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残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贫道自知无法提出什么要求,但还是想要恳请阁下,如果有机会在这万界中遇到我青云门弟子,能够给予一些方便…”  

天成子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将自己所知消息全都告知陶玉之后,才是在最后说出了一点自身的请求。  

“嗯,如果有机会的话,会的。”  

虽然天成子入魔,血祭了数十万人,可对于陶玉个人而言,他将太极玄清道、神剑御雷真诀还有七星剑式都传给了自己。  

并且在最后的时候,耐心详细的为陶玉讲解了他不理解的地方,还是可以满足这个小要求的。  

有着先天魔体带来的悟性加持,加上本来长生诀也是道家著作,陶玉在理解太极玄清道的速度上,那当真是举一反三,让天成子都相当吃惊。  

同时,这学习的速度,也快的惊人。  

而陶玉本身只是想要太极玄清道的理念,等到技能成型完成二次神化后,想要同长生诀相融。  

所以对于天成子入魔后的感受,陶玉也有过细细的询问,美曰其名不想入魔。  

这倒也让天成子并没有怀疑有他…  

起码在陶玉扭曲了自身的固有结界,表现出了高大上的正派气息后,天成子倒也看不出陶玉的跟脚…  

“自此,贫道已无牵挂…”  

天成子话音落下,自身灵体便开始了消散。  

而陶玉则是在对方意识消散后,再次完成了放牧,填补一些空缺。  

其他不说,天成子这个身份,在天龙州这边,应该还是挺好用的…  

陶玉并没有马上研究诛仙剑,东西在这里总跑不掉,而是全力参悟太极玄清道。  

太极玄清道是青云门诸般奇术妙法的根本,乃是三千年前青云子于那无名古卷上领悟而出,是夺天地造化、玄妙无比的无上道法。  

陶玉本来以前学九阴真经的时候,就恶补了道家基础,后面获得长生诀再与张三丰论道,靠着先天魔体带来的悟性加持,对于道学也有着自己足够的认识。  

太极玄清道如果放在诸天万界所有位面的修仙功法当中,可能地位比较尴尬。  

然而陶玉却发现,这正好很契合如今的自己!  

“长生诀其实已经夺天地之精华,化为真元,阴阳五行合一,是极为出色的根本法,只是对比我如今的能力来说,显得有些吃力…”  

太极玄清道对陶玉的帮助最大的地方,便是类似于猎人途径的天气术士,以及魔女途径的灾难魔女一样,引动天地之威进行攻击。  

以前的长生诀更多的是化天地之力为己用,而现在不单单是为己所用,还要必要时候直接调动自然之力融会贯通。  

隐约已经能将陶玉自身诸多能力完成串联!  

“果然拳意是个好东西…”  

陶玉心中有些振奋,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骤来说,其实还有些麻烦,因为有不少能力是借助职业和污染获得的,并不是修行而来。  

可现在拳意实质,融入到了自身所有力量,却是将这原本的桎梏全部打碎!  

随后太极玄清道的技能,便已经化作了技能光团进行显示,神化愿力消耗两万!  

“的确比长生诀要更加出色,但却没有太夸张。”  

陶玉看着两万的消耗,也能大体有些判断,随后毫不犹豫的再次砸入了二次神化!  

以如今身上以亿来计的愿力而言,哪怕是权能这种能力,都能较为轻易的二次神化,太极玄清道神化起来自然是一丝犹豫都没有!  

因为悟性加持,再加上陶玉本身的道家理解和他之前对天成子的请教。  

下一刻,精神核心的道心种魔以及能量核心的长生诀便一同开始与太极玄清道开始了融合!  

体内黑泥为主的污染与阴影之力,还有着猎人、魔女、倒吊人三途径的力量,都开始互相统合,以实质化的拳意为引,强行完成了融合!  

哪怕如今职业还未消化,一些规则侧的利用或许还会有些生疏,但就能力上的使用,却也已经如指臂使!  

“果然,根本还是要以长生诀为主…”  

陶玉感受着体内流淌的澎湃力量,因为阴阳五行的统合,哪怕是以负面能力为主,也依然井井有条的在体内运转。  

抬指而动,诛仙石剑也隐约有些颤动,但却并没有飞起。  

陶玉学了神剑御雷真诀和七星剑式,这基本的御剑手段也自然已经掌握。  

只是诛仙剑本身不同,倒并没有这么轻易便能操控。  

才刚刚入手便有如此效果,陶玉其实感觉已经不错!  

“诛仙剑是创世之剑,本身便被标记为圣物,孙家也有着自己的圣物,但恐怕档次都不如诛仙剑…”  

陶玉心中有些感慨,但也并没有着急就对诛仙剑进行炼化。  

磨刀不误砍柴工,自己手上可还有一個好东西…  

伸手将白江死后暴出的光团拿出,陶玉也感受到了上面一股深深的恶意。  

似乎隐约能听到警告声,极大可能是白家有圣者在这上面留下了什么后手。  

不过可惜,陶玉对于精神侧的东西,都并不怎么在意,更注重的还是这东西的功效。  

权能:残剑:一处世界碎片中,剑之意境具现化的规则碎片;大幅增加权能所有者的剑类亲和,降低剑属性伤害;会影响使用者对其他武器和能力的运用。  

这是一道优点和副作用都相当明显的权能。  

优点已经不用多言,陶玉都没把握接下的诛仙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