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扯头花(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顾池这个行为没什么毛病。  

主动关心开解同僚,人还挺好呢。  

但从男女关系出发,这不就是趁着一方精神内耗无依靠的虚弱时期,趁虚而入?  

这种时刻,极容易博得另一方感激。  

沈棠对这种行为显然不赞同。  

白素道:“自然不是。”  

这之后的时间也都是很普通的同僚关系,她与顾池的接触仅限于公事。真正让白素对顾池有超出同僚情绪的,是她无意间看到顾池的手稿,手稿上的故事非常精彩。  

沈棠:“…”  

顾池并没有爱好被人揭穿的窘迫,也没有一把抢回手稿,反而问白素对此看法。  

白素道:“我当时斥责他不务正业。”  

沈棠搔了搔鼻尖:“其实还好。”  

在体制内赚取稿费也是被允许的。  

顾池问白素:在少玄看来何为正业?  

真心想要去做的,认为正确的事情。  

顾池点头:那它就是我的正业。  

辅佐主上开疆辟土也好,打理一方安土息民也好,顾池做这些的目的,不过是想天下人能安居乐业。唯有所有人都如此,他们才有闲情逸致停下来,听那些离奇怪诞的故事。  

或许,只有人人幸福安康的世道,他看到的人心才是光明温热的。功名利禄并非他真正所求,那不过是他达成正业的必经之路。  

白素对此略有惊愕。  

她似乎第一次真正认识顾池。  

也是这次交谈,让她开始关注顾池。  

她发现不管是什么日子,顾池都是独来独往的,而自己虽是孑然一身,但还有血亲坟墓让她祭拜,总算不是无根浮萍。白素的心声变换,顾池最清楚。只是这厮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并未回应,权当不知此事。  

也就是说,其实这俩的开始是白素先主动的,戳破窗户纸之后才是顾池主动。屠龙局之前只是暧昧,屠龙局之后才确认心意。  

说起屠龙局…  

沈棠似乎想起了什么。  

她记得白素平日上朝下朝,腰间配饰都有一块刻着“顾”字玉佩,当时没多想,沈棠单纯以为白素亲人姓顾,或者有其他意义。  

如今再想,这不就是明晃晃的信物?  

合着不是这俩隐瞒,是自己眼瞎?  

沈棠拍着额头。  

“…行,确实只能怪我神经太粗。”  

这么明显的破绽都没发现。  

“这么多年不打算成婚?”虽说就是个仪式,有没有不影响什么,但顾池出身名家,白素生长环境也不是能轻易无视这点的。  

若是顾虑沈棠而选择放弃,大可不必。  

白素坦诚道:“等天下大定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理由。  

康国朝堂也不是多单纯的环境。  

文臣武将各有朋友圈。  

典型如褚曜褚杰魏寿三人,秦礼赵奉和徐解兄弟,康时宁燕是同乡还是朝中少有的世家出身的心腹,说起来林风栾信也属于这个圈子,荀贞荀定父子一文一武…姜胜寥嘉等人跟他们相比,比较独来独往,各自也有比较活跃的朋友圈,真要计较都不省心。  

朝中还有零零散散、大大小小派系。  

主上能驾驭他们自然不会打压。  

她能驾驭,未来的储君呢?  

谁能十成十预言未来?  

白素不怀疑同僚们的操守忠心,也不怀疑他们会失了初心,但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的意志能左右的。用褚曜举个不恰当例子,魏寿和褚杰一致认定主上不公正,他们会任由褚曜继续辅佐主上损害自身利益?或者主上利益分配不均,其他人心里没意见?  

作为一个团体的核心,一旦它壮大到某种程度,关乎团体的抉择就不是核心人物能主导的,真正主导这个团体走向的是所有人的利益。与利益作对的,便是要被它铲除舍弃的。  

白素不想添乱了。  

顾池独来独往,但她不是啊。  

白素的影响力集中在女营,看似不怎么起眼,但别忘了,女营从成立之初就是她在掌控,从女营出去的,不管是武卒还是军医,没哪个不知道白素,更无人不服她。  

这些人散是满天星。  

各地折冲府女性武卒比例一直在增加。  

这些兵卒也是白素潜藏的势力。  

一旦她跟顾池的事情以婚姻的方式摆在明面上,白素笃定会有人以各种方式聚拢在他们身边,成为她助力的同时,也会限制她的脚步。当利益不再关乎她一人,而是关系到几百上千家庭的生计,她还能潇洒自由?  

权衡利弊,白素选择维持现状。  

沈棠闻言静默了良久。  

抬手轻拍白素肩膀。  

许诺:“若他负你,我作为主上不好帮你打他,但我可以给你赏赐几个面首。”  

其实吧,白素作为康国大将军,只要她有意,上赶着将族内儿郎送上门的人家可以从她将军府,一路排到城门口。轮不到沈棠赏赐面首。白素笑道:“谢主上了。”  

跟白素聊完,沈棠长吁短叹。  

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和反思。  

她在想自己是不是太粗神经了?  

为什么以前都没发现这俩有情况?  

沈棠托腮,一口一个糯米团。  

“少玄,我很好奇,你喜欢望潮什么?男女之情,又是什么?”她尝试将自己代入二人角色,莫名发现不管怎么推都推不出相同的结果。顾池对白素关心开解,自己也没少开解白素当知心上司,怎么就没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