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草民不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帝不再理会耍宝的女儿,这小妮子听说他要接见叶逢春,撒娇撒痴要跟着凑热闹。

他磨不过,无奈只能答应。

皇帝:“叶逢春,朕近日看了你以前写过的文章,其中关于律法的修订,如果朕把此事交给你来办,你是否能完成。”

叶逢春立刻想到是哪篇文章,这些年,她在心中把那些文字默背过无数次。

每个夜间都会在地上用树枝习字,写下自己的感悟。

身边有人盯着,她不能把那些文字记录下来,只能让自己记在心中。

叶逢春:“陛下,草民近年来在蛮荒接触许多流民,他们有些因家族受累,有些则是无辜受牵连,草民想为这些人做些什么,律法是百姓的保护伞,草民想让这把伞为更多人遮雨。”

皇帝:“无辜牵连,叶卿是在说自己吗”

叶逢春眉头一跳:“草民不敢,草民所作之事,确实有违律法,草民认罪,但,草民不悔。”

“草民的才能不输男儿,为何不能争一争。”

皇帝气笑了。

这明摆着说,我知道自己不对,但我不改。

皇帝:“你的父母兄长都因此受牵连,你也不悔?”

叶逢春:“臣的母亲为自己正妻身份,让我女扮男装,父亲知晓后,因我科举成绩尚可,他们又想让我为家族争光,特意隐藏此事。”

“承担了这份荣耀,自然也要接受背后的代价。”

“草民无悔,他们也应当无悔才对。”

“哇哦,真帅”二公主惊呼出声,察觉到父皇的视线,连忙捂住自己的嘴。

皇帝本想着被磋磨十年,这个女子一身棱角大抵是被磨平了。

没想到,叶逢春依旧是叶逢春。

这样的人,才能不畏生死,推动律法改革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统御天下,以贤能为基,以民生为念,日夜孜孜,求治心切。

今朝堂用人之际,遍察群臣,深思熟虑,终得良才,实乃社稷之幸。

叶逢春,昔年女扮男装,隐闺阁之身,怀壮志踏入科场。凭其非凡才学,高中探花,彼时才名鹊起,朕亦曾闻其名。然因违制之举,依律流放,历经磨难。

流放之苦,未改其志;艰难困厄,愈坚其心。朕念其矢志不渝,对国之忠诚,对民之关切从未稍减。且熟稔律法,洞察秋毫,实乃刑部不可多得之人才。

今特封叶逢春为刑部右侍郎。望尔履职之后,一心奉公,秉持公正廉明之念,慎断刑狱,勿枉勿纵。以所学之长,为律法之严明,为百姓之安宁,竭忠尽智。

朕亦盼尔常思国恩,不负朕之信任与期许,为朝堂表率,与诸臣携手,共创太平盛世。

钦此!”

“叶大人,接旨吧”

内侍嗓音尖利,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

叶逢春跪地行礼,双手接过圣旨。

手微微颤抖,感受着掌心圣旨凉凉的触感。

心下大定,陛下召见后,只是问她几个问题,就让她出宫了。

在这个时刻,哪怕是她,也不能做到波澜不惊。

陛下果然是雷厉风行的性子,下午就让人来吏部宣旨了。

刑部右尚书,可是四品。

整个朝堂,也只有她以女子之身,官居四品。

得知消息的官员,有的已经开始酸言酸语。

说她这十年换个四品,真是太值了。

五品以上,每一层都是天堑一般的差距。

多少人一辈子都止步于五品。

叶逢春本以为最多皇帝会给她一个六品官职,让她熬资历。

没曾想,一出手就如此大方。

帝王的大方,都是有代价的。

叶逢春心中思量着接下来要做的事,忍不住苦笑一声。

她怕是要与朝堂上所有人为敌了。

陈雯华塞给传旨太监一个荷包,差人送他出去。

“逢春,太好了。”

“嗯,的确很好很好”

叶逢春也收拾好心情,她这条命都是捡来的。

接下来,就要轰轰烈烈活一场。

“四品吗?真是有意思”

卢静姝听完手下人的汇报,挥手让人退下。

现在镇国公府的信息网也算是建立起来了,京城发生的大小事,只要她想知道,不出一日就能得到准确消息。

这几日她连续参加几场宴会,难得有个清静时候。

先是直郡王府的宴会,庆祝元紫晴成为户部主事。

然后是武安侯府的宴会,庆祝成梦荞成为翰林院编修

路府庆祝路欣成为太常寺寺丞。

只有成梦荞是七品,并非武安侯的面子不值钱,而是翰林院自身的问题。

这里就是要熬资历,状元来到这,也只能从编修做起。

为着这事,静思侯府再次被拉出来蛐蛐一番。

只要成梦荞两兄妹有什么好消息,静思侯府就要被拉出来遛遛。

都快成眼瞎的代名词了。

虽说三人都有走后门的嫌疑,但是,官员们最开始的审核也是很严的。

他们只是在同等水平的考生中,有优先权罢了。

卢静姝注意到的那个看着年纪很大的考生,名字叫岳子升。

祖上作过史官,写的书至今还是科考的必读书目之一。

可惜,后人参与夺嫡,全家被抄家流放,且不可参加科考,去年年底才得到赦免。

可惜家中男丁死绝,岳子升的夫君孩子也死于瘟疫。

一月内失去所有亲人。

她一夜白头。

大病一场后,重新拾起书本,想要重振祖辈荣光。

这原本是她兄长的职责,可惜兄长不在了。

她记得父亲临终前的样子。

她若不努力,将无人在记得他们,记得岳家。

她的成绩不错,和成梦荞一样,成为翰林院编修。

因为她的姓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