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他的钱袋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案上名酒热灸,腊味野珍,殿角箜篌悠悠,清亮悠远。  

“皇后但说无妨。”  

皇上落座,敬重的与皇后对视。  

“太子年近弱冠,也该娶一贤妻了,秦太师之女秦玉甚好,端庄貌淑,皇上意下如何?”  

皇上随之笑着看向坐在秦太师旁的秦玉。  

“玉儿可愿嫁给太子,做太子妃?”  

秦玉起身跪到殿中,颔首道:“臣女隆幸,谢皇后娘娘谬赞。”  

她顿了顿,才又说:“谢皇上恩典。”  

皇上神色微微一凝,若无其事的笑道:“好,甚好,让礼部去拟日子。”  

秦太师闻言,欣然举杯起身。  

“能与陛下结秦晋之好,是臣的福气啊!谢陛下!”  

皇上深邃的眸中掠过一丝微不可见的怒意,随之不动声色的掩去,笑道:“也是朕的福气。”  

乾元朝文以康丞相为首,武以秦太师为首。  

太子已是风头鼎盛,再娶太师嫡女为妻,这登基之路可谓康庄大道。  

傅景翊掂着手中雕蟒刻云的酒杯,轻轻晃着其中佳酿,饶有意味的看着这一切。  

“秦晋之好!他一个臣子,也敢跟朕说什么秦晋之好!”  

宸妃拍着皇上的背,给他顺气儿,“秦太师本就是武将出身,目不识丁的,难免用词无措,皇上何必同他计较。”  

皇上握住了她软香如玉的手儿,心里这股火气怎么也下不去。  

“太师目不识丁也就罢了,他那个女儿是出了名的才女吧,秦玉谢恩居然先谢皇后,再谢朕,这就是一个将门闺秀的教养?!”  

宸妃莞尔扶皇上坐下,“臣妾不懂这些事儿,可那秦玉将是皇后的儿媳,亲近些不也应当吗?”  

“是皇后的儿媳,难道不是朕的儿媳吗?!”  

皇上猛地一拍案牍,砚台中的墨水被震开了些许。  

宸妃和钰公公忙惊慌跪地。  

“皇上息怒!”  

“恐怕在世人眼中,这天下早已是太子和皇后的天下了,谁还把朕放在眼里!”  

宸妃抬头,剪水明眸中透着绵绵柔情,她知道皇上最喜欢的,便是她这个楚楚可怜顺从的模样。  

“皇上,臣妾斗胆,有句越距的话想说与皇上听。”  

“说。”  

“太子如今风势过盛,又得了秦太师的拥护,他若忠孝也就罢了,可万一他有一丝不臣之心,臣妾唯恐他会对皇上不利。”  

皇上拧眉,冷笑一声,“不臣之心他早有了。”  

他将宸妃扶起。  

“如今唯有你还在为朕思虑,旁人都只顾着拍太子马屁,当朕已经死了。”  

听闻“死”字,宸妃抬起酥手虚捂住皇上的嘴,责怪的瞪了皇上一眼,“皇上怎可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皇上把她拉入怀中,在她柔情潋滟的双眸中,心绪缓缓柔和,“好,不说。”  

宸妃嫣然一笑,依在他胸膛,“皇上,提防一人太过吃力,可要试探一人是否忠孝,便有千百个法子。”  

今夜宫里热闹,宫外金陵城的八街九陌亦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摩肩擦踵的时候,也正是扒手们下手的好时机。  

傅景翊挤在人群前瞧着胸口碎大石的杂技,突觉腰间被扯了扯。  

他微皱眉心,撇见一个衣衫褴褛矮小的少年拼命挤开人群,逃窜而去。  

“给我!”  

少年被堵在巷子中,一个头发高高束起,雪白素衣,身材纤细干练的女子拦在他面前,手掌摊开。  

“赶紧的!”  

女子不耐烦的催了声,少年立刻从麻布腰间掏出个金线绣锦的钱袋子,放在女子掌中。  

“姑奶奶,我偷也蛮辛苦的,给我一点辛苦费,就一点,成不?”  

少年哈着腰,讨好的对她笑。  

女子掂了掂沉重钱袋子,扯开一看,不禁眉开眼笑。  

好家伙,黄灿灿金闪闪的,钱袋子的主人也不差这个钱,偷了又何妨。  

她手伸进了腰兜里,掏出两个铜板高高抛起,清脆的声音落在少年脚边。  

“给你的辛苦钱!”  

少年捡起铜板,小声埋汰了句,“女魔头,真抠。”  

“你说什么?”  

女子转身,笑盈盈的双眸却让少年不寒而栗。  

少年赶紧掐媚的笑。  

“小的说,能孝敬姑奶奶真高兴!”  

眼前这个女子叫清辞,是太师府嫡长公子秦承泽的贴身侍女。  

有点儿功夫,能以一打五。  

金陵城中的小混混被她治得服服帖帖,唯她马首是瞻,这少年也是倒了大霉,刚偷了笔大的,就让她给撞见了。  

呆在秦公子身边又不缺钱,非得跟他们这些小混混抢什么劲儿。  

没人服气,却也没人敢置喙。  

清辞一双杏眼微微扬起,给了他一个灿烂的笑容。  

“对了,你们消息比较灵通,帮我去问问有没有南淮郡主的画像。”  

“小的这就去问!”  

少年一溜烟儿跑的飞快。  

焰火不停炸空,砰砰巨响在耳边此起彼伏,窄巷时而亮堂时而黯灭。  

清辞再次打开钱袋子,掏出里头的金锭放牙口磕了磕。  

光看钱袋子的质地,就晓得这些黄白之物绝不是假货了。  

她喜滋滋的把金锭放回钱袋子,抛起又接住乐此不彼。  

“站住。”  

身后突然有人喊她,声音清朗温煦,却不容置喙。  

清辞转过身,困惑的看向眼前的约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