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古代虚伪书生(科举版)3(1/2)
自从学霸滤镜被打破之后,原主又装模作样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学业上也耗费了更多的心神,在几年后也成功通过了县试,成为了童生。
成为童生之后,身上的‘冤屈’也算是洗刷干净了,原主的辫子也翘起来了,更加肆无忌惮索取家中的资源,借着买书买笔墨买纸,或是要参与诗会结交人脉等等,几乎每天都在张口要银子。
宋家十几口人,全都供养着原主一个。
宋老头虽然很希望家里出一个能光耀门楣的,也愿意将家里大部分资源倾斜给原主,但是他也不可能不管不顾其他的子孙。
在原主又一次要银子参加诗会,宋老头没有及时满足他,却事后出银子给二郎出聘礼娶亲,原主心生不满,不仅在家里闹腾,还仗着读书人的身份勾搭二郎未婚妻,勾搭不成,又造谣二郎的未婚妻勾引他,最后导致这场婚事告吹,一对有情人分道扬镳。
这件事过后,宋老头终于醒悟,他这些年不是培养原主成才,而是纵容了原主,导致原主变成一个自私自利,虚伪无比的人。
宋老头也下定决心,要扳正已经长歪了的原主,第一件事就是断了原主的银子。
原主也知道这件事引起了宋家人对他的不满,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但原主过惯了吸血的日子,借着家中的银子在外挥毫充大款,怎么还能归于‘清贫’。
宋老头拦着家中不给他银子,原主便想到了偷,哪想到一次偷窃中,被宋老太给发现了,两人争执中,宋老太被推搡倒地,头还磕到了桌角。
原主见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抄起板凳就砸到了宋老太的头上。
于是,宋老太就这样死在了她最爱的孙子手中。
事后,原主将这场事故伪造成盗贼入室抢劫,还给自己制造了不在场证明,这桩案子也终成了悬案。
宋老太走后,宋老头的心气也就没了,家里各房争吵不断,宋老头终于意识到自己苦苦维持的大家庭好像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门心思培养的第三代好像也扶不上墙。
于是,宋老头做主分了家,原主一下子就少了两房的血包。
分家后,原主也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可狗改不了吃屎,原主憎恨于自己生长在这样‘贫困’的家里,而身边的同窗却各个家中富足,黄有慧给他的银子,支撑不了他和那些同窗每日游船赏花等雅事。
一次,黄有慧没有给足他银子后,母子二人一番争吵,原主夺门而出,正好碰到了二房的八娘和九娘,心里的恶再也压抑不住,将两个小姑娘给骗到一处卖了,卖的银子买了一张参加诗会的名帖,还给自己置办了一身锦袍。
原本分家后日子慢慢变好的二房,一下失去了两个孩子,二房一家子的精气神全都涣散了,宋二叔找孩子的路上不小心得罪了恶势力被打死了,周柳叶受不了了打击,没多久也就走了。
原主得知此事,也只是片刻默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之情,更多的是庆幸,因为那次诗会,他结交了一个大人物。
靠着那个大人物,原主还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也就在这时,宋老头病了,说是要仁寿堂的药丸才能治其病,不过一瓶药丸就要二十两白银。
宋父知道原主最近帮人做事有了银子,便想找他借银子给宋老头卖药丸,哪想到原主直接拒绝,还扬言宋老头当年看不起他,觉得他不会有出息,不给他银子放弃了他,他当然也不会管他。
又道一辈人管一辈人的事,他和宋老头都隔了一辈了,他凭什么管他?
宋父听原主这么说,像是第一次看清楚了原主骨子里的冷漠无情,一气之下将原主赶出家门。
原主早就想摆脱这贫困的宋家了,东西都不拿,拍拍屁股就走了。
宋老头得知此事后,也只是苍然一笑,终究是错了。
不想拖累家中子孙,当天晚上手握大房还有三房凑银子给他买的药,含恨西去。
原主那边傍着大人物也算是风生水起,一时风光无量。
可这世上就没有天上掉馅饼,你收获什么,你就要付出什么,在原主又一次帮着大人物做事的时候,棋差一步,差点儿让大人物翻船。
大人物哪里咽下这口气,事后直接杀了原主。
又怕之前交代给原主的那些事儿被人发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了法子灭了宋家满门。
一场大火,宋家便消失在这世间。
原主发达的时候,宋家没有傍着他享受过一点,原主行错事,他们却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宋沛年回忆完原主的一生,无声叹息。
原主在读书上确实没有多少天赋,可他却很是聪明,从他一步步挤进了不属于他的圈子,和在攀附人和经营人际关系这几方面就可以看出。
但原主与人交往之际时时刻刻自卑于自己的家世,自认为祖父是贱役,父亲是个没啥用的掌柜,其余的家人更是不足一提,这让原主心里的阴暗面不断放大,越发扭曲冷血。
已是深秋,但窗外墙角的小香柯树依旧翠绿,院子里也还有不少绿油油的青菜,一列列的,长势颇好,左边墙根处堆积了不少的木柴,用油布遮着。
宋沛年正将这小院看得出神,五郎就闯入了他的视线,小少年手里拿了一个烧饼,满脸不高兴,几步走到窗子旁,凑到宋沛年面前,将烧饼递了过来,“给你。”
宋沛年接过烧饼,刚撕开上面的油纸,抬眼就看到五郎在咽口水,余光中还看到了他黑乎乎的指甲边,想来是藏污纳垢了许久。
还有他身上套的改小过后的原主的旧衣袍,袖
成为童生之后,身上的‘冤屈’也算是洗刷干净了,原主的辫子也翘起来了,更加肆无忌惮索取家中的资源,借着买书买笔墨买纸,或是要参与诗会结交人脉等等,几乎每天都在张口要银子。
宋家十几口人,全都供养着原主一个。
宋老头虽然很希望家里出一个能光耀门楣的,也愿意将家里大部分资源倾斜给原主,但是他也不可能不管不顾其他的子孙。
在原主又一次要银子参加诗会,宋老头没有及时满足他,却事后出银子给二郎出聘礼娶亲,原主心生不满,不仅在家里闹腾,还仗着读书人的身份勾搭二郎未婚妻,勾搭不成,又造谣二郎的未婚妻勾引他,最后导致这场婚事告吹,一对有情人分道扬镳。
这件事过后,宋老头终于醒悟,他这些年不是培养原主成才,而是纵容了原主,导致原主变成一个自私自利,虚伪无比的人。
宋老头也下定决心,要扳正已经长歪了的原主,第一件事就是断了原主的银子。
原主也知道这件事引起了宋家人对他的不满,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但原主过惯了吸血的日子,借着家中的银子在外挥毫充大款,怎么还能归于‘清贫’。
宋老头拦着家中不给他银子,原主便想到了偷,哪想到一次偷窃中,被宋老太给发现了,两人争执中,宋老太被推搡倒地,头还磕到了桌角。
原主见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抄起板凳就砸到了宋老太的头上。
于是,宋老太就这样死在了她最爱的孙子手中。
事后,原主将这场事故伪造成盗贼入室抢劫,还给自己制造了不在场证明,这桩案子也终成了悬案。
宋老太走后,宋老头的心气也就没了,家里各房争吵不断,宋老头终于意识到自己苦苦维持的大家庭好像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门心思培养的第三代好像也扶不上墙。
于是,宋老头做主分了家,原主一下子就少了两房的血包。
分家后,原主也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可狗改不了吃屎,原主憎恨于自己生长在这样‘贫困’的家里,而身边的同窗却各个家中富足,黄有慧给他的银子,支撑不了他和那些同窗每日游船赏花等雅事。
一次,黄有慧没有给足他银子后,母子二人一番争吵,原主夺门而出,正好碰到了二房的八娘和九娘,心里的恶再也压抑不住,将两个小姑娘给骗到一处卖了,卖的银子买了一张参加诗会的名帖,还给自己置办了一身锦袍。
原本分家后日子慢慢变好的二房,一下失去了两个孩子,二房一家子的精气神全都涣散了,宋二叔找孩子的路上不小心得罪了恶势力被打死了,周柳叶受不了了打击,没多久也就走了。
原主得知此事,也只是片刻默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之情,更多的是庆幸,因为那次诗会,他结交了一个大人物。
靠着那个大人物,原主还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也就在这时,宋老头病了,说是要仁寿堂的药丸才能治其病,不过一瓶药丸就要二十两白银。
宋父知道原主最近帮人做事有了银子,便想找他借银子给宋老头卖药丸,哪想到原主直接拒绝,还扬言宋老头当年看不起他,觉得他不会有出息,不给他银子放弃了他,他当然也不会管他。
又道一辈人管一辈人的事,他和宋老头都隔了一辈了,他凭什么管他?
宋父听原主这么说,像是第一次看清楚了原主骨子里的冷漠无情,一气之下将原主赶出家门。
原主早就想摆脱这贫困的宋家了,东西都不拿,拍拍屁股就走了。
宋老头得知此事后,也只是苍然一笑,终究是错了。
不想拖累家中子孙,当天晚上手握大房还有三房凑银子给他买的药,含恨西去。
原主那边傍着大人物也算是风生水起,一时风光无量。
可这世上就没有天上掉馅饼,你收获什么,你就要付出什么,在原主又一次帮着大人物做事的时候,棋差一步,差点儿让大人物翻船。
大人物哪里咽下这口气,事后直接杀了原主。
又怕之前交代给原主的那些事儿被人发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了法子灭了宋家满门。
一场大火,宋家便消失在这世间。
原主发达的时候,宋家没有傍着他享受过一点,原主行错事,他们却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宋沛年回忆完原主的一生,无声叹息。
原主在读书上确实没有多少天赋,可他却很是聪明,从他一步步挤进了不属于他的圈子,和在攀附人和经营人际关系这几方面就可以看出。
但原主与人交往之际时时刻刻自卑于自己的家世,自认为祖父是贱役,父亲是个没啥用的掌柜,其余的家人更是不足一提,这让原主心里的阴暗面不断放大,越发扭曲冷血。
已是深秋,但窗外墙角的小香柯树依旧翠绿,院子里也还有不少绿油油的青菜,一列列的,长势颇好,左边墙根处堆积了不少的木柴,用油布遮着。
宋沛年正将这小院看得出神,五郎就闯入了他的视线,小少年手里拿了一个烧饼,满脸不高兴,几步走到窗子旁,凑到宋沛年面前,将烧饼递了过来,“给你。”
宋沛年接过烧饼,刚撕开上面的油纸,抬眼就看到五郎在咽口水,余光中还看到了他黑乎乎的指甲边,想来是藏污纳垢了许久。
还有他身上套的改小过后的原主的旧衣袍,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