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屯四合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下午四点半左右。

姚远开车赶到故宫后门,接上爷爷准备回家。

几天过去,爷爷已把故宫逛了个遍,却意犹未尽。

上车之后,老爷子还在不停念叨着。

“故宫明天就闭馆了,再想来逛,就得等年后再说了”

“额还有很多好东西没看呢,尤其众多书画作品,每一幅都值得好好品味一番”

“还是京城好啊,单单一个故宫,就是国内其他所有博物馆都加起来也比不上”

姚远轻笑着接茬说道

“爷爷,您要是觉得京城好,那就跟奶奶长住在京城,额正好尽尽孝心”

“那样您不但随时能来故宫,还能去首博和军博,去其他各大博物馆参观,那多痛快”

爷爷顿了一下,却摇了摇头。

“你娃倒是有心,家里条件也没得说,但额们过完年还得回长安,京城再好,也不如家里舒服啊!”

“再说了,你娃的那套大房子实在太奢侈,让人感觉飘在空中,有点不接地气,享受过就行了!”

姚远顿了一下,这才回应道

“爷爷,您和奶奶要不习惯住楼房,那也没关系,额在附近买几套好四合院就行,到时您和奶奶随便挑一套住”

“京城的四合院接地气吧,格局比长安的院子更好一点,两座城市的气候也相差无几,基本不存在适应问题”

“饮食习惯也不是问题,不管是羊肉泡馍、水盆羊肉、还是油泼面和肉夹馍等,在京城都能吃到最正宗的,……”

听到这里,爷爷不禁轻笑一声。

“你娃口气真大,京城四合院一买就是好几套,还让额们随便挑一套住,也不怕噎着”

“额可听说,京城的好四合院非常贵,动辄几百上千万,你娃有多少钱,敢这样胡造?”

爷爷只知道姚远是亿万富翁,却不知道,他的身家已高达十四亿左右。

京城的四合院就算再贵,对姚远来说,现在都不是问题。

除了几座著名的王府他买不起,国家也不让卖。

其余任何四合院,只要公开出售,他都能轻松拿下。

听完爷爷这番话,姚远笑着解释了几句。

“爷爷,额之所以要买几套四合院,除了让您跟奶奶住的舒服,也是出于投资考虑”

“京城四合院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尤其二环内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拆一套少一套”

“四合院的价格一直在疯涨,但这只是开始,远远没有到头,将来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正因为如此,额才想着买几套四合院屯着,即是投资,也能给咱自家人住,两全其美”

爷爷顿了一下,方才赞许地点点头。

“你娃还挺精明,额看这事能成,只要价格合适,买几套四合院屯着的确不错,买房置地是咱的传统,……”

就这样一路闲聊着,姚远很快就开车回到了中海小区的家里。

把爷爷送回家后,姚远并没有在家里吃晚饭,转身又离开了。

来到地库,他没有急着开车离开,而是坐在车里打起了电话。

刚才回家路上跟爷爷的闲聊,倒是给了他一些启发,或者说是提醒了他。

趁现在京城四合院的价格还没飞上天,弄几套四合院屯着,显然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非但爷爷他们这些老人喜欢住在接地气的院子里,姚远自己也很想体会一下,京城那种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四合院生活。

想都不用想,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一定非常惬意。

电话很快接通,张丽略有些诧异的声音随即传来。

“下午好,姚先生,您怎么这会想起给我打电话了?这让我很是意外”

“下午好,张丽,我打电话给你自然有事,你现在在京城,还是回老家过年了?”姚远微笑着回应道。

“我在京城,而且把爸妈接来了,准备一起在京城过年”

“前些日子我贷款买了套次新房,一百二十平左右,比老家条件好多了”

“所以把父母接了过来,他们是第一次来京城,也算完成他们一个心愿!”

说到这里,张丽言语中已充满喜悦之情。

下一刻,她突然话锋一转,感激地说道

“姚先生,谢谢您,要不是您的帮助,我去年绝不可能接到那么多单生意、也不可能卖出去那么多套房子”

“正是通过那些生意赚的一笔笔佣金,才让我买了一套学区房,又买了现在这套大房子,这都要感谢您”

姚远轻笑一声,客气了几句。

“不必客气,张丽,也不必感谢我,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你的能力,相信你以后的生活会更好”

“听说你现在掌管的爱家地产门店已超过五家,是爱家地产的区域经理了,恭喜你升职”

“现在你手中的房源肯定也更多,我这有个大单,不知道你是否能接?这单如果办成,佣金应该足够你还清房贷”

听到这里,张丽顿时明白,自己又能赚到大笔佣金了。

下一刻,她欣喜不已地说道

“太棒了,姚先生,不知道是您要买房,还是身边的朋友要买房?介绍一下情况呗”

“您说的没错,我现在掌握的房源比以前多好几倍,不管你们要什么样的房子,我都能找到”

姚远轻声笑了笑,这才说明情况。

“是我要买房,但这次不是买楼房,是不是学区房也无所谓,当然,有牛校学位再好不过”

“你帮我找几套四合院,位置在东城或西城,必须是独门独院,不要大杂院,大杂院麻烦太多,房子也太破”

“最好是两进或三进的院子,面积越大越好,如果院子的情况很好,一进的院子也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