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喝下舂药?(2/3)
廷玉,下人们却还没见过他,听到那声音,心中已对这位储君殿下生出万种遐思。
料想他年纪轻轻,运筹帷幄,文武皆全,面貌应当也是英武非凡。
胆子大的下人,最终还是压不住心中的好奇,悄悄抬头看向中间的那道身影,看过后均是提口气,心道,岂止是英武不凡,简直是金质玉相,俊若天神。
难怪都城贵女间流传出一句话——“宁如飞萤赴东宫,不嫁旁人作樗木”。
秦通判和沈平沙各站在南廷玉一侧,引南廷玉坐上高座。
大大小小官员随后按照位阶入座,丫鬟手持玉壶鱼贯而入,为众人斟上美酒。
郁娘随伺南廷玉左右,却发现这里没有她的事,等着伺候南廷玉的婢女早已站满两侧,斟酒布菜,皆抢着有人来做。
她没有争,默默缩回脚尖,为她们腾出位置。
后退的动作被南廷玉看见,南廷玉脸色不怎么好看。
她越来越没出息了,还不如先前胆子大,知道争一争,现在不愿意争,是心底怕了,还是知道再怎么争也没有意义?
南廷玉思绪飘远一瞬,宴会中的话题也已经绕远,盏中酒水无意识多喝了几口。大臣们也纷纷向他敬酒,说着恭维的话。
楼内丝竹声渐佳,歌声如江波上渺茫的雾,只见其影,难捉其形。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这歌唱的是汉代的一首词,由出身寒微的士子所作,暗示其年华已老,却怀才不遇,心中悲凉难抒。
南廷玉向秦骁道:“这歌过于哀怨,不适合今日之宴,秦大人,命人换一首吧,便换……《诗经·鹤鸣》。”
秦骁一愣,旋即命令歌女换歌。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歌声如玉珠叮咚婉转,浮在耳边,悠悠扬扬,比这上头的酒更令人晃神。
南廷玉笑道:“秦大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唳九皋,志不在一处。天下之大,山海之广,岂非一处可比。”
秦骁脑中酒意瞬间消散,抬头看向南廷玉,心中悬着的那块巨石轰隆隆落下,他眼神颤了颤,朝南廷玉的方向拱手行礼。
有些耳聪目慧的官员已明白其间对话之意。
天下之大,山海之广,可是能比蓟州城大,比蓟州城广的地方有几个?
那首选之地,便是都城。
太子不会随意提及这话,恐怕暗地里是在告诉秦骁,他虽不能做成蓟州城的知府,但要去都城了,从此真正染指权力中心。
秦骁身旁的次子,秦屿已是喝醉模样。
这时,他突然站起身,结结巴巴敬南廷玉:“殿……殿下下,臣敬你一杯。这第一杯是谢殿下平息匪乱,拯救蓟州城于水火之中。”
南廷玉不动声色打量眼前的男人。
个头不高,模样老实,同这堂中各个官员精明的模样倒是形成鲜明对比。舅舅挑他做祈明月的夫婿,想来也是看中了这个老实性格。
“臣一饮而尽,殿下请随意。”
这话一说出来,南廷玉便不好再浅尝辄止,同他一般,将盏中酒一饮而尽。
哪料,秦屿又开口道:“臣一直听明月提及殿下,说是幼时多受殿下照拂,臣心中甚是感激,这第二杯便是谢殿下的照拂之情,臣还是先饮为尽。”
堂中众人听到这话,表情皆异,看向秦屿的目光带了些深意。
不知道该说这秦屿是天真还是愚蠢,祈明月和太子之间的事情,闹得满城沸沸扬扬,且不说早些年,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祈明月便一直以太子良娣自居,瞧不上平南一众世家子弟和贵女们,惹怒不少人。
再者就最近祈明月多次献媚于南廷玉,但都被拒绝,民间传言将她说得极为难听。
这次祈风突然给祈明月说亲,听闻也是惹怒了南廷玉的缘故。
这秦屿竟还敢主动在南廷玉面前提起这事,真是胆儿够肥。
好在南廷玉神色如常,并未流露出太多情绪,再次饮尽杯中的酒。
婢子见状,立即上前替他斟满酒水。
郁娘偷偷瞥他,见他眉心微敛,神情似是有些不舒服。
原先他已经被劝了一圈酒,又被这个秦屿连敬两杯酒,估摸着不好受。
秦屿坐下后,众人又聊起新的话题。
亥时左右,宴会方才结束。
众人皆有醉意,商量着留在银蟾楼内歇息,四楼厢房留给南廷玉,三楼二楼则留给沈平沙等官员们。
南廷玉被人搀扶上楼,身后侍卫下人一群人哗啦啦跟上,将楼梯围得水泄不通。
郁娘被堵在楼下,压根挤不上去,她也没打算挤上去,望着跟在南廷玉身后,那长长的尾巴,心中不由感叹,仅是在蓟州城这么个地方,便已经有这么多人向南廷玉献媚,如果回了都城金宛,只怕过犹不及。
“让一让,让一让。”
身后过来三个小厮,一人端盆,一人持匜,一人拎水,三人有序向楼上而去,看情形是伺候南廷玉洗面。
“姑娘,太子身边已经有人伺候了,你回去吧。”说话的是秦家侍卫。
整个银蟾楼被侍卫层层把守,瞧着十分安全,南廷玉今晚应不会有什么事,身边也有人伺候,确实不需要她。
她长睫垂下,遮掩住眼色:“我还是在楼下等着,以免殿下唤我。”
“你若愿意等着,那便等着吧。”那侍卫神态中有丝深意。
郁娘却似没有看到,转过身去,一直在楼下安静守着。
房间内,南廷玉洗面后便将人都赶了出去。
“孤的那位婢女呢?”
他脑袋疼得几欲炸裂,耳边一直有人说
料想他年纪轻轻,运筹帷幄,文武皆全,面貌应当也是英武非凡。
胆子大的下人,最终还是压不住心中的好奇,悄悄抬头看向中间的那道身影,看过后均是提口气,心道,岂止是英武不凡,简直是金质玉相,俊若天神。
难怪都城贵女间流传出一句话——“宁如飞萤赴东宫,不嫁旁人作樗木”。
秦通判和沈平沙各站在南廷玉一侧,引南廷玉坐上高座。
大大小小官员随后按照位阶入座,丫鬟手持玉壶鱼贯而入,为众人斟上美酒。
郁娘随伺南廷玉左右,却发现这里没有她的事,等着伺候南廷玉的婢女早已站满两侧,斟酒布菜,皆抢着有人来做。
她没有争,默默缩回脚尖,为她们腾出位置。
后退的动作被南廷玉看见,南廷玉脸色不怎么好看。
她越来越没出息了,还不如先前胆子大,知道争一争,现在不愿意争,是心底怕了,还是知道再怎么争也没有意义?
南廷玉思绪飘远一瞬,宴会中的话题也已经绕远,盏中酒水无意识多喝了几口。大臣们也纷纷向他敬酒,说着恭维的话。
楼内丝竹声渐佳,歌声如江波上渺茫的雾,只见其影,难捉其形。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这歌唱的是汉代的一首词,由出身寒微的士子所作,暗示其年华已老,却怀才不遇,心中悲凉难抒。
南廷玉向秦骁道:“这歌过于哀怨,不适合今日之宴,秦大人,命人换一首吧,便换……《诗经·鹤鸣》。”
秦骁一愣,旋即命令歌女换歌。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歌声如玉珠叮咚婉转,浮在耳边,悠悠扬扬,比这上头的酒更令人晃神。
南廷玉笑道:“秦大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唳九皋,志不在一处。天下之大,山海之广,岂非一处可比。”
秦骁脑中酒意瞬间消散,抬头看向南廷玉,心中悬着的那块巨石轰隆隆落下,他眼神颤了颤,朝南廷玉的方向拱手行礼。
有些耳聪目慧的官员已明白其间对话之意。
天下之大,山海之广,可是能比蓟州城大,比蓟州城广的地方有几个?
那首选之地,便是都城。
太子不会随意提及这话,恐怕暗地里是在告诉秦骁,他虽不能做成蓟州城的知府,但要去都城了,从此真正染指权力中心。
秦骁身旁的次子,秦屿已是喝醉模样。
这时,他突然站起身,结结巴巴敬南廷玉:“殿……殿下下,臣敬你一杯。这第一杯是谢殿下平息匪乱,拯救蓟州城于水火之中。”
南廷玉不动声色打量眼前的男人。
个头不高,模样老实,同这堂中各个官员精明的模样倒是形成鲜明对比。舅舅挑他做祈明月的夫婿,想来也是看中了这个老实性格。
“臣一饮而尽,殿下请随意。”
这话一说出来,南廷玉便不好再浅尝辄止,同他一般,将盏中酒一饮而尽。
哪料,秦屿又开口道:“臣一直听明月提及殿下,说是幼时多受殿下照拂,臣心中甚是感激,这第二杯便是谢殿下的照拂之情,臣还是先饮为尽。”
堂中众人听到这话,表情皆异,看向秦屿的目光带了些深意。
不知道该说这秦屿是天真还是愚蠢,祈明月和太子之间的事情,闹得满城沸沸扬扬,且不说早些年,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祈明月便一直以太子良娣自居,瞧不上平南一众世家子弟和贵女们,惹怒不少人。
再者就最近祈明月多次献媚于南廷玉,但都被拒绝,民间传言将她说得极为难听。
这次祈风突然给祈明月说亲,听闻也是惹怒了南廷玉的缘故。
这秦屿竟还敢主动在南廷玉面前提起这事,真是胆儿够肥。
好在南廷玉神色如常,并未流露出太多情绪,再次饮尽杯中的酒。
婢子见状,立即上前替他斟满酒水。
郁娘偷偷瞥他,见他眉心微敛,神情似是有些不舒服。
原先他已经被劝了一圈酒,又被这个秦屿连敬两杯酒,估摸着不好受。
秦屿坐下后,众人又聊起新的话题。
亥时左右,宴会方才结束。
众人皆有醉意,商量着留在银蟾楼内歇息,四楼厢房留给南廷玉,三楼二楼则留给沈平沙等官员们。
南廷玉被人搀扶上楼,身后侍卫下人一群人哗啦啦跟上,将楼梯围得水泄不通。
郁娘被堵在楼下,压根挤不上去,她也没打算挤上去,望着跟在南廷玉身后,那长长的尾巴,心中不由感叹,仅是在蓟州城这么个地方,便已经有这么多人向南廷玉献媚,如果回了都城金宛,只怕过犹不及。
“让一让,让一让。”
身后过来三个小厮,一人端盆,一人持匜,一人拎水,三人有序向楼上而去,看情形是伺候南廷玉洗面。
“姑娘,太子身边已经有人伺候了,你回去吧。”说话的是秦家侍卫。
整个银蟾楼被侍卫层层把守,瞧着十分安全,南廷玉今晚应不会有什么事,身边也有人伺候,确实不需要她。
她长睫垂下,遮掩住眼色:“我还是在楼下等着,以免殿下唤我。”
“你若愿意等着,那便等着吧。”那侍卫神态中有丝深意。
郁娘却似没有看到,转过身去,一直在楼下安静守着。
房间内,南廷玉洗面后便将人都赶了出去。
“孤的那位婢女呢?”
他脑袋疼得几欲炸裂,耳边一直有人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