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高筑墙(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熊性子比二麋耿直太多了。  

“再精明也挡不住盗抢棍棒不是?”  

崔止叹气道:“那你打算如何?”  

崔熊主动请缨:“让儿子带一些人过去,将二麋强抢回来!如此才能高枕无忧。”  

崔止反问:“你也被绑了呢?”  

总不能两个儿子都被姓沈的抓住吧?  

崔熊道:“应该不至于。”  

他看得清楚,这事儿说是绑架,更大概率是二麋故意赖在那地方,不愿意待在这里被人催婚。崔熊带人过去也不是真的抢人,只是找个机会将弟弟劝说回来。不管崔熊怎么说,崔止都没有松口,只是命人将崔麋惯用的日常用品和仆从全部打包给邮寄过去。  

沈中梨扣留他儿子就扣吧。  

崔氏垫付的三年烂账记得还就行。  

崔熊:“…”  

崔止这边说不通,他只能去找母亲了。  

这几日,母亲似乎恢复了以往崔氏主母的日常,只是不再处理那堆琐碎杂事,不用安排府上吃穿用度,不用跟各家打理关系,也不用关心那些来哭穷打秋风的旁支妇人。  

修剪花草,舞枪弄棒。  

怎么喜欢怎么来。  

崔熊刚来就听到长枪舞动的呼呼声,还未请安问好,只见院中舞枪女子一个巧劲儿顺着枪身蔓延至枪头,枪尖一点一挑,兵器加上另一杆长枪拔地起飞,笔直刺他而来。  

这杆长枪的速度不算太快。  

崔熊恰好能轻松握住:“母亲?”  

“大熊,跟为娘练练手。”  

记忆之中,崔熊很少能听到母亲有这样中气十足的声音,光听着就能感受每个字蕴含的旺盛生命力和热情。他遵从母命,陪崔徽比划。直到一声崩裂,枪杆断裂,力道过大将他们都震得倒退数步,虎口传来阵阵麻意。  

“怎么断了?”  

崔徽有些可惜地捡起地上断枪。  

崔熊跟着弯腰拾起,一边捡一边说了崔麋去找沈中梨,反被对方绑架的消息。本以为母亲会着急,孰料母亲只是做了跟父亲一样的安排。让人收拾二麋的东西给他送去。  

崔熊道:“母亲就不担心二麋?”  

崔徽当然不担心了。  

崔麋待在沈君身边更安全,只要不作死。  

“但儿子担心二麋吃苦,从小到大,他就没跑这么远。离家这么远,看顾不到。”  

“担心就多给他塞几个人。”  

崔熊不解:“塞人?”  

既然都塞人了,何不直接将人带回来?  

崔徽道:“塞钱也行。”  

是她大意了,不了解情况就将沈君塞去了穷乡僻壤,眼下处处受限制。要是能借着二麋的名头,多给沈君塞一些钱和人…啊不,还是多塞钱吧。有了钱,沈君可以用这笔钱多招一点儿人,但要是给人…以崔至善的性格,里面肯定会安插他的心腹眼线。  

此举不会致命也会给人增添烦恼。  

崔熊:“…”  

崔徽问:“你有多少钱?”  

崔熊:“…”  

作为大宗继承人,地位稳固且已定亲的崔氏长公子,他开始拥有了成年男丁才有的特权。例如不再领零花钱,有了自己的私库,能自由支配经营。崔徽显然知道这事儿。  

她将大儿子的钱都忽悠走了。  

崔止听说这事儿,也没有阻拦。  

淡声道:“由着她吧。”  

心腹幕僚却不解。  

他清楚家长对主母的心意,但更清楚家族排第一,主母才是第二。主母这次回来处处透着诡谲,家长却对这些视而不见,实在是怪异。家长就没想过,主母会危害崔氏?  

主母与家长和离这些年,与西北分社主社祈元良也有交集,这里会没有后者插手?  

还有,那个沈中梨。  

特别是她,摆明了是祈元良耳目。  

就算主母说祈元良已经将此人送给了她,现在是她的人,但不代表沈中梨就不跟祈元良联系了。留着此人,不啻于养虎为患啊…不管是家族层面,还是家主个人感情。  

崔止抬手压下心腹幕僚的话。  

“不用多言。”  

“家长,在您心里,什么最重要?”  

这个幕僚不仅是崔止心腹,他还是崔氏老人,是崔止半个师父,也是深深记得崔氏背井离乡,一路逃亡至此,落地生根不易的见证者。崔止对他信任且敬重,有些心里话也只能跟他诉说:“自然是家族,只要我一日还是崔氏族长,便没有什么能越过它。”  

“当真,没有私心?”  

“若是有私心,当年就该有了。”  

心腹幕僚沉沉叹气:“家长记得就好。”  

崔止看着对方,脑中却浮现幼子离去前的父子对话。崔麋这个孩子,不像是世家大族养出来的。他身上没什么家族荣辱观,对生死看得淡漠,气质很像修佛多年的岳母。  

这孩子对家族延续最是不屑。  

束缚崔止的枷锁在他看来就是笑话。  

崔止问他为何会如此。  

崔麋却道:因为提前知道既定结局就没有意思了,在这个结局里面,崔氏会亡,父亲会死,母亲会死,外祖母会死,大哥和我都会死,没有寿终正寝。试问半生汲汲营营就换来这么一个结局,任凭谁都会提不起劲儿。  

他反问:父亲看不到吗?  

父亲没有跟他一样看到未来的能力,但作为众神会在西南大陆的分社主社,父亲能看到太多芸芸众生看不到的真相。看到这些真相,他就应该知道这个世界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