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再免全国一年赋税(1/2)
稳定住京师三大营的局势后,整个京师再次恢复正常。
崇祯高坐金銮殿,看着下面的衙门各司其职。
所有衙门当中,属户部最为忙碌。
边军吃的粮食,穿的衣服,花的军饷需要他们筹备。北直隶,河南,山东的赈灾事宜同样需要他们处理。
还有全国黄册户口增减,纠察田产,国库年度收支等情况。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让户部尚书方岳贡忙的不可开交。
他快步走进乾清宫施礼后向崇祯汇报:“陛下,年关将近,臣特来汇报国库情况。”
“好。”
“户部已于十一月玩字画等变卖,共卖得现银七百二十两九钱,已按照陛下吩咐全部存入国库。”
“国库现存银两,银子看似不少,但是用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赈灾一项,花费巨甚”
“按照目前的趋势,最多到明年夏天,这些银子就会耗尽。”
崇祯笑了笑:“哦,原来方尚书是来向朕哭穷的”
“不敢”方岳贡先是低下头,随后抬起脑袋说道:“为了确保明年赋税及时征收,户部给各省拟定了征收额度,请陛下过目。”
说罢,方岳贡将手中的册子高高举过头顶。
崇祯没让王承恩去接,而是问了一句:“与去年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
“降了陛下已经下旨废除三饷,所以户部拟定的赋税征收标准已经恢复到万历四十五年时的水平。”
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加征辽饷。
方岳贡见崇祯不语,继续说道:“迫于当前局势,拟定赋税额度时未将陕西,山西纳入其中。”
“另外河南大旱,又饱经战事,故未给其分配额度。”
“还有山东的辽东都司,也没有分配额度。”
有明一朝,辽东的行政和司法权一直都归山东行省管,但军事权直接受北京指挥。
“户部预估,我朝十千三百万两,加上存银一共是两千一百七十万两;预计支出两千五百万两,用银缺口高达三百三十万两。”
崇祯眉毛颤了一下:“预计支出怎么会这么高”
方岳贡早有准备,他有条不紊的解释道:“建奴五月下旬入关,温榆河之战后多铎又再次入关,导致本应送往各地的银子全部积压在京师。”
“十月下旬建奴出关后,户部开始向全国各地输送拖欠的银两。运河的河水因为天寒结冰,漕运不通,只能通过陆运和海船运银子,预计明年三月中旬才能全部运完。”
“原来如此”崇祯点头的同时站了起来。
“方尚书。”
“臣在。”
“传旨各衙门并昭告全国,朕决定免除全国百姓崇祯十八年的赋税。”
“啊”方岳贡整个人直接愣在原地。
此前已经免了全国一年赋税,现在又要免除一年的赋税。
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
魄力倒还是其次,主要是兜里有钱才行。
“陛下,国库明年尚有三百多万两的亏空没有着落,现在宣布再免全国一年赋税,是不是有点考虑不周”方岳贡壮着胆子问。
不怪他说话难听。
他是户部尚书,大明的管家。
别的衙门可以失职,他不行。
刑部失职最多是出现冤假错案,受影响的不过区区数百人。
吏部失职的后果是官员为祸一方,影响数万甚至数十万百姓。
户部失职会让朝廷及地方衙门停摆,影响整个大明。
面对方岳贡的“质问”,崇祯会心一笑:“方尚书,谁告诉你朕考虑不周了”
方岳贡何等聪明,立刻猜到内帑有足够的钱。
至于有多少钱,他猜不出来。
不过他还是好奇的问了一句:“臣知道内帑有钱,只是不知道有多少钱”
“猜猜看”崇祯泛起了童心。
“一千五百万两”
“再猜”
“两千万两”
“不对。”
还不对方岳贡脑门开始冒冷汗了。
他知道内帑有钱,没料到竟然这么有钱。
如果两千万两还不对的话,那么内帑的银子至少有两千五百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
真正的富可敌国
“臣实在猜不出,也请陛下不要再说了。”方岳贡不是猜不出,而是不敢猜了。
知道的事越多,带来的麻烦也就越多。
他这个户部尚书管好大明这个大家就行,不能涉足皇帝的小家。
崇祯被方岳贡的谨慎逗笑了。
他重新拿起王承恩刚刚送来的账册,再次看向上面的数字。
如果方岳贡看到这个数字,一定会被吓晕过去。
因为这个数字太吓人了
零点四小目标
就这还不算那些尚未被卖掉的田产,宅院以及古董文玩。
如果把那些东西都换成银子,内帑存银将高达半个小目标五千万两
内帑之所以能有这么多钱,阎应元居功至伟,八大蝗商“功不可没”。
在彻底剿灭八大蝗商前,内帑的存银就高达千万两。
这里面有朱纯臣的钱,有南迁勋贵的钱,在京勋贵的钱也被他抢了不少。除此之外还有八大蝗商在京商号的钱。
虽然花了很多钱,但还有不少剩余。
在支出银子的同时,内帑收入一直没停。
阎应元在宣府镇抄了多少银子
黄金比十的兑换比例,可以换八百九十万两银子。
如果按照一比十五的比例,能换一千三百三十五万两银子。
另外还有三千三百万两白银,其余家产无数。
家产中古玩字画最多。
崇祯给周皇后开的商号主要就是卖这些东西。
从开张到现在,陆陆续续卖了一些,收获近百万两银子。
正因为有这么多银子,崇祯才有了免除赋税的底气。
免除赋税是关爱子民的行
崇祯高坐金銮殿,看着下面的衙门各司其职。
所有衙门当中,属户部最为忙碌。
边军吃的粮食,穿的衣服,花的军饷需要他们筹备。北直隶,河南,山东的赈灾事宜同样需要他们处理。
还有全国黄册户口增减,纠察田产,国库年度收支等情况。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让户部尚书方岳贡忙的不可开交。
他快步走进乾清宫施礼后向崇祯汇报:“陛下,年关将近,臣特来汇报国库情况。”
“好。”
“户部已于十一月玩字画等变卖,共卖得现银七百二十两九钱,已按照陛下吩咐全部存入国库。”
“国库现存银两,银子看似不少,但是用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赈灾一项,花费巨甚”
“按照目前的趋势,最多到明年夏天,这些银子就会耗尽。”
崇祯笑了笑:“哦,原来方尚书是来向朕哭穷的”
“不敢”方岳贡先是低下头,随后抬起脑袋说道:“为了确保明年赋税及时征收,户部给各省拟定了征收额度,请陛下过目。”
说罢,方岳贡将手中的册子高高举过头顶。
崇祯没让王承恩去接,而是问了一句:“与去年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
“降了陛下已经下旨废除三饷,所以户部拟定的赋税征收标准已经恢复到万历四十五年时的水平。”
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加征辽饷。
方岳贡见崇祯不语,继续说道:“迫于当前局势,拟定赋税额度时未将陕西,山西纳入其中。”
“另外河南大旱,又饱经战事,故未给其分配额度。”
“还有山东的辽东都司,也没有分配额度。”
有明一朝,辽东的行政和司法权一直都归山东行省管,但军事权直接受北京指挥。
“户部预估,我朝十千三百万两,加上存银一共是两千一百七十万两;预计支出两千五百万两,用银缺口高达三百三十万两。”
崇祯眉毛颤了一下:“预计支出怎么会这么高”
方岳贡早有准备,他有条不紊的解释道:“建奴五月下旬入关,温榆河之战后多铎又再次入关,导致本应送往各地的银子全部积压在京师。”
“十月下旬建奴出关后,户部开始向全国各地输送拖欠的银两。运河的河水因为天寒结冰,漕运不通,只能通过陆运和海船运银子,预计明年三月中旬才能全部运完。”
“原来如此”崇祯点头的同时站了起来。
“方尚书。”
“臣在。”
“传旨各衙门并昭告全国,朕决定免除全国百姓崇祯十八年的赋税。”
“啊”方岳贡整个人直接愣在原地。
此前已经免了全国一年赋税,现在又要免除一年的赋税。
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
魄力倒还是其次,主要是兜里有钱才行。
“陛下,国库明年尚有三百多万两的亏空没有着落,现在宣布再免全国一年赋税,是不是有点考虑不周”方岳贡壮着胆子问。
不怪他说话难听。
他是户部尚书,大明的管家。
别的衙门可以失职,他不行。
刑部失职最多是出现冤假错案,受影响的不过区区数百人。
吏部失职的后果是官员为祸一方,影响数万甚至数十万百姓。
户部失职会让朝廷及地方衙门停摆,影响整个大明。
面对方岳贡的“质问”,崇祯会心一笑:“方尚书,谁告诉你朕考虑不周了”
方岳贡何等聪明,立刻猜到内帑有足够的钱。
至于有多少钱,他猜不出来。
不过他还是好奇的问了一句:“臣知道内帑有钱,只是不知道有多少钱”
“猜猜看”崇祯泛起了童心。
“一千五百万两”
“再猜”
“两千万两”
“不对。”
还不对方岳贡脑门开始冒冷汗了。
他知道内帑有钱,没料到竟然这么有钱。
如果两千万两还不对的话,那么内帑的银子至少有两千五百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
真正的富可敌国
“臣实在猜不出,也请陛下不要再说了。”方岳贡不是猜不出,而是不敢猜了。
知道的事越多,带来的麻烦也就越多。
他这个户部尚书管好大明这个大家就行,不能涉足皇帝的小家。
崇祯被方岳贡的谨慎逗笑了。
他重新拿起王承恩刚刚送来的账册,再次看向上面的数字。
如果方岳贡看到这个数字,一定会被吓晕过去。
因为这个数字太吓人了
零点四小目标
就这还不算那些尚未被卖掉的田产,宅院以及古董文玩。
如果把那些东西都换成银子,内帑存银将高达半个小目标五千万两
内帑之所以能有这么多钱,阎应元居功至伟,八大蝗商“功不可没”。
在彻底剿灭八大蝗商前,内帑的存银就高达千万两。
这里面有朱纯臣的钱,有南迁勋贵的钱,在京勋贵的钱也被他抢了不少。除此之外还有八大蝗商在京商号的钱。
虽然花了很多钱,但还有不少剩余。
在支出银子的同时,内帑收入一直没停。
阎应元在宣府镇抄了多少银子
黄金比十的兑换比例,可以换八百九十万两银子。
如果按照一比十五的比例,能换一千三百三十五万两银子。
另外还有三千三百万两白银,其余家产无数。
家产中古玩字画最多。
崇祯给周皇后开的商号主要就是卖这些东西。
从开张到现在,陆陆续续卖了一些,收获近百万两银子。
正因为有这么多银子,崇祯才有了免除赋税的底气。
免除赋税是关爱子民的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