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醉花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墨轩这么一喊。

几乎楼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

“鄙人沈墨轩。”

“家师乃大梁文魁,左相蔡宏文。”

“平日在下最喜之事,便是赋诗饮酒。”

“今日闲来无事,与七八好友要在这醉花楼办一场诗会。”

“本想请紫玉,青莲二位姑娘作陪。”

“却不想被人提前截了去。”

“这诗会,只有美酒却无佳人相伴,岂不可惜。”

“于是我便要与这人比一比诗才。”

“谁赢了,谁才能抱得美人归。”

“谁输了,谁就得将二位佳人让出来。”

“请众位给这斗诗做个见证。”

“大家可愿意否?”

来醉花楼消遣的客人。

谁不是来找乐子的。

既然这桃花坊中有乐子看,哪有不参与的道理。

于是,马上就有人随声附和。

“这事有趣。”

“好啊,我愿做个见证。”

“我也是。”

当然,也有人捧臭脚的。

“何人这么大胆,敢在上京和沈公子比诗才。”

“谁不知道沈公子是上京第一才子。”

“和沈公子斗诗。”

“他岂不是要输的裤子都要当掉。”

听闻此言,现场很多人都是哈哈大笑。

沈墨轩瞟了一眼芙蓉阁,然后朗声说道。

“这次和我比试诗才的,估计这些日子大家都听过。”

听到此言,众人纷纷问道。

“大家都听过?”

“哦,那是哪位啊?”

“难道又有才子到上京游学了吗?”

沈墨轩微微一笑,大声说道。

“非是才子,而是这几日名动上京的大英雄。”

“赤水河大破铁勒人,被朝廷封为青原伯的李原。”

听闻此言,这花楼之内先是静了一下。

随即就喧闹了起来。

“李原?青原伯?”

“原来是他!。”

“人家不是武将吗,怎么又要跟沈公子比诗才。”

“沈公子,你莫不是搞错了。”

沈墨轩冷笑了几声。

“我可没有搞错,谁说这武将就不能写诗呢。”

“也许这位李伯爷,人家就是文武双全的奇才。”

然后又仰头对着芙蓉阁问道。

“你说是不是啊,李伯爷。”

这话众人听着,有些别扭。

沈公子口中虽然说的都是夸人的话,但听着就像是在讽刺。

李原望着在桃花坊中摇头晃脑的沈墨轩。

心中很是鄙夷。

一个舞文弄墨的小丑而已。

比作诗,其实李原并不怕。

自己现在的智略超过123。

脑中涌进了大量这个时代的知识与谋略,其中也包括诗才。

退一步讲,实在不行。

李原还可以“借用”上一世的传世名作。

怎么弄都能玩死这位自诩上京第一才子的沈公子。

于是李原也走到窗前,对着外面一抱拳朗声说道。

“在下李原。”

“只是大梁一介武夫。”

“因赤水河略有微功,朝廷恩赏青原伯。”

“这位沈公子要与在下比斗诗才。”

“我本是不想的。”

“在下平日里只会舞枪弄棒,哪里会做什么诗。”

“但实在是拗不过这位沈公子。”

“沈公子说这紫玉,青莲二位姑娘他势在必得。”

“要么交出佳人,要么便与他斗诗。”

“我李原从未认过输,不过斗诗而已,便与他玩玩。”

“想来此人号称是上京第一才子,必是有些本事的。”

“我一个武夫,即便是斗诗输了,也没什么丢脸的。”

“若是侥幸赢了,也会成为一桩趣谈。”

听闻与沈公子斗诗的,正是那位赤水河英雄。

这醉花楼中,过来观望的客人更多了。

很多刚来的人窃窃私语。

“这好好的,怎么就斗起诗来了。”

“而且与沈公子斗诗的还是一位武人。”

“还能因为什么,在醉花楼里,必定是因为抢姑娘。”

“哦,原来如此,这事有趣,我可得好好瞧瞧。”

“这文斗总比武斗强。”

见周围的人越来越多。

沈墨轩觉得也差不多了。

他便对着李原的方向一拱手说道。

“青原伯。”

“那咱们就开始吧。”

“不知你我谁先出题?”

李原看了他一眼,说道。

“既然是沈公子提的方法,就由沈公子先开始吧。”

沈墨轩听闻也没客气。

他看了一圈周围人的目光,又望向李原,然后说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

“我这第一题,既然这里是醉花楼。”

“不妨这样。”

“青原伯,咱们就以酒和花为题做一首诗,可好。”

众人一听,都是眉头一皱。

看来沈公子显然是不想放过李原这位武夫啊。

单用酒,或是单用花作诗,其实难度都不高。

李原只要是粗通文墨也能做的出来。

但这诗中,既要有酒,又要有花,这可就有些难度了。

不要说是一位武夫。

就算是在场的这些文人才子,真要写出一篇合格的诗文,还是颇要费些心思的。

出完了题,沈公子便对着李原做了个请的动作。

示意李原可以开始了。

这所谓斗诗,李原也想明白了。

其实比的不是深思熟虑,更多的就是一个急智。

所以谁最快做出来,谁就占了先机。

李原还在思索。

那边的沈墨轩,果然已经先做了出来。

只见他一仰首,高声诵读道。

“美酒溢金杯,花香惹人醉,壶中有琼浆,醉里花中睡。”

“好,沈公子大才。”

“不愧是上京第一才子。”

沈墨轩的话音刚落,身边一群书生就开始吹捧。

其实严格说,这首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