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借刀杀人(1/2)
回门宴很热闹,骆宁由堂妹和庶妹骆宣陪着,坐在人群里。她矜持没有笑,可表情愉悦,任谁都看得出她风光得意。
二夫人忙进忙出;三夫人如今老实了些,熄了“夺权”心思,帮衬二夫人理事。
祖母陪着几位老太太坐。
“侯夫人的病如何?”有位亲戚问,似乎不带善意。
“阿宁大婚当日,她挣着起床送了。许是累了,这几天发烧。她这个身子骨,着实叫人担心。”老夫人道。
“得慢慢静养。”亲戚道,“侯爷今年四十多,万一……得再续一个吧?”
老夫人沉下脸。
这亲戚被老夫人立马变脸的态度吓到,噤若寒蝉。
其他人转移话题,不敢再聊此事。
王妃回门,这次不单单是宴请亲朋,盛京城里的功勋世族,都派了人来赴宴。
骆崇邺在宾客中,一时风头无两,尚未饮酒就喜得满面红光。
白玉麟也来了。
他战战兢兢坐在那里,像只淋雨的鹌鹑,没有半分体面。舅舅本该是贵客,是座上宾。
中途,骆崇邺起身去更衣。
白玉麟趁机也站起来,跟上了他。
“……侯爷,我今日下午回余杭。王妃到底怎么说?可要我把夫人带回去静养?”白玉麟问。
骆崇邺蹙眉。
他是不愿白氏回余杭的。
回去算怎么回事?
送她去庄子上,拿捏住她的命脉,叫她好看。
骆崇邺还没出这口气。
“不必。你只管走你的,此事由我做主,不是王妃说了算。”骆崇邺冷冷道。
白玉麟:“既如此,我去看看她,便先告辞了。”
白氏半死不活,骆崇邺不怕他们兄妹再闹什么幺蛾子,漫不经心点点头:“去吧。”
白玉麟道谢,转身去了侯府的东正院。
骆崇邺往歇息的小楼去更衣,却听到了竹林后面的争吵声。
是骆宥。
骆崇邺微微蹙眉。
这个混小子,怎么在王妃回门的日子吵闹?
另有温氏,她“大病初愈”,声音软软切切的:“二弟,你误会了……”
“大嫂,她是您的亲戚,您就应该管束她。我娘又没死,就想替我爹爹做媒,这是人说的话吗?”
透过竹林看过去,是温氏的一位嫂子。
温氏对那亲戚说,“你先走,快走吧。”
骆宥不依,还要追,温氏拉住了小叔子:“二弟,你给大嫂这个面子,别再说了。”
骆宥年轻气盛,恼火至极:“大嫂,您的亲戚胡说八道,还是趁我姐姐回门的日子,简直欺人太甚。”
“她也只是问问。都是我的错。我偷听到勤国公府府的老夫人,她同祖母说,想把她家姑娘嫁给侯爷做续弦。”温氏道。
骆崇邺心中微动。
勤国公府,虽然不是崔、王这样豪门大族,到底也是功勋世家,至少比骆家根基深。
要是续弦娶个这样的夫人,年轻又尊贵,他的日子不是锦上添花吗?
白氏怎还不去死?
“……也可能是我偷听错了。”温氏又道,“二弟,都怪我多嘴,你别闹了。”
骆宥犹自不悦:“大嫂,你要管住自己,别胡说八道!”
温氏很尴尬:“是,都是大嫂不好。”
骆宥冷哼了声。
他们俩这才瞧见骆崇邺。
穿过竹林小径,都走过来行礼:“爹爹。”
骆崇邺问:“方才吵闹什么?怎么跟你大嫂叫嚷?”
温氏急忙拦住:“爹爹,阿宥没有不敬我。是一点小误会,我们已经说开了。是不是二弟?”
骆宥不情不愿:“是。”
他看向骆崇邺,“爹爹,我听说湖州新出了一位名声响亮的神医,可要请他给我娘看看病?”
又道,“湖州与余杭相近,也许大舅舅认识他。”
骆崇邺心中大动。
“你懂些什么?你大姐姐回门的日子,不成体统。还不滚回去坐席?”骆崇邺怒道。
又说温氏,“你不帮衬你二婶待客,和小叔子嚼什么舌根?连你都不安分?”
温氏瞬间红了眼眶:“爹爹,儿媳有罪。”
“去吧。”骆崇邺摆摆手。
温氏眼泪滑落,委委屈屈道是,和骆宥一起走了。
她慢悠悠擦了眼泪。
骆宥看着骆崇邺的方向,似乎脚步一转,往东正院去了。
“他会如咱们所愿吗?”骆宥问温氏,“咱们应该……”
“阿宥,你现在年纪还小。大嫂怕你将来后悔,更怕有什么报应到你身上。她到底是你娘。”温氏道,“交给你爹爹吧。”
真有报应,叫骆崇邺去受天打雷劈,反正他一肚子歪脑筋。
骆宥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他们俩回去坐席。
骆崇邺往东正院去的路上,一直想着“勤国公府的小姐”、“做续弦”这件事。
他的血往脑子里涌,心情激荡,始终无法平息。
他找到了白玉麟。
白玉麟打算离开。二月底的风有了点暖意,可侯府东正院内阴风阵阵,刺骨冰凉。
他怕了。
而白氏,瘦得像骷髅架子,精神一塌糊涂。
她甚至拉着白玉麟的手,低声对他说:“等我儿子做了侯爷,我还是老夫人。大哥,到时候侯府就跟咱们姓了。”
又哭了起来,“不,到时候就跟东哥姓了。他死得好惨,幸好还有孩子。”
白玉麟胆战心惊。
她这么说,不是毁了骆宥的路吗?
传出去一言半语的,别说骆崇邺容不下这个儿子,外头也会看轻骆宥。
谁瞧得起一个奸生子?
邱士东把白氏的心都笼络住了,她儿女一概不上心,只惦记着邱士东。
他死了,白氏彻底疯了。
白玉麟生怕自己也受牵连,站起身要走。
白
二夫人忙进忙出;三夫人如今老实了些,熄了“夺权”心思,帮衬二夫人理事。
祖母陪着几位老太太坐。
“侯夫人的病如何?”有位亲戚问,似乎不带善意。
“阿宁大婚当日,她挣着起床送了。许是累了,这几天发烧。她这个身子骨,着实叫人担心。”老夫人道。
“得慢慢静养。”亲戚道,“侯爷今年四十多,万一……得再续一个吧?”
老夫人沉下脸。
这亲戚被老夫人立马变脸的态度吓到,噤若寒蝉。
其他人转移话题,不敢再聊此事。
王妃回门,这次不单单是宴请亲朋,盛京城里的功勋世族,都派了人来赴宴。
骆崇邺在宾客中,一时风头无两,尚未饮酒就喜得满面红光。
白玉麟也来了。
他战战兢兢坐在那里,像只淋雨的鹌鹑,没有半分体面。舅舅本该是贵客,是座上宾。
中途,骆崇邺起身去更衣。
白玉麟趁机也站起来,跟上了他。
“……侯爷,我今日下午回余杭。王妃到底怎么说?可要我把夫人带回去静养?”白玉麟问。
骆崇邺蹙眉。
他是不愿白氏回余杭的。
回去算怎么回事?
送她去庄子上,拿捏住她的命脉,叫她好看。
骆崇邺还没出这口气。
“不必。你只管走你的,此事由我做主,不是王妃说了算。”骆崇邺冷冷道。
白玉麟:“既如此,我去看看她,便先告辞了。”
白氏半死不活,骆崇邺不怕他们兄妹再闹什么幺蛾子,漫不经心点点头:“去吧。”
白玉麟道谢,转身去了侯府的东正院。
骆崇邺往歇息的小楼去更衣,却听到了竹林后面的争吵声。
是骆宥。
骆崇邺微微蹙眉。
这个混小子,怎么在王妃回门的日子吵闹?
另有温氏,她“大病初愈”,声音软软切切的:“二弟,你误会了……”
“大嫂,她是您的亲戚,您就应该管束她。我娘又没死,就想替我爹爹做媒,这是人说的话吗?”
透过竹林看过去,是温氏的一位嫂子。
温氏对那亲戚说,“你先走,快走吧。”
骆宥不依,还要追,温氏拉住了小叔子:“二弟,你给大嫂这个面子,别再说了。”
骆宥年轻气盛,恼火至极:“大嫂,您的亲戚胡说八道,还是趁我姐姐回门的日子,简直欺人太甚。”
“她也只是问问。都是我的错。我偷听到勤国公府府的老夫人,她同祖母说,想把她家姑娘嫁给侯爷做续弦。”温氏道。
骆崇邺心中微动。
勤国公府,虽然不是崔、王这样豪门大族,到底也是功勋世家,至少比骆家根基深。
要是续弦娶个这样的夫人,年轻又尊贵,他的日子不是锦上添花吗?
白氏怎还不去死?
“……也可能是我偷听错了。”温氏又道,“二弟,都怪我多嘴,你别闹了。”
骆宥犹自不悦:“大嫂,你要管住自己,别胡说八道!”
温氏很尴尬:“是,都是大嫂不好。”
骆宥冷哼了声。
他们俩这才瞧见骆崇邺。
穿过竹林小径,都走过来行礼:“爹爹。”
骆崇邺问:“方才吵闹什么?怎么跟你大嫂叫嚷?”
温氏急忙拦住:“爹爹,阿宥没有不敬我。是一点小误会,我们已经说开了。是不是二弟?”
骆宥不情不愿:“是。”
他看向骆崇邺,“爹爹,我听说湖州新出了一位名声响亮的神医,可要请他给我娘看看病?”
又道,“湖州与余杭相近,也许大舅舅认识他。”
骆崇邺心中大动。
“你懂些什么?你大姐姐回门的日子,不成体统。还不滚回去坐席?”骆崇邺怒道。
又说温氏,“你不帮衬你二婶待客,和小叔子嚼什么舌根?连你都不安分?”
温氏瞬间红了眼眶:“爹爹,儿媳有罪。”
“去吧。”骆崇邺摆摆手。
温氏眼泪滑落,委委屈屈道是,和骆宥一起走了。
她慢悠悠擦了眼泪。
骆宥看着骆崇邺的方向,似乎脚步一转,往东正院去了。
“他会如咱们所愿吗?”骆宥问温氏,“咱们应该……”
“阿宥,你现在年纪还小。大嫂怕你将来后悔,更怕有什么报应到你身上。她到底是你娘。”温氏道,“交给你爹爹吧。”
真有报应,叫骆崇邺去受天打雷劈,反正他一肚子歪脑筋。
骆宥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他们俩回去坐席。
骆崇邺往东正院去的路上,一直想着“勤国公府的小姐”、“做续弦”这件事。
他的血往脑子里涌,心情激荡,始终无法平息。
他找到了白玉麟。
白玉麟打算离开。二月底的风有了点暖意,可侯府东正院内阴风阵阵,刺骨冰凉。
他怕了。
而白氏,瘦得像骷髅架子,精神一塌糊涂。
她甚至拉着白玉麟的手,低声对他说:“等我儿子做了侯爷,我还是老夫人。大哥,到时候侯府就跟咱们姓了。”
又哭了起来,“不,到时候就跟东哥姓了。他死得好惨,幸好还有孩子。”
白玉麟胆战心惊。
她这么说,不是毁了骆宥的路吗?
传出去一言半语的,别说骆崇邺容不下这个儿子,外头也会看轻骆宥。
谁瞧得起一个奸生子?
邱士东把白氏的心都笼络住了,她儿女一概不上心,只惦记着邱士东。
他死了,白氏彻底疯了。
白玉麟生怕自己也受牵连,站起身要走。
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