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迎王师(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这个道理崔某也懂,但希望女君相信一点,崔某对女君绝无恶意,只盼你好。”  

他的回应过于直白。  

崔龙不仅不感动,反而生疑。  

她问:“你是我父亲客卿?”  

同样姓崔,又处处帮自己…  

崔龙只能想到崔孝是她父亲的人。  

崔孝失笑道:“崔某敢认,你父亲也不敢应,小心折了他的寿!不过,确实跟他有些交情。眼下崔氏只有一条路能走,彻底倒戈康国。不瞒女君,崔某自西北而来,这支永生教兵马只是障眼法。西南盟军不成气候,至多半载就能定下胜负。以崔某为主效命为官数载的经验,女君不收手,日后怕会连累崔氏。”  

崔龙几人:“…”  

他们并不知道崔孝跟康国的关系。  

没想到康国当众敢暴身份。  

不是,他们还能活着走出这扇大门吗?  

“你说这些,无事?”  

“能有什么事?城内兵马都是崔某的人,女君身边这些…应该是翻不了盘的。”崔孝视线扫过三个疑似是孙婿的人,努力压下那点儿怪异。他有些好奇,其他人家看待家中晚辈妾室是什么心情?会不会像他这般别扭?  

回头问问崔止。  

崔龙:“…”  

她没有立刻答应崔孝,只说再想想。  

倒不是崔龙不知道好歹,而是她暗中经营越多,每个环节牵扯进来的人就越多,许多人是靠着这些营生吃饭。她随便发号施令,影响的可就是几十几百户人家的生计…  

更别说那些有直接利益牵扯的合伙人。  

崔孝也知道不能心急。  

处理好暗杀风波,又额外派人加强附近巡逻,崔孝这才放心起身离开,崔龙起身要送一送他。得知崔孝与父亲的关系,崔龙就想着改个称呼。私人的称呼更能拉近距离。  

“晚辈可否称您世伯?”  

跟父亲同辈,这个称呼不会错。  

“你父亲喊我世伯还差不多…”崔孝脚下差点踩空,“不嫌弃的话,喊外祖。”  

留下这话,崔孝翻身上马,策马而去。  

看背影,有些落荒而逃的意思。  

他是一刻不敢留下来。  

一个从未在生命中出现的外祖,扪心自问,崔孝也是不认的。他怕崔龙抵触,更怕崔龙不肯认…于是选择逃避。窝囊,但实用。  

崔龙:“…???”  

立在原地傻眼,怀疑耳朵产生幻听。  

“刚才,他说什么?喊他什么?”  

年纪稍长的青年将罩衫给她披整齐了。  

“喊外祖。”  

崔龙心乱如麻:“但外祖不是早就…”  

她不怀疑崔孝是搞抽象,占自己便宜,毕竟天降外祖也不是不可能。有崔孝在城中当靠山,自己安全更加有保障,她乐见其成。乱世之中,近距离的靠山可比家世靠谱。  

只是——  

不免想到外祖母。  

他,知道外祖母的消息吗?  

其他三人也松了口气。  

是主君外祖,总比是主君新人好得多。  

一夜过去,崔龙派人给崔孝传信。  

她会认真考虑崔孝的提议,只是利益脉络错综复杂,不是一两日就能梳理的。希望崔孝给她点时间,待她整理出账目。这份果决利落的狠劲儿,让崔孝心情阳光好几日。  

阿姊,这孩子可真像你。  

不仅样貌相似,脾性也相似。  

一模一样的果决,一样的快刀斩乱麻。  

崔孝一边处理永生教兵马的琐事,一边想着其他事宜,时不时还会发笑,看得友人鸡皮疙瘩都要掉一地,怀疑崔孝被谁下蛊了——没事笑这般瘆人作甚?又不是寥少美。  

“你懂什么?”  

崔孝心情绝佳地摇着刀扇。  

慢悠悠道:“我崔氏,要后继有人了。”  

老友:“…找到你儿子了?”  

崔孝刀扇差点儿掉地上。  

脑中浮现儿子少时唇红齿白以及现在堪比毁容的相貌,扫兴道:“他,他不行。”  

不像自己,也不像阿姊。  

软弱可欺的一团,只能当个富家翁。  

老友:“…”  

跟着崔徽一同赶来的,还有戚国新主被逼孤城、康国四路兵马高歌猛进的消息。  

崔孝利用目前掌握在手中的永生教资源,康国兵马每到一地,他便利用永生教圣子在信徒中的影响力搞事情,借力打力,先让永生教叛军跟本地军阀干仗,康国再趁虚而入。  

要是不奏效,再利用信徒舆论扩散谣言。说是谣言也不准确,西南各国境内确实很缺粮食,打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天时了。  

今年战争频发,各地发生天灾无力救援。  

难民越多,加入永生教叛军越多。  

叛军规模越大,各地兵防更加扛不住。  

内忧外患再加康国压境,压力可想而知。  

永生教的影响力可不止在底层,许多世家军阀也是信众,不过这些信众喜欢利用永生教更好牟利。为了能从兵灾之下逃生,不少人干脆倒戈永生教,整个西南基本废了。  

那些不肯倒戈的?  

沈棠现在根本没空处置他们。  

“全部先关着,回头算账。”  

大军争分夺秒攻城。每下一城,稍作整顿就立刻动身。有人从中嗅出了机会:“吾等假意投降,待沈贼率兵过去,咱们联合四方,集结兵力偷袭其后方,断了她生路。”  

行军打仗可不是攻下一城就算完事儿,最要紧的是站稳脚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