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提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谢了,兄弟,下次有事可以找我。”  

陶玉领完分红后,出来见到了火箭全开,两人也简单打了个招呼告别。  

因为想起了上次在家神化,忍不住站桩摆出动作,导致楼下哇哇叫的情况,陶玉这次临时找了附近一个道馆,花点钱租用了一个练功房。  

看着里面全部由流岩铺设的地面,还有大半墙壁,陶玉也赞叹了一声“这钱还是花的很值的,不怕打坏东西。”  

‘流岩’吸收冲击的能力,上次已经在王大师那边见识过了。  

陶玉觉得自己除了小三合可以真正意义上粉碎流岩外,寻常攻击恐怕也只能让其变形。  

因为只是神化一下技能,不会用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所以陶玉并没有在意这里是否可能有监控。  

直接率先给妖化注入了愿力!  

嘎吱嘎吱浑身响动之下,陶玉感觉自己的影子开始剧烈跳动,甚至对自己都多出了一种拉扯感。  

果然,妖化和阴影之力的联动更深了!  

影子突然将自身包裹,浓郁的阴影之力喷涌而出,随着陶玉心中微动,让他直接进入了妖化状态!  

不过和以往不同,这次进入妖化状态的形象,是随着陶玉自己意念控制的,只是为了不乱暴露自己的能力。  

他有感觉,自己的妖化形象可以随着自己的意志,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修改!  

这真的算是更换马甲的利器了!  

“力量增幅只是略微增加,但这阴影之力…”  

陶玉感受着四周的阴影之力不断吸纳,完全有别于天地元气的另外一种负面能量,不断的涌入了自己的铠甲之内。  

让陶玉多出了一丝明悟,知晓了这套铠甲的多出的功能。  

相位转移!  

以前的妖化其实就能以阴影之力承担五成的物理伤害削弱。  

可这一次身上的龙甲,却是能够完成七成的物理伤害转移!  

抗压能力几乎提升了一倍!  

前提只要阴影之力足够多,就能最大限度的完成转化。  

相当于在自己的血条被打掉之前,还有一层可以不断恢复的盾条!  

除此之外因为二次神化后对阴影之力的大幅亲和,以及自己本来长生诀吞吐的天地元气。  

陶玉发现自己和阴影之力的紧密性大大增加,甚至已经能让自己阴属性的真元,完成对阴影之力的填补!  

再加上这伤害转移,对于自己的抗打击力和容错可谓是大幅度提升。  

“不过,感觉自己的属性偏阴了很多…”  

陶玉闭目感悟。  

本来北斗虽然被融合,但神化后的能力和死意都在,现在再加上这加重的阴影之力,让自己正常情况下偏阴属性了不少。  

但好在长生诀二次神化后阴阳五行生生不息,本来就是在不断相生的转化中,阴阳相济。  

有这个更高层次的力量统筹之下,阴属性暴增还是能源源不断的完成转化,达到长生诀自身的平衡。  

只是这会让本来看起来阳光开朗的自己,多出一丝阴柔感。  

“本来就是刺客起家的,这气质倒也无所谓,不过哪個刺客有我能抗?而且…”  

被龙甲覆盖的陶玉突然甩手,一道道阴影触须顺应着自己的手臂瞬间蔓延而出,群魔乱舞。  

妖化的变形还有对阴影的统合都上升了一个台阶。  

甚至隐约陶玉也感觉了妖化这诞生于心灵的具现化力量,某种程度和道心种魔大法能有着些许关联。  

诸型兼具让精气神可以自由融合转化,而妖化并入阴影后,或许也有机会将道心种魔大法也并入自身体系之中!  

保不定冥想术蕴神法也能以此为契机进行统合。  

不过这种知识上的积累,却不是可以迅速完成,暂时还是只有一个方向,还缺少一些契机,也没办法速成。  

除非道心种魔大法可以和长生诀一样是吸收类的技能。  

那强行神化一次,或许就能并入进来了。  

现在自己体内已经由高质量的长生真元占据,只能看看道心种魔能否想办法单独剥离出非真气的部分,难度颇高…  

“不过可惜,这些阴影触须只能承载阴属性的真元,没办法靠这个施展小三合,不过已经不错了,终于勉强将阴影之力纳入了部分体系,而且阴属性真元能够补充阴影之力,又由阴影之力削减物理冲击,大大增强了短板,配合金刚不坏硬抗不是太夸张的自爆狂魔,恐也不在话下…”  

最优先的妖化完成后,陶玉也将妖甲解开。  

随后便是选中了第二优先的闪电奔雷拳!  

这可是雷法的基础。  

自己一直没办法完成阴阳五行之雷的归墟,肯定是哪里还有什么问题。  

虽是纯粹的‘技’,不涉及到根本,但靠着这次分红来的横财陶玉用起来也是相当舒畅。  

似有雷霆闪烁在脑海中响起,陶玉犹如看到了那液化的雷池,层层叠叠一圈圈向外扩散,随后视角又再次拉回,犹如之前看到的只是幻觉。  

但那种来自于灵魂上的亲和感,却是让陶玉知道自己已经完全不同了。  

随意抬手,一道道雷霆好似温顺的宠物一般顺着自己的手臂蔓延,肆意转动。  

闪电奔雷拳??:前略,掌握一缕雷之真意,大大增加对雷属性能力的亲和与操控力。  

想到当初自己第一次释放的时候,需要意志、真元同时施压,还得花费半天压缩。  

这次陶玉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