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这个女人心思可真多(1/2)
陆行简沉默不语,瞳孔震颤。
十八天就平定叛乱,这是何等大功劳。
省了朝廷多少事和银钱。
只是,萧彬二字却有些刺眼。
陆行简欣赏能干之人。
可那人若是情敌,是妻子念念不忘的人,那份欣赏就变成了嫉妒。
陆行简拿着奏折匆匆去了御书房,吩咐去叫各官员来议事。
苏晚晚见状,去拿了件披风给他披上:“夜里寒凉,别受了风。”
陆行简微顿,盯着她,“萧彬还活着,立了大功。”
苏晚晚意外地挑眉,眉眼舒展轻笑,“我就知道,他给我做护卫,是屈才了。”
陆行简见她坦荡,倒觉得自己的那份嫉妒没了着力之处。
捏了捏她的鼻子,“走了。”
天亮时,一道大赦诏令再次从紫禁城发出,快马从京城飞驰而出,沿途昭告:“天下大赦!”
宣德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等十恶至死者不宥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
也就是说,那些跟着谋逆、被迫加入逆党的人,全都在赦免范围之内。
同时昭告天下的还有,各处屯田清理悉皆停止,差官皆回京。
各处军卫历年拖欠应该追征的,悉皆停免,待丰收年岁每年再征。
文武官吏仓攒人等除侵盗外,查出浥烂亏折监追陪补者,并有饶免。
各处王府郡王将军中尉,犯罪革禄,除欧杀人命败伦伤化外,也都减罪补禄。
宁夏反逆事情,除首恶不宥外,其悔罪效顺者,与免本罪。
有能自相擒斩者,量为升赏,擒斩首恶者不次升用。
数十条恩旨同时昭告天下,涵盖方方面面,全天下人皆振奋,感觉连空气都自由清新了不少。
最兴奋的是那些武举官、舍人等。
抢着报名,希望去宁夏、延绥、甘肃三边听调杀贼,建功立业。
现如今,安化王大势被控制住,只有一些逃窜的残余叛党在各地流窜,王师所到处,尽皆平定。
张咏和杨一清等已经出发前往陕西、宁夏等平叛。
苏晚晚处理宫务,也不断留意前朝关系。
杨稹却让砚哥儿捎话,请求见面。
苏晚晚很奇怪。
杨稹素来行事谨慎,不曾主动找过她。
她还是借着接砚哥儿下学的机会去了东苑。
杨稹满面严肃:“左通政丛兰以宁夏之变建言十事,矛头直指柳溍。这事娘娘可曾听闻过?”
苏晚晚满头雾水。
陆行简很少把这些政事讲给她听,她并不知道。
“皇上没处理吗?”
最近陆行简忙得嘴上都起了燎泡。
杨稹抿唇,眼里闪过一抹隐忍。
“皇上下过旨,驳斥丛兰出位泛言,要誉惑众,姑且免究。”
他没想到,到这个时候皇帝还在包庇柳溍。
实在昏庸。
苏晚晚心下了然:“所以呢?”
她理解陆行简的做法,是为了稳定大局。
等宁夏完全平定下来,再处置复杂棘手的柳溍一党,免得天下大乱。
杨稹:“最近那丛兰被人弹劾,吏部尚书张彩直接就把丛兰免了职,都不曾报上折子,完全不顾皇上先前的旨意。”
“柳溍一党如此藐视天威,皇上不管,还请娘娘从旁劝诫,莫要让天下人寒了心!”
苏晚晚顿了顿,“杨先生稍安勿躁。宁夏平定之时,便是翦灭柳党的开始。”
杨稹眼神微凝。
他是聪明人,很快明白她个中缘由。
“杨先生,有些事,可以准备起来了。”
杨稹行礼,“娘娘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
苏晚晚顿了顿,“柳内相最大的帮手是谁?”
“自然是内阁焦阁老。”杨稹对答如流。
“焦阁老年纪大了,也该回乡安享晚年了。”苏晚晚语气淡淡。
焦芳现在七十五岁,告老还乡也是时候。
如果能逼他老人家致仕,柳党自然少了一个大帮手。
只是焦芳不傻,他若是想致仕,早就主动尚书请辞了。
“此事有劳杨先生多费心。”
杨稹:“……”
心头一紧。
你这扔过来的担子也太重了。
“用修浅薄……”
苏晚晚竖起一根手指在唇边,勾唇轻笑。
“不见得。天有不测风云,异象,灾厄,祥瑞,不都是可以用的武器?”
杨稹面色一凛。
这个女人心思可真多。
这是想兵不血刃,逼焦芳致仕?
他心里大概有了方向。
“用修姑且一试。”
苏晚晚点头,“杨先生大才,必定不会埋没。”
“注意时机,等宁夏局势平定,便可动手。”
陆行简即便舍不得动柳溍一党,她也会逼他动手。
杨稹眼神深邃地看了她一眼。
不知道为什么,她看起来温温柔柔的,却好像很不好惹。
就像一只露出利爪的小猫。
而自己,就是她的利爪。
感觉被利用了吗?
好像也没有。
反而做得很带劲,感觉全身充满力量和活力。
诛杀柳溍是大势所趋。
他若能在这个过程中出一份力,不比那些只会空谈误国的读书人强?
……
宁夏捷报频传。
五月下旬,陆行简命总兵官神英班师回京,太监张咏仍往宁夏,会都御史杨一清等带着反贼家属回京。
陆行简知道,铲除柳溍及其党羽的时机成熟了。
三天后,天有异象,金星昼见于辰。
这是天子有丧的征兆。
大街小巷里,迅速涌起各种议论。
“不是吧?皇上难道要有难了?”
“听说柳溍挟持了皇帝,意欲扶小皇子登
十八天就平定叛乱,这是何等大功劳。
省了朝廷多少事和银钱。
只是,萧彬二字却有些刺眼。
陆行简欣赏能干之人。
可那人若是情敌,是妻子念念不忘的人,那份欣赏就变成了嫉妒。
陆行简拿着奏折匆匆去了御书房,吩咐去叫各官员来议事。
苏晚晚见状,去拿了件披风给他披上:“夜里寒凉,别受了风。”
陆行简微顿,盯着她,“萧彬还活着,立了大功。”
苏晚晚意外地挑眉,眉眼舒展轻笑,“我就知道,他给我做护卫,是屈才了。”
陆行简见她坦荡,倒觉得自己的那份嫉妒没了着力之处。
捏了捏她的鼻子,“走了。”
天亮时,一道大赦诏令再次从紫禁城发出,快马从京城飞驰而出,沿途昭告:“天下大赦!”
宣德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等十恶至死者不宥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
也就是说,那些跟着谋逆、被迫加入逆党的人,全都在赦免范围之内。
同时昭告天下的还有,各处屯田清理悉皆停止,差官皆回京。
各处军卫历年拖欠应该追征的,悉皆停免,待丰收年岁每年再征。
文武官吏仓攒人等除侵盗外,查出浥烂亏折监追陪补者,并有饶免。
各处王府郡王将军中尉,犯罪革禄,除欧杀人命败伦伤化外,也都减罪补禄。
宁夏反逆事情,除首恶不宥外,其悔罪效顺者,与免本罪。
有能自相擒斩者,量为升赏,擒斩首恶者不次升用。
数十条恩旨同时昭告天下,涵盖方方面面,全天下人皆振奋,感觉连空气都自由清新了不少。
最兴奋的是那些武举官、舍人等。
抢着报名,希望去宁夏、延绥、甘肃三边听调杀贼,建功立业。
现如今,安化王大势被控制住,只有一些逃窜的残余叛党在各地流窜,王师所到处,尽皆平定。
张咏和杨一清等已经出发前往陕西、宁夏等平叛。
苏晚晚处理宫务,也不断留意前朝关系。
杨稹却让砚哥儿捎话,请求见面。
苏晚晚很奇怪。
杨稹素来行事谨慎,不曾主动找过她。
她还是借着接砚哥儿下学的机会去了东苑。
杨稹满面严肃:“左通政丛兰以宁夏之变建言十事,矛头直指柳溍。这事娘娘可曾听闻过?”
苏晚晚满头雾水。
陆行简很少把这些政事讲给她听,她并不知道。
“皇上没处理吗?”
最近陆行简忙得嘴上都起了燎泡。
杨稹抿唇,眼里闪过一抹隐忍。
“皇上下过旨,驳斥丛兰出位泛言,要誉惑众,姑且免究。”
他没想到,到这个时候皇帝还在包庇柳溍。
实在昏庸。
苏晚晚心下了然:“所以呢?”
她理解陆行简的做法,是为了稳定大局。
等宁夏完全平定下来,再处置复杂棘手的柳溍一党,免得天下大乱。
杨稹:“最近那丛兰被人弹劾,吏部尚书张彩直接就把丛兰免了职,都不曾报上折子,完全不顾皇上先前的旨意。”
“柳溍一党如此藐视天威,皇上不管,还请娘娘从旁劝诫,莫要让天下人寒了心!”
苏晚晚顿了顿,“杨先生稍安勿躁。宁夏平定之时,便是翦灭柳党的开始。”
杨稹眼神微凝。
他是聪明人,很快明白她个中缘由。
“杨先生,有些事,可以准备起来了。”
杨稹行礼,“娘娘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
苏晚晚顿了顿,“柳内相最大的帮手是谁?”
“自然是内阁焦阁老。”杨稹对答如流。
“焦阁老年纪大了,也该回乡安享晚年了。”苏晚晚语气淡淡。
焦芳现在七十五岁,告老还乡也是时候。
如果能逼他老人家致仕,柳党自然少了一个大帮手。
只是焦芳不傻,他若是想致仕,早就主动尚书请辞了。
“此事有劳杨先生多费心。”
杨稹:“……”
心头一紧。
你这扔过来的担子也太重了。
“用修浅薄……”
苏晚晚竖起一根手指在唇边,勾唇轻笑。
“不见得。天有不测风云,异象,灾厄,祥瑞,不都是可以用的武器?”
杨稹面色一凛。
这个女人心思可真多。
这是想兵不血刃,逼焦芳致仕?
他心里大概有了方向。
“用修姑且一试。”
苏晚晚点头,“杨先生大才,必定不会埋没。”
“注意时机,等宁夏局势平定,便可动手。”
陆行简即便舍不得动柳溍一党,她也会逼他动手。
杨稹眼神深邃地看了她一眼。
不知道为什么,她看起来温温柔柔的,却好像很不好惹。
就像一只露出利爪的小猫。
而自己,就是她的利爪。
感觉被利用了吗?
好像也没有。
反而做得很带劲,感觉全身充满力量和活力。
诛杀柳溍是大势所趋。
他若能在这个过程中出一份力,不比那些只会空谈误国的读书人强?
……
宁夏捷报频传。
五月下旬,陆行简命总兵官神英班师回京,太监张咏仍往宁夏,会都御史杨一清等带着反贼家属回京。
陆行简知道,铲除柳溍及其党羽的时机成熟了。
三天后,天有异象,金星昼见于辰。
这是天子有丧的征兆。
大街小巷里,迅速涌起各种议论。
“不是吧?皇上难道要有难了?”
“听说柳溍挟持了皇帝,意欲扶小皇子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