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梦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色如墨,深沉而寂静,权明赫从睡梦中惊醒,冷汗浸湿了他的后背。

他眼神中残留着未消散的惊惶和痛苦。

多少年了,他都不曾再做这个梦。

当年,沈漾兮为救他,在他怀中倒下,气息渐消。

此后,权明赫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全身心投入到朝政,用繁忙的政务麻痹自己的心。

整整三年,他的脸上几乎从未露出过一丝笑容,整个人变得冷酷无情,对自己严苛至极,对待朝臣亦是如此。

然而,身为帝王,肩负江山社稷的重任。

登基三年却始终不纳帝妃,终究引发朝臣们的不满和忧虑。

纷纷上书劝谏,言辞恳切,晓以利害,强调皇室血脉延续和后宫稳定对于刚刚建国的乾朝的重要性。

也许是重要的人已经不在了,权明赫对任何事都看淡了许多。

纳帝妃,延续帝王血脉,按部就班地执行。

时光,似乎真的拥有治愈伤痛的能力。

他对待女人的态度愈发随意,那颗曾经因沈漾兮而炽热的心,仿佛也被岁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霜。

乾元五年,颜馨入宫。

她的眉眼之间,竟有五分与沈漾兮相似,仅仅是五分的相似,便足以让权明赫心生涟漪。

但他之所以宠爱颜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自沈漾兮离去后,每年的忌日,权明赫都会凭借记忆为她画上一幅画。

可叹的是,当初他外出征战,真正与她相伴的时光并不多。

九年过去,沈漾兮的音容笑貌在他的记忆中愈发模糊不清,那些曾经清晰的画面仿佛也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

所以权明赫便会让颜馨模仿沈漾兮记忆中的神态,而他则会凝视着颜馨,努力在脑海中勾勒出沈漾兮的模样,以此来完成画作。

在颜馨发现了他为沈漾兮画的画像时,震惊与愤怒下,质问他。

权明赫只是冷冷地看着她,没有给予任何解释。

他的确将颜馨当作了沈漾兮的替身。

若不是这张相似的脸,颜馨既非世家名门出身,又凭什么能在后宫中身居高位,享尽荣华富贵?

她拥有了这张脸,就应该知足感恩,而不是贪得无厌,妄图得到他的一丝真心。

即使这两年颜馨禁足,在沈漾兮忌日前,他仍旧会强迫颜馨做出神态,然后作画。

这是他身为帝王的权力,他给了颜馨宠爱和地位,这只是回报而已,她要将自己锁在甘泉宫,与他无关。

权明赫的目光落在怀中沈毓凝熟睡的脸上。

沈漾兮去世后,这么多年,她是唯一能让他情绪起伏不定、难以自控的女子。

看到她落泪,他的心会隐隐作痛,这种感觉让他既陌生又困惑。

难道时间真的能够改变如此之多?

他真的能够忘记沈漾兮,让另一个人完全替代她吗?

权明赫的手轻轻抚上沈毓凝熟睡后泛红的脸蛋儿,细腻而温热的触感让他的心微微一颤。

他想要对她狠心一些,可最终不忍的还是他自己;想要对她好一些,可每当沈漾兮的身影在脑海中闪现,揪心的疼痛便会瞬间将他淹没,让他的心痛苦地拉扯着。

就在权明赫沉浸在复杂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时,李明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上朝的时间到了。

权明赫压下情绪,再次戴上冷酷无情的帝王面具,离开了寝殿。

脚步声渐渐远去。

沈毓凝睫羽轻颤,缓缓地睁开了双眼。

“兮兮?哪个兮?”

她轻声呢喃。

权明赫在梦中叫的这个“兮兮”,是谁?

难不成系统给她的人设全都错了?

封墨珩变成一个病娇变态也就罢了,如今权明赫心里居然还藏着一个白月光?难道他并非无情,而是因为心死了?

之前她一直想不明白,为何权明赫对颜馨那般特殊,现在细细想来,似乎每次都是因为颜馨的那张脸?

难道说,颜馨是权明赫白月光的替身?

沈毓凝越想越觉得离谱,这种事情她又没办法去问当事人,只能自己在这里暗自猜测。

心中莫名的烦躁。

难道她自己也是权明赫的替身?

“这男人,真是……”

沈毓凝咬了咬牙,在心中暗暗骂道,“狗,实在是太狗了!”

她撇了撇嘴。

算了,不管怎样,她还是早点完成任务。

晨光熹微,渐渐驱散了夜的阴霾,天光大亮之际,禁足于宫殿中的柳昭仪却如坠冰窖。

陛下竟将她的宫权分了出去,一瞬间,她只觉天都塌了。

“苏方钰那个贱人竟然攀上了沈毓凝,呵,她还真以为自己傍上了大腿是吧。”

柳昭仪面色阴沉。

一旁的依棋见状,小心翼翼地说道:“娘娘,如今您被禁足,王良人也彻底失势废了,现在岂不是后宫都成了沈婕妤一人独大的局面?”

柳昭仪冷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懊悔:“是本宫小瞧了沈毓凝,也未曾看清她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实在是不应该这么早对她出手。”

“如今本宫禁足这两个月,务必小心谨慎,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传令下去,不要让永安宫的人和瑶华宫的人对上,本宫绝不能被她抓住一点把柄,否则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喏,娘娘。”

依棋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问道:“那我们就这样放任沈婕妤如今手握宫权发展下去吗?”

“呵,本宫放过她,可有人不会放过她。”

柳诗函嗤笑一声,嘲讽道:“不是还有个颜婕妤吗?”

还有一个月便是那人的忌日了,每年这个时候,陛下都会带着画像前往梵音寺。

而这画像是陛下看着颜馨所画,她也是机缘巧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