身受,就是不知道家境优渥的刘天仙能不能共情并加以理解。
袁华耐心的讲完了这两大段,最后做一个陈词总结:
“这也能从方面反映出家庭的重要性,女主能走出来,全靠了父亲的支持,男主的黑化也是因为看清了现实,又撑不起支离破碎的家。
对女主小琳来说,不论什么时候,家是她最后的避风港,父亲也是她永远的后盾。即便是走错了路,只要有父爱这样的催化剂,总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就是为什么女主在最后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勇气去承认,而男主却越陷越深,越演越烈……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因素导致班克心理素质差以及眼界的局限性。
即便他作弊被抓禁止留学,还被学校开除,但也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退一万步说,考试也不能帮他实现阶级跃迁。
但他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彻底沉沦,是局限于他自己的思想和眼界,被对世界的仇恨蒙蔽了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