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再生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要派人在东都洛阳买粮。  

还在洛阳陪陈留大长公主过年的裴煊,就是最好人选。  

初二傍晚,裴煊就收到了李奏的加急密信。  

洛阳还没有烟花,这里的节日气氛比起长安安静了许多,裴煊刚从萧家宅子里出来,他将密信放入怀里,信步走在寒冷的暮色中。  

萧飞飞兄妹搬到长安去了,府里只留了几个看宅子的仆人。  

看着裴煊的背影消失在转角,萧宅的门缓缓掩上,杜芊芊一身素衣站在门后。  

“杜娘子,外面冷,您风寒才刚好,还是快到屋里去吧。。”  

这个婢女叫红叶,并不是杜芊芊自己的婢女。安王谋反,查抄出一本杜家为安王敛财的账簿,杜家被抄家,家主杜方被斩首,其余男女百口流放岭南。  

杜芊芊的母亲不堪其苦,出发前悬梁自尽。  

进了屋,红叶把火笼拿到坐榻边上,扶着杜芊芊坐下来。她笑着指指桌上那一包糕点道:“裴大公子对您可真上心,不但一纸婚约将您救了下来,还时常过来看您。”  

杜芊芊一言不发。  

这一年来她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先是被裴煊拒婚,又被人下药陷害,刚刚才从身败名裂中缓过来,安王谋反又将全家逼入深渊。  

那日她看着母亲挂在梁上的尸身嚎啕大哭,父母离世,她亦愿随他们而去。  

可那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拉住了她:  

“杜娘子,我来接你出去。”  

“出去?”  

杜芊芊泪眼朦胧,院子里就是被锁链穿成两行的杜家人,自己的阿兄也在其中,他们今日就要被押解出发去岭南,父母都没了,她能出到哪里去?  

“不,我不要出去,我要跟我娘一起走!”  

她还要挣扎着撞向墙角,那双手却始终没有放开她:  

“你看着我,我是裴煊。我拿到了你杜芊芊的释放令,你不用去流放,你是我未过门的妻,我要你留下来!”  

裴煊语气坚绝。他给了自己八百里路的犹豫机会,但越靠近东都,他的心就越坚定。  

那日在齐王府赏梅,他们收到了安王谋反案的判处,收到牵连的还有东都水陆运转使杜方。他们的靠山杨太妃被送入寺庙出家,没有人能救杜家。  

从广义上说,杜芊芊也算是裴煊的青梅竹马。  

她对自己执着的感情,裴煊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他心头放着苏洛泱,杜芊芊才败了下风。  

杜芊芊和自己在西苑被人下药,迷迷糊糊间两人宽衣解带,虽然阿凛、阿冽及时赶到,他们没有走到那一步,但杜芊芊已经被流言蜚语淹没。  

乞巧节那次,自己鬼使神差为她解围,大概就是出于对她的愧疚:  

下药一事,对少年公子来说,不过是多了件风流事,对闺阁贵女,那就成了致命伤。  

他做好了被杜芊芊纠缠的准备。  

毕竟,过去她缠着自己不是三两年。  

可她没有,她只是托洛泱将自己的扇子还了回来。直到看见她在洛阳街头被李兰枝姊妹侮辱,裴煊才发觉,自己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她。  

两人在西苑阁楼的拥抱,唇齿间的旖旎,似乎也变得不再教他难以忍受。  

他知道自己变了,洛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离开了他的心。  

他对李奏说:“我要回去救她,流放岭南三千里,只怕没走到安南她就会死去。”  

“如果你只是同情她,怕她死去,我认为你大可不必。”李奏皱起了眉,他并不希望裴煊卷到安王事件里去。  

前世的裴煊就是因洛泱落水死后,娶了杜芊芊,卷进安王与太子之争这才送了命。  

裴煊低着头,看不清他的眸子,两人默默走了一段,李奏终于叹气道:  

“还是拗不过你,这样吧,等他们到了流放地,我找人去照顾照顾她,不让她和她母亲吃苦,这你总放心了吧?我知道你在内疚西苑的事,可那不是你我做的,你也是受害者......”  

“不,不是同情。”  

裴煊抬起头,正好看见洛泱笑意盈盈在梅花树下,他微微一笑:“你喜欢洛泱,我就不能喜欢芊芊?我从小就认识她俩,两人争强好胜的心很像。”  

李奏微微有些吃惊,他没料到裴煊会说这样的话。  

难道是他们前世情缘未了?  

难道前世自己不知道的真相是,裴煊死于皇权之争,并不是夫妻之间无恩爱?  

此时,洛泱在梅花树下笑咯咯的,像只快乐的小鸟......  

李奏重生之后,致力于阻止裴煊和杜芊芊在一起,他曾认为那是裴煊痛苦的根源。可洛泱选择了自己,他没法将她让给表兄。  

“你去吧,我让府里找个理由替你告假。”  

“我母亲那里也需要你帮忙,否则我无法说服她。”裴煊急忙道。  

上次明明已经拒绝联姻,何来婚书?  

要陈留大长公主接纳现在的杜芊芊做儿媳,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但李奏是她侄儿、是亲王,关键现在还是他们陈留公主府要拥立的未来君主,他的意见当然很重要。  

李奏将手搭在表兄的肩上笑道:  

“看来你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放心,我这就写信给姑母,让她替杜芊芊找个新身份,我看李纪文就不错,出身郡王府,让她入府做个义女,过了这阵子再做打算。”  

裴煊感激的笑笑:  

“先把她救下来,以后怎么做,要听她的意见,万一她不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