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主动出击(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池分别在各自位置落座。  

刚坐下来,祈善便看到顾池脖子上那么明显的痕迹,看看顾池,再看看没什么反应的主上,他不由得皱眉。当即传音入密开私聊:顾望潮,你这浪子检点一些!  

也不知道从哪里风流回来。  

风流就风流吧,居然还不知道遮掩。  

顾池声音慵懒回应:你懂什么?  

祈善道:风纪败坏!  

最重要的是会带坏主上!  

顾池垂眸不搭理祈善,充耳不闻。  

实则内心都开始翻白眼了。  

一个两个都没有体会到他的用意啊,他明明是在开心显摆,主上不懂,祈善说他败坏风纪,忒无趣。顾池将衣领往上拉了拉,真是白瞎了他故意将衣领拉低的用心…  

其他人还未过来。  

沈棠抄起桌案文书看了两眼,打发时间。  

康时是第三个进来的。  

对于康时,沈棠其实不太乐意带他,但考虑到将康时留在还未彻底稳定的北漠可能问题更大,一个不慎老巢起火那就有意思了。因此,她思虑再三还是将康季寿揣上了。  

康时昨日并未随她一道入浮姑城。  

大营这边有两具尸体需要处理。  

他一来,沈棠就忙问:“季寿,梅惊鹤身边两个眼线查得怎么样?二人身上究竟有什么秘密,值得她这般费尽心机要毁尸灭迹?”  

不惜将手段下在吕绝身上。  

虽说以吕绝的身手,不至于被炸出个好歹,但心理阴影是可能留下的,她也够狠。  

康时昨日因为这事儿一夜未眠。  

他道:“确实查出了一些。”  

沈棠将手中文书放下,示意他继续说。  

康寿从袖中抽出一卷写满记录的小卷轴,双手呈递上去,沈棠接过展开,一目十行看完。眉头时而凝起,时而舒展。一侧的康时还道:“时间紧迫,有些情报还未来得及写上去。主上可还记得,郑乔身边曾有一名实力强劲的武将,姓戚,名苍,字彦青?”  

沈棠道:“戚彦青?记得。”  

她对这个武胆武者印象还算深刻。  

郑乔首级是他缝合的,尸体是他埋葬的。  

自那之后,再没有听到戚彦青的下落,沈棠也没关注。此刻才注意到戚彦青的“戚”是戚国的国姓:“戚彦青是戚国王室之人?”  

康时道:“这倒不是。戚国的戚是戚国开国君主的封号。封地之中,戚姓居多。”  

“他如今为戚国效力?”沈棠精力有限,这些年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北漠、高国以及本国民生治理上面,对西南诸国有防范、有了解但不深入。据她所知,戚国这几年在西南大陆比较有存在感,扬名的武将之中没戚苍这号人。  

若他效力戚国,日后又要打一场。  

康时:“是,戚国如今的国主也是他一力推上去的,或许有为旧主报仇的心思。”  

沈棠闻言笑道:“如此看来,郑乔做人也不是彻底失败,居然还有人念他的好。”  

“戚彦青当年应该带走了一块国玺。”  

根据两具尸体提取到的情报来看,戚国国主是靠着那枚国玺才能迈出最后一步。若无这块国玺加持,她至少还要摄政辅佐两年才能铲除朝中的反对声音,掌控全局。有了国玺就能“名正言顺”,登基受到的阻力也小。  

这块国玺帮了这位国主不小的忙。  

沈棠笑容僵硬了几分,脑中浮现当年郑乔当着他的面交托给戚苍的鸟鱼石雕,嘴角弧度往下压:“啧,郑乔果然是留了后手…”  

真是人死了都不消停。  

她又问:“除此之外,还有呢?”  

康时作为刑部尚书,又是优秀的文心文士,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王炸,直接将两具尸体的裤衩子都脱了个精光。他从尸体这边还得到不少机密情报,诸如戚国受永生教掣肘,双方态度暧昧,似合作又似提防。目前阶段是合作居多,永生教在西南规模庞大。  

“又是永生教?”  

“又?”  

“昨儿碰见一对师徒,他们说自己是从西南卢国来的,因为永生教排除异己,迫害他教,他们在本地混不下去就逃出来了。其中的徒弟还让我小心吴昭德身边的永生教供奉…如此看来,永生教是不满足西南这片地方,还想跑西北来传教?啧啧,胃口够大的。”  

沈棠不干涉他人的信仰,但她也不允许他人用信仰妄图干涉政治。虽不知永生教的教义是啥内容,只看这个名字以及它的嚣张做派,沈棠就知道这玩意儿不是什么好鸟,更别说永生教还站在高国这边,欠收拾!康时也赞同:“从情报来看,吴昭德是答应了让永生教在高国传教,以此获得永生教的帮助。若能大胜吞并我们,日后还可以奉永生教为国教。”  

沈棠:“…”  

她要彻底无语了。  

吴昭德是年纪大了脑子被驴踢了吗?  

他知道允许一个野鸡邪教在境内传教会造成什么后果?还将对方奉为国教?也不怕人家站稳脚跟,扭头将他屁股下的位置掀了?  

康时:“吴昭德也存了利用的心思。”  

只是口头承诺又不是立马兑现。  

事成之后再翻脸就行了。  

哪怕是盖了文心花押或者国玺的圣旨,只要不认,对他而言就是擦屁股的绸缎,更别说兑现了。不仅如此,吴贤估计还存着借着合作摸清楚永生教底细,回头借着永生教为跳板吞并西南大陆的野心。呵呵,算盘打得很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