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偷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哎,我们哥几个也算是辗转多地,也没混出个名堂,让陶老弟见笑了。”  

几人为首的李勇,一边赶路,一边对陶玉也诉说着自己一行人的不容易。  

可以看得出,他们是真的老油条,而且手上有点功夫。  

从杜伏威手下辗转萧铣麾下,再到沈法兴,再到林士宏,最后去瓦岗寨,然后大头龙被李密做掉了,他们又觉得不是人呆的地方开始跑路。  

感觉天下之大好像已经转了个遍。  

“想开点,参与了这么多次争锋没死,这本来就是最大的幸运。”  

陶玉安慰的说到。  

而且这也并不是纯安慰的话,杨广嗝屁之前,其实就已经群雄四起了。  

现在已经是更乱,真正的乱世。  

这几個家伙能够一路从杜伏威手上辗转千里,愣是绕着整个天下转了一圈没死,着实也已经是本事。  

他们这一身实力,应该也就是在军旅中厮杀出来的,有点类似于李靖的风格,不过功法和他们定型的根骨限制了他们的上限,不然如今的成就应该是可以更高一些的。  

这就是大唐世界功法的弊端。  

双龙的天赋一直都被称赞,但仅仅只是起步晚了一点,哪怕靠着长生诀这种奇书也愣是需要靠和氏璧和邪帝舍利双重补全来弥补根基。  

在陶玉看来,这有可能是大唐的真气相对较为霸道,如果不能在发育期让经脉适应真气变得更加坚韧,成年后拓充经脉时就容易承受不住造成损伤,只能降低拓充速度。  

反观金系的内力,弱是弱了点,但却更加温和,黄裳一个编缀道藏的文官,愣是编完后浑身内力充盈。  

“嗨,如今我们也是想要看看这和氏璧择选的天下明主是谁,准备投奔于他不再奔波了,哪怕战死沙场,也好过继续这么颠沛流离。”  

终究是百战精兵,而且从不满杜伏威的军纪再到反感李密夺权,他们虽是军旅糙汉子,但也有着自己的认知和坚持。  

或许也做过恶事,但整体来说三观在这个时代还是偏正了。  

而通过他们的话,其实也能看出佛门这一手的影响力。  

‘散人’宁道奇和佛门代表师妃暄同时选出的明主并赠予和氏璧,这种大势加持之下将会有大量类似于李勇这样的有志之士投奔。  

在这种信息流畅有限的时代,这就是绝对的王炸。  

同时选出了天下明主的慈航静斋所代表的佛门,立刻就能被捧上神坛。  

“不过天下明主是靠玉选出来的么?”  

陶玉有些好奇的问到。  

“那可是和氏璧。”  

李勇他们其实也不懂这么多,说不出个所以然。  

“所以呢?”  

“那可是‘散人’宁道奇,天下三大宗师之一。”  

“你也说了,三大宗师有三个呢,况且宗师级的高手也不止他们啊,天刀宋缺也选个明主的话,那你们选谁?”  

“这不太一样吧…”  

三人或许有着自己的坚持,但的确也没读过什么书,压根就不会辩驳。  

但陶玉也不是想要改变他们什么,只是自己所做之事肯定是与慈航静斋相违背的,保不定就得做过一场,顺手推他们一把罢了。  

最终他们还是选那边,那倒也无所谓,这种小喽啰不至于有机会和自己为敌。  

“不过陶兄说的也对,啥时候天下要靠玉来选了,不过一直传闻那师妃暄剑法绝伦,年纪轻轻就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手。”  

听到这里,陶玉也是有些感慨。  

此时的师妃暄的确很强,目前年轻一辈中只有婠婠能和她同台竞技,徐子陵、寇仲、跋锋寒、杨虚彦和舔狗公子虽也已经成名,但其实对比的时候是完全摘除了前两者的。  

年轻一辈中绝对的独一档。  

但师妃暄如今的实力也只能算是一流高手,境界虽高但目前的实战能力应还算是处于杜伏威、李密这层次,最多凭借境界高出一筹。  

已经可以和老一辈的高手争锋,却也仅限于此。  

可目前的传言和造势中,好像阴后之流对师妃暄都是落入下风一般。  

不得不说,舆论有时候真的是一把利刃,特别是大唐这种重精神修为的地方。  

这种势造出来后师妃暄和婠婠的对决之中,其实已经占据了先天优势。  

四大奇书中明显慈航剑典是垫底的,全靠宣传优势给自己强行贴金。  

可偏偏整个魔门四分五裂的情况,加上慈航静斋的处事,的确是让她们压住了魔门多年。  

就是在一路的闲聊,还有路上短暂的休息进食后,花费了近乎于大半天的时间,才是在天色将暗的时候抵达了洛阳城外…  

“还真特莫三十丈城墙啊…”  

陶玉远远的看着洛阳那宏伟的百米城墙,整个人也是不由发出了一声感慨。  

这可是三十多层高楼的高度!  

这得是多浩大的一个工程!  

还有那宛如四车道并行的城门,以及进出城往来的行人和连接的水道,当真是展现出了一座活生生的奇观。  

“难怪说洛阳不可能正面强行攻破,只能围攻。”  

陶玉心中叹了口气。  

这等高度哪怕面对这个世界的强者也是很吃力的,小兵就更不用说了。  

百米云梯?举起来的时候中途就折断了。  

把超大巨放过来看着这城墙也得哭鼻子。  

“他奶奶的,这城墙可真高,这谁打得下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