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御驾亲征(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则率领兵马登岸绕至敌兵侧翼,进行牵制。”  

沈棠迷茫:“你们不是这么理解吗?”  

众人:“…”  

沈棠作为国主,在她活着的状态下,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将国玺交给第二人持有。  

其一是禅让,新老交替,老国主会在禅位大典之上失去国玺的掌控权;其二是托孤,指定一个或者多个臣子作为国玺的临时持有人。沈棠现在又没有子嗣,也没有认可的继承人,无孤可托,但她可以卡BUG,将被托孤的目标指定为她自己。  

这种状态下的国玺是随时能被她收回的,即便有外人杀了臣子也抢不走国玺,除非将她也给嘎了。沈棠一脸理所当然:“反正也没哪条明文说不能这么搞。换而言之,只要没有明确规定就可能操作,你们说是吧?”  

众人:“…”  

中规中矩的他们怎么可能想到还能这么操作,要托孤的君主指定自己成为被托孤的目标…哪个闲得蛋疼的君主会这么搞?  

沈棠认真道:“我们可以试一试。”  

她敢打赌,郑乔绝对想不到这操作!  

这可是她独一份的脑洞。  

众人:“…”  

行、行叭…  

那么问题又来了——  

谁会成为被留下来的倒霉鬼?  

被留下来,固然是被主公信任的标识,但也意味着要跟屠龙局联军互相周旋,劳心劳神又累人。自家主公这阵子被他们气得脾气渐长,他们要留下来,还不知多糟心。  

沈棠视线在他们中间一一游走。  

被扫视到的人,纷纷紧张咽了咽口水。  

沈棠也决定不下来。  

倒不是她没有合适的人选,而是她的选择会导致一碗水端不平。作为端水大师,岂能犯这错误?于是她决定:“咱们抽签吧。”  

只差将“公平公正”四个字写脸上。  

康时的脸色刷得铁青。在座都是人精,沈棠心中最合适的人选是谁还用猜测?  

是的,沈棠最合心意的人选就是他。  

所谓抽签也只是给了块遮羞布。  

以他的运气,必然中签。  

因此,这跟指名点姓没啥两样。  

沈棠将笔筒拿来当签筒,大家抽签。  

哪怕康时是最后一个抽签的,但只有他的签写着托孤红字,其他人的木签全是空白。这个结果,还真是毫无悬念啊…  

康时:“…”  

沈棠双手捧着他的手,郑重其事地嘱托道:“季寿,此番重任就交给你了。”  

康时:“…”  

在众同僚注视下,他只能咽下苦果,努力挤出一抹浅笑:“时必不负主公信任!”  

沈棠闻言是满脸的欣慰。  

一连道了三个好。  

虽说大致方向定下来了,可真正执行还有不少的问题,大到运粮、渡江,小到行军、露营。预先设想各种突发意外,再针对这些情况做出假设性的应对措施…  

可谓是事无巨细。  

这个会愣是你一言我一语开了半天。  

两个时辰后,会议告一段落。  

沈棠揉着嗡嗡幻听的耳朵,喝了半杯冰水醒醒神,因为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  

这个会都是围绕己方能独立行动渡江进行的,若是黄烈那边有阻挠,一切假设都是白搭。一想到黄烈,沈棠也是老大不爽,哪怕在她加入后,黄烈明面上的态度可谓是“纵容”,但沈棠对他始终生不出丁点儿好感。  

究其原因,还是鲁下郡一战让她对此人印象跌破负数——黄烈出身于底层市井,但是他脚下又踩着多少无辜白骨?  

无人说得清。  

哪怕外人因为黄烈此时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忘了他的污点,但沈棠记得。  

不知不觉散心散到了临时校场。  

兵器密集交锋的叮叮声吸引她注意力。  

校场之上,两人交锋。  

一人手持重锤,一人长枪在手。  

很不巧,沈棠对两人还都有印象。  

两人胯下都骑着普通战马,也不曾穿戴武铠,估计是提前禁了武气。二人各自骑着胯下战马,目光交汇瞬间,相向疾驰相击。一切杀机全都隐藏在哒哒马蹄声之中。  

叮叮叮——  

两匹战马交错,武器交锋。  

杨英持枪走的是灵巧路线,同时又不失一往无前、有进无退的气势,四两拨千斤的巧妙也用得恰如其分。手持重锤的鲁继相较之下没那么灵活,但有一力破万法的豪情。  

“好!”  

面对迎面而来的重锤,杨英瞬间身躯后仰,再将身躯弯倒至战马身体一侧,单手控绳,腰马合一,身躯完全藏至战马身侧。同时驱策战马疾驰加速,手中长枪陡然一出。  

如此俊俏利落的“镫里藏身”,没点儿本事还真做不到,一时引来一阵阵的喝彩。  

沈棠道:“这算‘避锤身藏镫’了吧?”  

杨英心神专一不被外界打扰。  

银光闪现,锐气逼人。  

逼得鲁继收锤回防,二者又拉开距离。  

沈棠不由得看向呼声最大的看客,黄烈帐下主骑云策。同样作为擅长用枪的选手,杨英的表现引起他少有的好胜心。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场上二人,眸光炯亮。  

重锤与长枪化出的弧线轨迹在空中交锋、纠缠,破空之时,似有雷霆低声咆哮。  

尽管杨英修炼时间比鲁继短一些,但二人事先约定禁手,仅凭手脚上的功夫论一个胜负,天赋相差无几的两人自然打得难解难分。交换着防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