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杨英的武者之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千千qqxsw.so,退下,让朕来!  

“沉郡守,且慢!”  

黄烈心腹疾驰着高呼沉棠。  

沉棠抬手示意兵卒放行,故作不解道:“你是黄盟主派来的?有何要事吩咐?”  

来人下了马背,恭敬拱手。  

“盟主请沉郡守回去,共商屠龙。”  

沉棠则高坐在摩托背上,挽着卷起的鞭子,笑着阴阳怪气:“黄盟主莫不是忘了,我前不久才说要退出屠龙局,带兵回治地。即便要商议战事也不该找我,该找那些隔岸观火之辈才对。沉某这点儿三瓜俩枣的家当,砸进水里还能听个响,若被盟友背刺导致兵员损失…呵,小门小户,经不起折腾。”  

心腹暗暗叫苦。  

他知道沉棠嘴皮子利索,但没想到对方嘲讽起来一点儿不给面子。奈何黄烈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将沉棠请回,他只得硬着头皮说好话。沉棠全程听着,始终不给反应。  

心腹说得口干舌燥喉咙生火。  

沉棠问:“吾那吴兄回去了?”  

见沉棠谁都不问,就问一个吴贤的下落,心腹将这个细节暗暗记下,回去告诉自家主公黄烈:“盟主已派人去请昭德公。”  

沉棠道:“那就是还没结果?”  

心腹心中犯难,恨不得撒谎骗沉棠回去,但理智制止他:“还未有消息,不过盟主与昭德公私交不错,必能劝其回心转意。”  

沉棠哼道:“那我就等消息。”  

一副恨不得与天海吴贤共进退的架势。  

心腹感觉自己脑袋更大了。  

庆幸的是吴贤比沉棠好劝说。  

这本来也只是一出演给外人看的戏,吴贤在黄烈盟主诚恳三请四请之下,终于被其诚心打动,愿意回去。谷仁就是来声援的,做做面子也带兵回返,最后才是沉棠。  

黄烈的心腹都要被她刁难哭了。  

这一出闹剧的效果很显着。  

沉棠明显感觉到氛围有了变化。  

如果说之前的联军是“几个实干派和他们的拖油瓶”,那么现在的屠龙局联军就是“几个实干派和二十多只被迫认真的猴”。  

顾池憋了许久:“为何是猴儿?”  

沉棠道:“因为杀鸡儆猴。”  

顾池:“…”  

主公狠起来连她自己都骂。  

沉棠心情不错,回去时候还跟重新安营寨扎的兵卒笑着打招呼。只是半路路过临时演武场,遥遥便看到空地聚着人。仗着耳力好,还隐约听到什么军棍求情之类的。  

她指着问:“那处发生什么事情了?”  

还未等人回答,她改道过去。  

“算了,我自己过去看看。”  

过去一瞧,便看到杨英跪在地上,双手垂于身侧握拳,身上仅着一件粗糙布衫。暗红色的血从布衫下渗出,或许是太疼,亦或者是流血太多,面上无一丝血色。  

杨英扭头喝问:“为何停下来?”  

站在一侧的武者手持一根黑漆长鞭,长鞭垂在地上,杨英背上斑驳交错的血痕就是这条鞭子落下的。这名武者看着三四十岁,长着茂密胡须,但面型却不凶悍,反而带着些上了年纪的慈祥。他拿着鞭子的手在颤抖,声音也在抖:“女君啊,您何苦逼我?”  

杨英反而发怒。  

“让你打就打,这是我自请的!”  

持鞭武者苦口婆心地劝:“那也等女君伤势好了…这伤上加伤的,若不慎损了根基可是一辈子的事情。”除了他,还有几人也在劝杨英起来,奈何杨英不情愿。  

杨英这态度,气得他们抹泪。  

更有人难过跺脚,直言杨英要逼死他。  

沉棠一脑门子的问号。  

问道:“这又是闹得哪一出?”  

杨英怎么跪在这里受军法鞭刑?  

她犯了什么大错吗?  

持鞭的武者眼尖看到沉棠,三步并作两步扑上前,那小山一般的魁梧体格,径直给沉棠半跪下来,惊得她下巴后仰,忙道:“你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好好说…”  

另外几人也纷纷过来说情。  

沉棠认出来这几幅都是熟面孔。  

当年从孝城就一直跟随沉棠的。  

准确来说,因为她救下杨公,跟随杨公的私属部曲也跟着她。尽管人数不多,但阅历多、经验丰富,早起帮着沉棠练兵、整顿收编土匪立下汗马功劳。从那时活到如今的,最次也是百夫长,多都是军中中层。  

在他们七嘴八舌下,沉棠勉强凑出故事脉络。简单来说就是夜袭那一晚上,杨英率领小队夜巡,结果因为她的自大和冒失,错判敌人的实力,继而做出错误的行动,致使她率领的小队十一九人丧命。作为队率,杨英有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自请军法,褚曜同意她领五十鞭,闻讯赶来的杨公旧部被气得不行,劝说杨英劝得嘴皮冒泡。  

最后只得退一步,由他们来行刑!  

四五鞭子就打不下去了。  

杨英逼他们动手,他们心疼。  

当年孝城一难,他们的亲卷下落不知,不知是被屠了,还是逃出去了。不管是哪一种,这世道活下来的几率都太小。甚至连他们的家主杨公也只剩一人。未曾想,杨英还活着,而他们又都是见着杨英长大,多少有些移情。打这个宝贝疙瘩就跟抽自己心头肉一样难受。几人都争抢着要替杨英受鞭刑。杨英父亲杨公不在这,他们得护着啊。  

奈何杨英脾气倔,一鞭子都不肯少。  

逼得几个叔伯想给她跪下来。  

沉棠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