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君有恶疾(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念一动,面露悲戚。  

游宝宽慰她:“请主上节哀。”  

不说还好,一说戚国国主更是泣不成声。  

甚至一度哭到晕厥。  

她不哭也不行。  

康国方面大肆渲染她贪生畏死当逃兵,留下梅梦逃生,她要不借梅梦葬礼做点儿文章,将舆论往梅梦自愿尽义的方向引导,引起将士同仇敌忾情绪,她的处境就尴尬了。  

不仅要伤心,还要为梅梦安排葬礼。  

尸首找不到就用衣物替代。  

对外还要伤心过度,无法自抑。  

也许是人人自危无暇他顾,也许是戚国国主的表现真的感人肺腑,明面上的舆论危机勉强度过去了。梅梦已是死人,但其他朝臣还活着,他们要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崔熊代表崔氏过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么复杂的局势。内忧外患又是重孝加身,他的脸消瘦一圈,棱角分明的轮廓瞧不出少年稚气。面见君主的姿态也尽显成熟风范。  

“怎么是你?崔卿何在?”  

戚国国主最想见的人是崔止,崔止才是崔氏的话事人,是众神会西南分社的主社。崔熊是未来的继承人,这会儿派不上什么用场。  

崔熊不卑不亢,俯身拜道:“外祖母新丧,父亲悲痛不止,伤及心脉,病了半月,重金聘请杏林医士守在府上,无法赶来救驾。”  

戚国国主初时并不信。  

但看崔熊的状态,也说不出怀疑的话。  

只能按捺焦虑情绪,尽量用和缓的长辈口吻关心两句,末了找了借口留出空间给崔熊与游宝。不管崔止是真的病危,还是装病,既然派了崔熊过来,崔熊现在就是人质。  

还是有分量的人质。  

若善加利用,崔止也得投鼠忌器。  

崔熊也知道国主的盘算,但他更关心游宝的情况。上一次二人见面,游宝脸上还有些肉,现在瘦得快成一张纸了,眉心也留下时常皱眉的痕迹。他瞧了,着实有些心疼。  

“我让厨子做了你爱吃的。”  

所有关心哽在喉咙,只剩这一句。  

游宝脸上浮现近日来第一缕浅笑:“这么久不见,你第一句就是让我吃,你是嫌我嘴巴太闲吵着你,用你家厨子的糕点堵我嘴?”  

崔熊憋红脸:“你知我不是这意思。”  

游宝看着他内衬衣襟,不再为难。  

她跟崔熊定亲这几年也有了解他家中关系,知道他跟他母族这边的长辈亲近,骤然痛失血亲,这些日子怕是不好过。美食能让人心情愉悦,崔熊带来的糕点她都吃完了。  

崔熊眉头舒展:“明儿再带来。”  

“是非之地,你来作甚?”游宝用他递来的帕子擦手指,对崔熊自投罗网的行为表示不太理解。崔熊不懂事,崔至善难道也不懂?  

“总要有人来的,不然不好交代。”  

“来这儿,可是有丧命风险。”  

崔熊眸色无讶异也无恐惧,而是极其平淡道:“我不来,谁来?父亲要将偌大家业交到我手中。要是我碰上点儿事情就推其他人出来,自己躲在背后,岂非小人行径?”  

该他的责任,他得担起来。  

再者——  

“你也在这儿,我不能不来。”  

游宝被他这话触动。  

她第一次认真注视眼前这个年纪比自己小不少的郎君,心湖飘下一片柳叶,泛起了圈圈涟漪:“你我婚事是主上定下的,其中皆是权衡利弊,并未真正照顾你的意愿。”  

这桩婚事可以不作数。  

莫说未婚,已婚的还有大难临头各自飞。  

崔熊这份认真,大可不必。  

游宝的回应显然超出崔熊预期。  

他瞳孔微微震动,仔细看还有震惊受伤,他紧咬着唇:“世上姻缘,又有几件不是权衡利弊?你怎知我的意愿,怎知不是自愿?”  

游宝:“…”  

她眼皮狠狠跳了跳。  

问题是,她不是游宝,是苗讷啊。  

崔熊的心意都是对“游宝”可不是对“苗讷”,她也不打算一辈子顶着旁人相貌名字稀里糊涂过日子。错误就该被纠正,回到正轨。  

对的,要回到正轨。  

不仅要回到正轨,还要荣耀加身。  

她潜伏在戚国国主身边,可不仅仅是为了将对方迷得昏头转向,也不是为了跟年纪比自己小的郎君谈婚论嫁。梅梦一死,崔止抱病,戚国国主相当于断了双臂;西南诸国外战失利,内部永生教叛乱…火上浇油的好机会!  

这么好的机会,岂能错过?  

还有什么比戚国国主身死更好的“油”?  

“时不待我啊,希敏——”  

苗讷抬头望月,下了决心!  

弑君不是一桩易事。  

再怎么虎落平阳,戚国国主身边也有守卫,住所戒备森严。普通人想调开他们就是天方夜谭,但苗讷这些年下来,早被国主视为心腹。国主相信梅梦弑主都不会怀疑她。  

下毒?  

毒死一个国主不容易。  

手握国玺的国主,本质上跟文心文士/武胆武者没什么区别,身体都经过天地之气的强化淬炼,见血封喉的剧毒也不能让她立刻毙命。要是拖到杏林医士赶来,白瞎了。  

苗讷有更好的道具。  

例如,此时缠在她手腕的琴弦。  

她一如既往恭顺,服侍国主用完膳食,陪她与臣工商议,直至月上中天才停歇。国主面上是肉眼可见的疲累,连鬓间也多了白丝。  

苗讷有些同情对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