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孝城乱(四十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碰到了却不属于自己,多痛苦!  

龚骋只得道:“妻兄出身沈氏一门。”  

沈氏姓沈,却不是辛国王室这个“沈”。  

虽说一门上下走的是中庸之道,既不会太冒尖惹人眼红,也不会太平庸被忽视,看着普普通通、平平庸庸,但不意味着他们没骨气、没气性。正相反,他们气性大着呢。  

倔强起来都是硬骨头!  

不然自家父亲也不能说动岳父沈公跟彼时风头正盛、宠冠内庭的郑乔对着干,竭力阻止他归国。沈氏不待见郑乔,也不待见北漠。  

仅凭乌元出身北漠这点,沈氏出身的妻兄就不可能答应他的招揽,还是趁早死心吧。  

乌元没反应过来:“出身沈氏又如何?”  

龚骋说道:“祖上有世仇。”  

北漠此前是西北各国年青一代刷军功名声的经验包,沈氏自然也有出人。经验包也不是站着给人打的木桩子,战斗力也不低,而战场刀光剑影的,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当然,这不是最大的原因。  

最大原因是沈氏一贯主张主战。  

辛国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岳父沈公不止一次上书,希望一鼓作气捣毁北漠,留下这个隐患迟早会出大事!若是让九泉之下的岳父沈公知道妻兄随了乌元,怕是要暴跳如雷!  

“祈善不行,沈棠不行,那褚曜呢?”  

顾池反问道:“郎君以为这个褚曜跟当年那位褚国三杰的‘褚曜’只是同名同姓?”  

人家率兵打过北漠呢。  

乌元被送到辛国当质子还有褚曜一份功劳。  

确定有这个度量接纳褚曜吗?  

乌元脸色刷得一下铁青。  

顾池又道:“至于共叔武这人,祈善和褚曜盯上了,给沈棠留着的…”  

话里话外的意思,不想被这俩黑心谋士背地里捅刀弄死,就别觊觎他们盯上的猎物,除非乌元现在有绝对实力不惧怕这些。乌元深吸一口气,不甘不愿地咽下了这口浊气。  

另一处——  

祈善和褚曜的心情也不太好。  

沈棠还以为他们是因为没找到林风二人。  

便宽慰道:“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被安慰的褚曜一脸莫名其妙。  

“什么?”  

“你不是在担心林风他们吗?”  

褚曜:“…”  

回答是与不是都不行。  

前者撒谎,后者听着太凉薄。  

“郎君没听出来?”祈善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棍子一端绑着不知从哪只大白鹅身上拔下来的羽毛,逗得素商团团转。素商前爪踩后爪,踉跄着一头栽倒在柔软布垫之上。  

“什么?”  

祈善道:“那人想招揽你。”  

说着将抱着羽毛不撒爪的素商抱起。  

沈棠慢了半拍才想起来“那人”是何方人士,怔了怔,指着自己:“乌元想招揽我?”  

祈善反问:“你不知?”  

糟,莫不是文武双修的后遗症出现了?真操心沈小郎君的脑子,这么明显都看不出来。  

沈棠哑然一瞬:“…还真不知。”  

她甚至没注意到这点。  

沈棠为自己辩解。  

“我根本没往那方面想啊。”  

虽说她这会儿的家底很薄,比桃园结义后的皇叔还要惨,但每个拎出来都是人类高质量文心谋士。待日后拿下共叔武,班底人数就能从三人(一猫)晋升到四人(一猫)。  

回头再跟狸力他们会合——  

占山为王也算有了根基,蚊子再小也是肉,势力再小也算诸侯之一——至少比所谓百村大战好点。沈棠除非是降智了,不然搁着创业机会不要,给其他老板打工???  

还自带班底给人打工?  

沈棠道:“我是不可能答应的。”  

祈善二人表情微妙。  

他们当然知道不可能,只是心情略有不爽。  

有了充裕粮草供应,浮动军心稳了下来。  

沈棠也连着两天在外奔波寻找林风二人下落,几乎要将整个孝城地皮翻过来,捣毁数个非法窝点,解救无辜者众,仍一无所获。  

“再找不到人,我们就出城找。”  

沈棠叹气。  

若是在城外——  

莫说林风两个半大孩子,即便是屠夫一家几个大人,生存也极为不易。逃难路上,面临的危机不止是食物短缺,还有来自同为人类的逃难百姓、落草为寇的盗匪以及叛军。  

生还几率极其渺茫。  

早知如此——  

沈棠不由得愧疚道:“早知如此,还不如让林风两个待在山上,跟着狸力还安全点。”  

褚曜只得反过来宽慰沈棠,这不是她的错,谁能料到彘王为首的叛军会这时发难?  

怪只能怪彘王,怪郑乔。  

倘若林风和屠荣两个学生真出事了…  

褚曜眼底泛起危险的光芒。  

他必然要用彘王几人头颅血祭!  

砰——  

一声闷响。  

被沈棠几人担心着的屠荣被一脚踹飞。  

紧跟着,一头削尖的木棍脱手落地,他刚要翻身跳起,脖子上抵着一根相同的木棍。  

“怎么还躺着?没力气了?起来!”  

屠荣咬牙,拾起木棍从地上爬起来。  

“谁说没力气了?再来!”  

此时的他灰头土脸、鼻青脸肿,脸盘比平日还要大,褚曜来了都未必认得出。他抄着木棍冲上前,没一会儿又被狼狈打回。来来回回重复了几十遍,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