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曹木匠(1/2)
翌日。
曹朝阳吃完了早饭,便准备去城里。
不过在去之前,他得把自己的家伙事带上。
蹬着凤头自行车,他奔着太平庄胡同就去了。
到了六十六号小院,他打开院门,进去拿上木匠用的家伙事,便想着去城里。
刚推着自行车要走呢,曹朝阳就见隔壁的院门开了。
一位瘦巴巴的银发奶奶,拄着拐杖,走了出来。
“小曹同志,你等一下。”
银发奶奶腿脚挺好,她迈着小脚快步走到自行车前,拽住了车把。
“郭奶奶,您有事?”
这位郭奶奶,正是宝儿的亲奶奶。
曹朝阳心里隐隐有所预感,这肯定是为了昨儿那带鱼的事。
果然不出他所料,郭奶奶一手拉着车把,一手从兜里掏出一个手帕,接着拿出了几毛钱。
“小曹同志,你昨儿给了我家宝儿一条带鱼,这可不行,我得把钱给你。”
“郭奶奶,没多少钱,您就别客气了。”
“那也不行,小曹同志,你说吧,那带鱼多少钱呀?”
郭奶奶很坚持。
曹朝阳见状,有些哭笑不得。
见郭奶奶这样子,他只能无奈道:“那您就给我两毛钱吧。”
“两毛够了?”
“够了,够了,一条带鱼还能有多少钱啊?”
曹朝阳说着,往院里瞅了瞅,“郭奶奶,宝儿呢?这孩子可是好孩子,您可别责怪她。”
“这小馋虫,还呼呼大睡着呢。”
谈起孙女,郭奶奶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手帕里拿出两毛钱,她递向曹朝阳,“我本来想着把带鱼留着,等遇到你了再还给你,可这小馋虫昨儿掉眼泪了,我就只能做了给她吃了。”
曹朝阳笑着摇了摇头。
接过两毛钱,他开口道:“郭奶奶,您别跟我客气,有什么事就招呼我,我闲人一个,就爱干点活。”
“好孩子,郭奶奶记住了。”
曹朝阳先搀着郭奶奶回了家。
等从院里出来,他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想着宝儿这小丫头,他又忍不住笑了笑。
进了城里,他直奔蓑衣胡同。
路过国营早餐点的时候,他特意买了两根油条。
等到了地方,他停下自行车,带着油条,快步走了进去。
院里,一个大妈正好从耳房出来。
瞧见曹朝阳来了,她还有些惊奇,“同志,你这是又去后院找老文头的?”
“对。”
曹朝阳笑着应道。
“小同志,你跟那老文头是什么关系呀?还真挺关心他。”
胖大妈拎着水壶,面露惊讶。
“大妈,我们就是朋友关系,我是个木匠,文大爷给我找了活,这不让文大爷带着我去嘛。”
曹朝阳也没瞒着,大略说了一下。
这个年代,胡同里个个都是“朝阳群众”,可热心警惕着呢,他要是不说清楚,万一被误会了就不好了。
他户口不在这,万一处理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给你找了活?这胡同里谁打家具呢?我怎么没听说?”
“文大爷说,是后边胡同,一个姓何的厨子……”
“哎呦,这肯定是那要娶寡妇的何厨子!”
“嘿,她一个寡妇,这还要新打家具,可真成。”
胖大妈一拍大腿,瞬间又来了八卦。
对面,曹朝阳见状,有些头皮发麻。
这大妈八卦起来,那可是没完没了的,自己今儿可没时间。
“那什么,大妈,我先去后院了。”
“哎?哎?小同志,咱再说说呀?”
“大妈,以后再聊吧。”
曹朝阳敷衍了一句,拎着油条赶紧跑了。
跨进月亮门,他奔着文大爷的屋子就去了。
来的挺早,文大爷还没起来。
他敲了敲门等了一会,屋门这才从里边打开了。
“爷们,你来挺早啊,我这就带着你去。”
文大爷回身关上门,也没锁。
打着哈欠,他就要去后边胡同。
“大爷,我路上买的油条,还温热着呢,您吃点?”
“谢了,爷们。”
文大爷见状,也没拒绝。
伸手拿着,他吃着油条,大步往外走去。
曹朝阳背着个布包,跟在大爷身后。
姓何的厨子,离这不远,就在后边的南锣鼓巷胡同。
文大爷带着他,很快就到了。
“爷们,把自行车推进来吧,那主住在中院呢。”
“得嘞。”
曹朝阳抬起自行车,搬进了院子里。
此时正是早上吃饭的时候,院里也没什么人。
跨进中院,他打量了一下,相比与文大爷住的那个四合院,这个明显要更好一些,四周还有连廊相连。
这要是一家人,住在这样一个四合院里,肯定很舒服。
“何厨子?何厨子,木匠师傅我给你带来了。”
文大爷拍的北房啪啪响。
曹朝阳抬头看去,发现靠近北房的地方,摞着一些板材、木料,那个何厨子,应该就是住在这中院的正房里了。
过了一会,北房里没动静,倒是东厢房里走出了一个三十多岁、身穿青色花棉袄的女人。
这人扎着俩大麻花辫,还有点装嫩。
“木匠来了?哪个是木匠?”
女人说着,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曹朝阳。
不过他太年轻了,女人也没把他当成木匠师傅。
文大爷回头看了眼,也认识女人。
抬手指着曹朝阳,他开口道:“这不是嘛,秦寡妇,何厨子呢?”
“去外边上厕所去了,我说文大爷,你介绍的这个木匠,他能行吗?”
秦寡妇上下打量着曹朝阳,心里只觉得一点都不靠谱。
此时,曹朝阳也正看着她。
这位秦寡妇长的还真挺好看,身上该瘦的地方瘦,该鼓的地方鼓,也怪不
曹朝阳吃完了早饭,便准备去城里。
不过在去之前,他得把自己的家伙事带上。
蹬着凤头自行车,他奔着太平庄胡同就去了。
到了六十六号小院,他打开院门,进去拿上木匠用的家伙事,便想着去城里。
刚推着自行车要走呢,曹朝阳就见隔壁的院门开了。
一位瘦巴巴的银发奶奶,拄着拐杖,走了出来。
“小曹同志,你等一下。”
银发奶奶腿脚挺好,她迈着小脚快步走到自行车前,拽住了车把。
“郭奶奶,您有事?”
这位郭奶奶,正是宝儿的亲奶奶。
曹朝阳心里隐隐有所预感,这肯定是为了昨儿那带鱼的事。
果然不出他所料,郭奶奶一手拉着车把,一手从兜里掏出一个手帕,接着拿出了几毛钱。
“小曹同志,你昨儿给了我家宝儿一条带鱼,这可不行,我得把钱给你。”
“郭奶奶,没多少钱,您就别客气了。”
“那也不行,小曹同志,你说吧,那带鱼多少钱呀?”
郭奶奶很坚持。
曹朝阳见状,有些哭笑不得。
见郭奶奶这样子,他只能无奈道:“那您就给我两毛钱吧。”
“两毛够了?”
“够了,够了,一条带鱼还能有多少钱啊?”
曹朝阳说着,往院里瞅了瞅,“郭奶奶,宝儿呢?这孩子可是好孩子,您可别责怪她。”
“这小馋虫,还呼呼大睡着呢。”
谈起孙女,郭奶奶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手帕里拿出两毛钱,她递向曹朝阳,“我本来想着把带鱼留着,等遇到你了再还给你,可这小馋虫昨儿掉眼泪了,我就只能做了给她吃了。”
曹朝阳笑着摇了摇头。
接过两毛钱,他开口道:“郭奶奶,您别跟我客气,有什么事就招呼我,我闲人一个,就爱干点活。”
“好孩子,郭奶奶记住了。”
曹朝阳先搀着郭奶奶回了家。
等从院里出来,他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想着宝儿这小丫头,他又忍不住笑了笑。
进了城里,他直奔蓑衣胡同。
路过国营早餐点的时候,他特意买了两根油条。
等到了地方,他停下自行车,带着油条,快步走了进去。
院里,一个大妈正好从耳房出来。
瞧见曹朝阳来了,她还有些惊奇,“同志,你这是又去后院找老文头的?”
“对。”
曹朝阳笑着应道。
“小同志,你跟那老文头是什么关系呀?还真挺关心他。”
胖大妈拎着水壶,面露惊讶。
“大妈,我们就是朋友关系,我是个木匠,文大爷给我找了活,这不让文大爷带着我去嘛。”
曹朝阳也没瞒着,大略说了一下。
这个年代,胡同里个个都是“朝阳群众”,可热心警惕着呢,他要是不说清楚,万一被误会了就不好了。
他户口不在这,万一处理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给你找了活?这胡同里谁打家具呢?我怎么没听说?”
“文大爷说,是后边胡同,一个姓何的厨子……”
“哎呦,这肯定是那要娶寡妇的何厨子!”
“嘿,她一个寡妇,这还要新打家具,可真成。”
胖大妈一拍大腿,瞬间又来了八卦。
对面,曹朝阳见状,有些头皮发麻。
这大妈八卦起来,那可是没完没了的,自己今儿可没时间。
“那什么,大妈,我先去后院了。”
“哎?哎?小同志,咱再说说呀?”
“大妈,以后再聊吧。”
曹朝阳敷衍了一句,拎着油条赶紧跑了。
跨进月亮门,他奔着文大爷的屋子就去了。
来的挺早,文大爷还没起来。
他敲了敲门等了一会,屋门这才从里边打开了。
“爷们,你来挺早啊,我这就带着你去。”
文大爷回身关上门,也没锁。
打着哈欠,他就要去后边胡同。
“大爷,我路上买的油条,还温热着呢,您吃点?”
“谢了,爷们。”
文大爷见状,也没拒绝。
伸手拿着,他吃着油条,大步往外走去。
曹朝阳背着个布包,跟在大爷身后。
姓何的厨子,离这不远,就在后边的南锣鼓巷胡同。
文大爷带着他,很快就到了。
“爷们,把自行车推进来吧,那主住在中院呢。”
“得嘞。”
曹朝阳抬起自行车,搬进了院子里。
此时正是早上吃饭的时候,院里也没什么人。
跨进中院,他打量了一下,相比与文大爷住的那个四合院,这个明显要更好一些,四周还有连廊相连。
这要是一家人,住在这样一个四合院里,肯定很舒服。
“何厨子?何厨子,木匠师傅我给你带来了。”
文大爷拍的北房啪啪响。
曹朝阳抬头看去,发现靠近北房的地方,摞着一些板材、木料,那个何厨子,应该就是住在这中院的正房里了。
过了一会,北房里没动静,倒是东厢房里走出了一个三十多岁、身穿青色花棉袄的女人。
这人扎着俩大麻花辫,还有点装嫩。
“木匠来了?哪个是木匠?”
女人说着,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曹朝阳。
不过他太年轻了,女人也没把他当成木匠师傅。
文大爷回头看了眼,也认识女人。
抬手指着曹朝阳,他开口道:“这不是嘛,秦寡妇,何厨子呢?”
“去外边上厕所去了,我说文大爷,你介绍的这个木匠,他能行吗?”
秦寡妇上下打量着曹朝阳,心里只觉得一点都不靠谱。
此时,曹朝阳也正看着她。
这位秦寡妇长的还真挺好看,身上该瘦的地方瘦,该鼓的地方鼓,也怪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