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秦礼,秦公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盟军倾斜。  

公西仇一击震退敌将,神色不悦嗤笑一声道:“雕虫小技耳,也敢在我面前搬弄!”  

言罢,挥手祭出自己的武胆虎符。  

围攻的武胆武者想阻拦却失败。  

与此同时——  

康时几个借着浓雾划水。  

倒不是他们不想浪,而是——  

满打满算才两百多人,浪个什么???  

自家主公还受重伤昏迷不醒。  

祈善虽然还醒着,但因为失血过多,看着就跟一张白纸一样惨白瘆人,让人怀疑他下一秒就会昏厥过去跟阎王爷报道。联盟军数万兵马,混在其中划个水也不会被发现。  

见浓雾升起,康时道:“这是迷阵?”  

顾池道:“更像是迷雾阵。”  

祈善吃了点治愈内伤的药丸,再加上顾池二人帮着输入文气,枯竭的丹府贪婪吸纳,在周身四肢百骸疯狂运转,这才好受了不少。他摇头:“既不是迷阵也不是迷雾阵。”  

康时二人看向他。  

祈善道:“这是秦礼的‘文士之道’。”  

“秦礼?”  

祈善捂着胸口咳嗽了两声,这才感觉闷堵的感觉散了大半,脸上也浮现一点儿血色,看着没那么吓人。他继续道:“就是盟主吴贤身边那个谋士——秦公肃。”  

康时这才想起吴贤盟主身边总带着一个皂衫文士,原来这人叫“秦礼”、“秦公肃”?  

祈善缓了缓:“千万别小看他。”  

“这般文士之道,怎么名声不显?”康时也就远远看过秦礼两眼,对此人并不了解,连名字也是现在才知。这种模样的文士之道,简直是为战场而生,为何没什么名气?  

祈善道:“他喜欢玩阴的。”  

康时:“…”  

这话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论手段“阴”,似乎祈善更有权威???  

尽管没有问出口,但他的眼神已经表明了一切,看得祈善差点儿一口气没喘上来。  

康时也怕将人气出个好歹。  

急忙收敛表情。  

祈善这才勉强满意,说道:“秦礼没名声是对的,他本来就不是喜欢出风头的性格,怀才而不露于人前。出仕前,还曾隐居庙宇,代发修行数年。因某些原因才出山。”  

顾池补了一刀。  

“这个‘某些原因’不会是你吧?”  

祈善听了想打人,咬牙:“不是!”  

别什么锅都往他身上甩。  

顾池看着浓雾,问:“那是因为什么?”  

文士之道可不是随便觉醒出现的。  

这东西不仅是一种独属于个人的特殊能力,还是文士叩心自问。本质是什么人、追寻什么道,或者内心最渴望什么…能力的外在显现跟自身息息相关。看这笼罩战场的浓雾,这秦礼骨子里不简单啊…  

祈善:“…”  

他摊牌,的确跟他有些关系。  

不过,只是间接有些关系。  

祈善那一任主公跟秦礼有亲戚关系,未出五服,一度挖空心思想招揽秦礼,但始终未果。  

时间一长都成执念了。  

于是祈善出了馊主意逼秦礼出山。  

因为这一档子事情,这俩就结仇了。  

之后气场不合,矛盾越来越大。  

顾池:“…”  

用脚指头想也知道祈善的法子不是损就是缺德,不然也不能让秦礼惦记这么久,看到他就忍不住想嫌弃,根本不带掩饰的。顾池又追问:“那他现在怎么投奔吴贤了?”  

祈善道:“国破家亡。”  

这世道能让人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除了战争还是战争,哪怕秦礼重新回归庙宇,也无法真正宁静下来。反正已经造了那么多杀业,不如干彻底一些,直接杀穿这世道。  

顾池:“…”  

他竟无言以对。  

不过,祈善还有一些隐情没说。  

祈善和秦礼共同辅佐的前任主公一开始的确有雄霸之主的气势,整顿贪腐,不论亲疏,消减百姓沉重税收,减少不必要的杂税,替百姓声张正义,渴求贤才能人…  

事实上,即便没有祈善的“馊主意”,秦礼也有出仕的意思——人家不过是在观望,生怕这位未出五服的亲戚只是表面功夫,设立一个考察期而——结果,还真表面功夫。  

这位主公在势力稳定之后就浪了。  

一直苦苦压抑的本性开始暴露,开始安于享乐,喜怒无常,最烦祈善几个的谏言,有人因此被一通暴打。最让祈善无法接受的是——这位被小人吹捧得飘飘然,又听信不知哪来的邪门歪道,用紫河车入药做什么“永葆青春”、“长生不老”丹。  

自那之后,越发变本加厉。  

单纯的紫河车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他想看到更加明显的药用效果!  

于是,生剖妇人取婴入药。  

阻拦此事的秦礼险些被一剑斩杀。  

虽然后来捡回一条命,但也没撸光了所有权利,禁足在家,秦礼感觉事情即将失控。准备徐徐图谋,扶植另一位适龄的继任者。不能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又乱了。  

同样是阻拦,秦礼好歹是自家未出五服的亲戚,又是多年白月光,多少留了点儿手,但对祈善就没那么客气了。秦礼阻拦一次被禁足,祈善阻拦一次被仗责十数丈。  

行刑的人下手还挺狠。  

若非祈善是个文心文士,这一顿下来小命准保没了。前任主公还是我行我素,其他劝阻的心腹下场更惨,不是被杖毙被一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