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回文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杨太妃将手上的诗稿递过去,笑道:“圣上,这是他们在写诗要给您贺生辰呢,我们还没分出个胜负,您就来了。”  

圣上接过去看了一眼诗题,心下高兴:“原来是《咏明德寺》,这两首是哪家小娘子作的?”  

贾文玉施施然上前行礼道:  

“启禀陛下,我们约好各写两首诗,您看那两首,是小女写的。”  

圣上抬头看看,有点眼熟,笑问她:“贾文玉…贾束是你什么人?”京中五品以上大臣,只京兆尹姓贾。  

被圣上一下猜中了,贾文玉心情有些激动,忙答到:  

“正是小女祖君。”  

他又从张太妃手里接过另一篇诗稿,正反面都看看,就只有一首律诗:“嗯?不是比赛两首,这怎么没写完?”  

贾文玉忙说:“对啊,我们约好各写两首的,放笔的时候,她只写得一首。”  

别人都站在自己位置上,只有贾文玉和苏洛泱站在两位太妃跟前,想也知道,这首诗是洛泱写的。安王拿过诗稿扫了一眼,便大声赞道:  

“好诗!虽然只写一首,却胜过另外两首,圣上,您可不能凭数量判胜负哦。”  

圣上也觉得这首诗好,可张太妃指指洛泱笑道:  

“本来是比一首诗,是这位苏小娘子自己要求比两首,说怕有人发挥失常。我觉得,既有规矩,还是按规矩办才公平。”  

圣上的目光落在洛泱身上,这小女子脸生得美,身材却还是少女了些,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看上去面善,就不知是谁府上的。见圣上疑惑,安王笑道:  

“皇兄,我来给您介绍,这位是堂姑母的小女儿、苏元枫的妹妹苏洛泱,堂姑母才把她从东都带回来,我也是昨儿才在珍王府里见过。”  

宗亲太多,安王这一句,把洛泱的关系都讲清楚了。  

“哦,那还是朕的小表妹。听闻苏将军只得了这么一个女儿,府上宠得很。苏将军平叛凯旋,先圣要论功行赏,问他想要什么,他说,想要调回东都镇守,好多看看女儿!”  

洛泱从没听说过这事,圣上说出来,她心中想念父亲,泪眼朦胧的愣在那里,忘了替自己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首诗的事。  

眼看安王帮着苏洛泱,圣上又提起苏将军对她的疼爱,贾文玉嘟囔道:  

“那也不能凭这个判她赢了。”  

那边李好古已经替李奏把洛泱诗稿递过去,李奏见诗稿上果真只有一首,他相信洛泱绝不会这样让自己输。他反复细看,终于微微一笑:  

“这不就是两首诗吗?从前往后一首,从后往前又是一首。”随即他便吟道:  

“轻鸥数点千峰雪,  

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曰晓霞红霭霭,  

晚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  

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  

倾山雪浪暗随潮。”  

旁边人一听,还真是了不得!回文诗古而有之,但被唐人所弃。因为写出来之后,倒着念那首,往往不知所云、韵脚全无。  

可六郎念出来,哪里像是倒念的诗?不说是回文诗,正经也是首好诗。  

“真是回文诗?这可真绝了。”  

潁王之前看了贾文玉那两首就暗暗好笑,寺庙墙上随便抄两首,也算是你写的?听六弟读了这首回文诗,这才惊为天人。  

圣上又拿过诗稿确认了一下,哈哈笑道:  

“李好古,拿到外面去,让他们写一首来对,就写这明德寺,对得好才有御宴吃。”  

洛泱看了李奏一眼,心中暗笑:  

我这可是大文豪苏轼写的回文诗,算得上是祖国回文诗巅峰之作,你能看出来,说明你用心了。  

想不到这小女子还有些才气,圣上朝洛泱招招手:“你来,随朕去毬场看他们打马球。”  

洛泱给太妃行了个礼,走到圣上身边,随他一同向外走,只听圣上又问:“你会不会打马球?”  

“不会。”  

“那你在洛阳都玩些什么?”  

“追鹤逗狗。”  

“这…你喜欢狗?”  

安王跟在后面心急如焚:糟糕,皇兄都开始问她爱好了,难道皇兄也看上她不成?不行,我得抢先下手,等她真入了宫,天书就飞了。  

李奏表面平静如常,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前世过往已被他二人搅乱,现在重新投入这激流漩涡,谁又能不动声色成功?  

但他绝不允许牺牲洛泱。  

大家各怀心思走到正殿门口,就见一个宫女匆匆忙忙跑上台阶,这么大群人也没看见似的,差点一头撞到李好古身上。  

李好古喝到:“眼睛长哪去了?毛毛躁躁不要命了!”  

那小宫女吓得脸都白了,忙跪下解释道:  

“我是太后宫里跟过来的,负责照料团子,现在团子突然要生了,但小狗卡在肚子里生不出来,兽医也没法子…我正要来报告太后…”  

团子是萧洪送给太后的一只叭儿狗,毛绒绒的一团很可爱,太后喜欢得不得了,成日里去哪都要带着,连狗窝都安在睡榻旁。  

前段时间,圣上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只让太后看顺眼的公叭儿狗,给团子配了种,眼见这几日就要生了。太后舍不得见不着它,连今日都要把它带到大明宫来。  

狗子也会难产?还真是稀奇。  

关键今日庆成节,见不得这血光之灾。  

若狗狗母子平安还好,那就是丁财两旺、喜上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