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海上决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贝克岛,一座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小岛。

它距离夏威夷群岛不远,是一座无人居住的荒岛。

两天前,鬼子的侦察机在贝克岛附近发现了老美太平洋舰队的踪迹。

鬼子联合舰队收到消息后,迅速赶往了贝克岛。

鬼子联合舰队的指挥官是山本七乘八,在拿下奥达利亚和夏威夷地区之后,鬼子在这里修建了补给基地,使鬼子联合舰队的活动范围覆盖到了美洲本土附近。

鬼子的联合舰队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寻找老美新组建的太平洋舰队踪迹。

不过一直没什么收获,愤怒的山本七乘八甚至派出一支分舰队,去袭击了老美东海岸十几座城市,试图逼迫老美的太平洋舰队出来决战。

然而老美的太平洋舰队并未上当,并不着急出来和鬼子的联合舰队决战。

老美很清楚,虽然现在自己太平洋舰队在数量上和鬼子的联合舰队差距不大,但是海军士兵的实力和经验差距却很大。

中途岛海战一战,老美损失了大量精锐海军,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海军。

海军和陆军不一样,陆军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以及武器装备来缩小士兵之间的差距,海军更多的是依靠经验。

所以老美在新的太平洋舰队完成组建之后,立刻从大西洋舰队调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海军士兵,并且开始将以前退役的海军士兵召回部队。

得益于盎撒人祖传的海盗技能,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当过水手,不少人从小就在船上混,不缺有经验的水手。

这些人稍加训练之后,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士兵。

于是老美的太平洋舰队,在指挥官尼米兹的带领下,选择了避战。

出港之后就前往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海域开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包括但不限于恶劣天气下的舰载机起降、鱼雷机俯冲轰炸等等。

相比于鬼子因为自身短小所以对大舰大炮的痴迷,老美的海军对航母的重视程度要高一些,针对性地训练了不少舰载机的战斗方式。

虽然鬼子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七乘八也想要大力发展航母和舰载机,但是海军内部舰炮支持者数量较多,山本七乘八目前的影响力还未能让这些人妥协。

而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鬼子的海军一直没有抓到老美海军的踪迹,只能去一些港口发泄一下情绪。

老美的空军也进行了拦截,不过效果不佳,战斗机已不是零式战斗机的对手,好几架飞机才能换下一架零式舰载机,哪怕有一些轰炸机能够突破鬼子护航舰载机的火力封锁,但是对鬼子战舰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就在小鬼子为自己的胜利高兴的时候,航母的舰载机数量却在一点点减少。

老美是在本土上空作战,飞机只要不是被凌空打爆,飞行员就可以跳伞,这些驾驶着老旧飞机的飞行员大部分都是老美的空军新兵。

但是经历过几次战斗之后,他们逐渐开始蜕变成老兵。

而且虽然老美的战损一直比鬼子高,但是老美损失一架空军飞机,马上就能补充十架,各个地区航校里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进入空军,然后再去和鬼子精锐飞行员战斗。

活下来的就是老牌飞行员。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鬼子海军虽然击落了三百多架老美的飞机,但是自身也损失了八十多架舰载机。

鬼子的航母一共只有不到四百架舰载机,再加上一些受伤的舰载机需要维修和养护。

鬼子能够动用的舰载机数量已不到两百五十架。

除此之外,还损失了几十名精锐飞行员。

舰载机鬼子海军可以通过转运的方式送到珍珠港海军基地,但是精锐飞行员需要时间培养。

一个月的时间,老美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缩小太平洋舰队和鬼子联合舰队的差距。

与此同时,老美还从大西洋舰队以及从约翰牛皇家海军秘密调集了一些人手抵达了枫叶国地区,组建了一支新的舰队,规模不大,由十二艘护卫型航母、两艘重巡以及一些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

这支舰队鬼子并未察觉,而鬼子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寻找老美的太平洋舰队。

在寻找一个月未果之后,鬼子的联合舰队开始返航,准备返回珍珠港地区进行休整,补充燃料、弹药以及舰载机等各种物资。

但是就在鬼子的联合舰队即将返航抵达珍珠港之时,珍珠港的鬼子海军发现了老美太平洋舰队的踪迹。

同时鬼子还意外截获了老美舰队的电报,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和鬼子联合舰队决战,前往奥达利亚地区附近,截断鬼子海军的物资补给,尽可能避免决战。

原本山本七乘八在收到电报,发现老美太平洋舰队位置的时候,并没有打算去找老美的太平洋舰队决战。

因为山本七乘八也很清楚,现在的联合舰队战斗力有所下降,舰载机数量太少,同时弹药也在轰炸老美东海岸地区的时候消耗了一些。

此时并非决战的好时机,前往珍珠港补充完弹药、舰载机,再去和老美决战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看到这一份电报之后,山本七乘八有些不淡定了。

奥达利亚现在每天有大量的船只运输各种物资返回鬼子本土,钢铁、羊毛、粮食等等,鬼子现在国内经济一塌糊涂,如果奥达利亚这条补给线再被老美断掉,国内局势可能会继续恶化。

再加上海军本部不断发来电报,催促决战。

所以山本七乘八最终选择了在贝克岛附近和老美的太平洋舰队决战。

除了之前的那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错过了这一次机会,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