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输给李云龙比较容易能接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现在鬼子国内的情况已然十分糟糕,尽管所占地盘有所扩大。

然而,要守住这些地盘,鬼子需要大量兵力,于是提前大肆招募士兵,陆军人数已膨胀至四百万左右,并且还在疯狂扩军。

除此之外,海军也在疯狂建造舰艇,兵工厂里的武器更是昼夜不停地生产。

虽说新占领的地区物产较为丰富,诸如奥达利亚、西伯利亚地区等,但新增的兵力致使军费开支再度暴增。

原本鬼子今年的军费预算约为两百二十亿日元,可如今已经超支,且超支幅度不小。

超支的部分只能从民生领域抽调,鬼子百姓的粮食配给量再度减少,平均每个百姓一顿饭能得到的粮食仅剩下一百三十多克。

而且几乎没有肉,肉类、大米等物资需优先供应部队,百姓只能食用一些杂乱的食物。同时,鬼子还成立了爱国监督巡视组。

即在十几户鬼子家庭中选出一人,负责监督其余人家,翻看垃圾桶。若发现垃圾桶里有骨头或其他食物残渣,又或是发现有人私藏物资,就得进行举报。

这使得鬼子本土的百姓几乎濒临崩溃边缘,可鬼子却始终宣传他们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不断向鬼子民众宣称,只要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他们就能吃上白米饭、喝上肉汤,还能享有各种荣耀。

鬼子本土的百姓也坚信他们必将取得最终胜利,只要熬到胜利那一天,就能过上好日子,就如同1931年关东军拿下东四省之后,他们确实享受到了战争红利一样。

怀着这种想法,小鬼子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几十岁的老人,甚至包括女人,全部投身于爱国强国的建设之中,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加班加点地生产各类军需物资。

这些工人平日里最热衷的业余活动,便是阅读当天的报纸或者收听免费广播。

倘若鬼子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他们便会疯狂庆祝,就像当年鬼子攻占金陵之后,鬼子全国上下都举行了庆祝典礼。

例如在樱都、大阪等地区,就举行了百万人提灯游行庆祝活动,几乎全体鬼子国民都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鬼子还组织了神厕参拜活动,就连小学生都被动员去参拜各类神厕。

他们还购买从华夏进口的面条,取名为“金陵面条”,以此纪念鬼子攻占金陵。

再者就是大规模种植樱花,鬼子会在其攻占的地区大量种植樱花,一方面是为了彰显此地已被他们征服,另一方面则是妄图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文化入侵。

只要鬼子取得胜利,这些加班加到几乎要猝死的鬼子百姓,就会载歌载舞地上街庆祝,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去酒吧喝酒,甚至踊跃捐款。鬼子的女人们会举着膏药旗,一边为她们家族中参与侵略的男性祈祷,一边用自己的身体去讨好那些报名参军的鬼子军人。

他们极度狂热,极度疯狂。

而一旦鬼子新闻播报战败的消息,鬼子同样会陷入狂热状态,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冲进那些战败军队指挥官的家中进行打砸抢,认定这些指挥官是罪人。

这也导致很多时候鬼子不敢报道战败消息,或者说不想报道战败消息。

不过有一个人例外,李云龙接连取得胜利,逐渐让鬼子认可了他。当输给李云龙成为一种常态后,鬼子得知军队输给李云龙时,也会说:“原来是败给了帝国之刺,华夏之狐……”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们对李云龙又爱又恨,恨是因为李云龙又打败了他们的军队,爱则是因为李云龙太过强大,在支那那种落后国家都能击败帝国军队,鬼子的慕强心理开始作祟。

所以,对于这一次关东军战败以及海军战败的消息,鬼子不敢大规模报道,但有些事情又难以隐瞒,因此需要思索应对之策。

岛田繁太郎第一个站出来说道:“陛下,海军并未战败,只是战略转进而已,我们重创了美军太平洋舰队,此刻正在回珍珠港休整!”

这句话相当无耻,可鬼子天蝗和海军将领们瞬间就明白了其中含义。

不报道己方舰队的伤亡情况,只宣扬老美舰队的伤亡,如此一来,这便成了一场胜利。

听闻海军这般无耻的言论后,东条上等兵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道:“陛下,帝国陆军也取得了胜利,第171师团在阿尔山地区俘虏了毛熊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官加斯蒂洛维奇,以及其他指挥官,其中大将一人,上将两人,中将五人!”

“那第四师团该如何交代?”

第四师团即大阪师团,大阪的百姓可不是那些底层平民,至少都是鬼子的小商小贩,规模稍大些的甚至是一些会社,他们是陆军最大的后勤供应商之一。

如今第四师团覆灭,得给这些人一个说法。

“哈依,第四师团和第171师团在阿尔山与李云龙部队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攻入阿尔山,俘虏了逃窜至阿尔山的毛熊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官加斯蒂洛维奇。第四师团与李云龙部队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全体玉碎!”

此话一出,众人陷入沉默。第四师团玉碎这件事无法回避,总归是要报道出去的。

“陛下,第四师团是败在李云龙手中,民众相对能够接受一些。”

这句话一说,不少陆军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看到陆军将领这副模样,岛田繁太郎忍不住又开始冷嘲热讽。

“看来陆军已经习惯输给李云龙了啊,你们不会觉得输给李云龙是一种荣耀吧!”

听到这话,陆军将领立刻反驳道:“哼,我们陆军输给李云龙,你们海军难道就没战败?我听说你们海军陆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