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又是故人(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简直是荒唐!”  

记载情报的纸张在梅梦掌心攥成了球。  

上面的内容不断在她脑中盘旋闪现。  

梅梦宁愿是敌人技高一筹,眼尖发现己方安插的密探眼线,也不愿意承认眼线暴露行踪就因为那一眼!她闭眸按揉发胀的太阳穴,平复内心憋屈情绪——从调查上来的消息来看,眼线在崔徽出现前一直隐藏很好,并无破绽,也不曾被浮姑城守兵发现端倪。  

崔徽出现,眼线就诧异看她一眼。  

就一眼,居然暴露了。  

崔徽身边的男人派人盘查眼线。  

只要盘查,眼线必然暴露。  

截止这一步,若只是简单的询问盘查,眼线还能用丰富经验和精湛演技蒙混过关,偏偏盘查他的人不是普通人!祈善作为一国中书令,他身边的保护级别岂会简单糊弄?  

眼线猝不及防被言灵短暂控制,吐露不少机密内容。尽管这个眼线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拼死挣脱控制,自绝心脉,但已经迟了。  

这条暗线已经被人盯上。  

后者还伪装成眼线去埋伏接头的上家。  

要不是上家反应够快,足够机敏,恐怕祈元良还真能顺藤摸瓜找到自己。梅梦倒是不怕跟祈元良对线,她心疼的是耗费心血搭建的暗线废了,而一切源头仅是一个巧合。  

这个认知让梅梦心中颇不畅快。  

再不畅快也只能壮士扼腕。  

她狠下心道:“收网,清扫干净。”  

当断则断!  

没有价值的东西就该尽早割舍。  

手下有些心疼,迟疑道:“家长…”  

梅梦神色冰冷:“现在不将尾巴清扫干净,难道要等人家拿证据上门兴师问罪?”  

手下担心:“既如此,此地不宜久留。”  

梅梦哂笑道:“走什么走?”  

在暗线暴露的当下急匆匆离开,反而做实心虚,更容易被对方抓到。横竖她还什么都没来得及做,已经做的事情也能找借口圆过去。梅梦在心中将整个计划转了两三圈。  

思索哪里还有纰漏。  

她端着茶水轻抿,口中喃喃。  

“真没想到,居然会是祈元良。”  

手下好奇:“家主认识他?”  

梅梦笑容莫名:“很多年前见过。”  

当年只以为他是落魄潦倒的青年文士。  

那年踏春回来路上,护卫长发现路边草丛有异动,原以为是山中毒虫野兽,凑近一看才知是一个满身泥泞的青年文士。面色惨白,呼吸微弱,胸口起伏很小,衣裳湿漉漉地贴着肌肤。根据他的判断,青年文士昏倒时间超过一天一夜,伤口附近爬上了蚁虫。  

要不是前两日暴雨冲淡了血腥,以青年这个情况,早在昏迷期间就被闻味儿来的野兽分食了。护卫长来询问梅梦怎么处理此人。  

梅梦可不是天真单纯的闺阁女子。  

昏迷路边的受伤男子,能是什么好东西?  

她放下车帘:不用理会。  

只要运气够好就不会死。  

护卫长迟疑:此人应是文心文士。  

梅梦再次掀开车帘。  

护卫长是个阅历丰富的,他凑近梅梦耳畔低语:…尽管此人身上并未佩戴文心花押,但从经脉受损痕迹来看,很像是文士之道反噬。有文士之道的文心文士不多,女君不妨救了他,卖个恩情,横竖费不了什么劲。从他丹府恢复情况,也快苏醒了…  

只用将人捡回来就算一次救命之恩。  

运气好,说不定连医师都不用请。  

梅梦心中不太情愿:这不妥。  

一个强大的文心文士是不会轻易陷入困境的,除非他的对手更加强大,或者他本身牵扯进巨大麻烦。不管是哪一种,自己贸然救人都会惹一身骚,倒不如装作没看到呢。  

护卫长只能听主家的。  

说来也巧,青年文士提前醒了。  

倒不是他卡着点,而是陌生人气息会触发丹府自我保护机制,让身体提前苏醒。青年醒来是醒来了,被反噬的身体还很虚弱,只能勉强动一动眼珠子。梅梦来不及走掉,只能让人将青年捡上马车,一路晃悠悠回城。  

毕竟是文心文士,恢复速度确实快。  

入城的时候,青年勉强能起身。  

梅梦让人安排他在客院住下。  

青年养好伤来道谢,梅梦才知青年身份,祈姓,名善,字元良。梅梦听到青年口音觉得亲切,便问他是哪里人。待祈善如实回答,梅梦道:…你竟然是祈氏子弟?  

祈这个姓氏不多见。  

祈善说的地方确实有一支姓祈的。  

往上数两代,两家还有些往来。  

待确定祈善的祈就是她口中的祈氏,梅梦待祈善的态度也没那么冷淡了——她跟随兄长远离故土,能在这里听到故地消息,如何不算喜事?祈善养伤的这几日,她也有派人外出打听符合祈善条件的文心文士,并未听到任何风声,祈善又亲口承认他的伤势不是因为仇家而是修炼引起的反噬,戒备放下大半。  

打消送客念头,让他多住了几日。  

尽管如此,二人也没多少交集。  

直到管家领着祈善找到自己。  

梅梦以为他是来辞行的,孰料管家却说祈善应下了补画的活:祈君还会补画?  

前阵子突降暴雨,瓦片开裂,收藏书画的房间漏水。尽管仆人们第一时间抢救,仍有几幅画遭殃。其中一幅画还是她最宝贝的。  

走到哪里就要带到哪里,时时打开欣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