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钱氏恨死曾氏了,从前那些招数对她可没什么作用了。  

她直视着曾氏,道:「我一个孀居的寡妇,带着三个没爹的孩子,都得亏族里庇护,才能守住门户。您老这是让我别给二老爷守孝了,和分了宗的大伯兄,分了家的小叔子常来常往吗?」  

曾氏没想到向来软弱的钱氏会这样的顶撞她,顿时恼羞成怒,冲着钱氏就要发火。  

宋积云看着,在旁边轻轻地咳了一声。  

曾氏的脸骤然通红,却半晌也没有说话。  

宋积云淡淡地道了句:「都散了吧!」  

这是赤、祼、祼的赶她们走啊!  

曾氏三个都愣住了。  

宋积云朝郑嬷嬷使了个眼神,和大太太打了个招呼,揽着钱氏的肩膀往厅堂去。  

郑嬷嬷则带着人把曾氏和三太太客气却很强硬地请出了二房的宅院。  

听着身后高声的叫骂声,钱氏直摇头,道:「还是扯破了脸!」  

宋积云笑道:「娘,您不会以为我们还能和从前一样吧?他们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请帖递到我们家,去随个礼,当是情分。可平日里,还是各进各家的门,各吃各家的饭,彼此不要来往的好。」  

钱氏知道宋积云说的是对的,但还是颇有感慨的。  

宋积云就陪着她说了会话,安抚好她的情绪,这才重新回了小作坊,开始准备烧第八炉窑——给淮王府的矾红早就烧好派人送去了上饶。答应给元允中烧的六角盒,烧出了十三个,怎么也能凑个吉利数。  

可她手痒。  

给元允中烧六角盒的时候,烧了几个三才杯。那一炉,给元允中烧的六角盒只烧成了一个,她放进去的几个三才杯却个个品相完好。  

她干脆又给自己烧了几个玲珑杯,准备配一套茶具。  

那一炉窑几个玲珑杯也一口气烧成了。  

元允中的六角盒却一个都没成!!!  

宋积云想想就在心里叹气。  

元允中简直和她的矾红犯冲。  

如今这套茶具还差个公道杯。  

她决定再开一窑。  

要是这次还烧不好,就算了。  

总干一件事,也是挺无聊的。  

接下来的几天宋积云都没有去窑厂,一心扑在她的小作坊里。  

而窑炉滚滚的浓烟有时候会随风飘散在荫余堂的院子里,落下些许的烟尘。  

坐在院子里喝茶的邵青看着飘浮在金色茶汤上的黑粒,不由叹气:「这日子怎么时候是个尽头!听说宋小姐都已经烧了七窑了,这一窑不会又失败了吧?」  

说着,他还朝着西边双手合十,学着妇人的样子拜了拜,念了声「阿弥陀佛」,道:「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宋小姐早日心想事成!不然我们也得跟着遭殃。」  

只要是坐在院子里,就不免会被落上烟尘。  

邵青舍不得这杯上好的祁门红茶,想了想,用竹签小心翼翼地将那落在茶汤上的烟尘挑了出来。  

他这才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连个声响都没有,寂静的有点让人害怕。  

邵青不由抬头朝坐在他对面的元允中望去。  

元允中靠坐在太师椅上,冷冷地看着他。  

那目光,能把人冻死。  

这让他不由想起元允中刚刚回元家的时候,江县令不知死活地给自己的小厮取名叫「小四」,还整天「小四」地喊着,元允中当时就是这么看着江县令的。  

后来江县令可是莫名其妙就被周围的那群野猫追着挠了一个夏天!  

他打了个寒颤,忙道:「怎,怎么了?」  

不会是嫌弃他连落了烟尘的茶都喝吧?  

他看了看手中的竹签,解释道:「这茶多好啊!一年才产四、五斤。要不是机缘巧合,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么好喝的祁红呢!」  

元允中听着,看他的目光却越来越冷。  

所以他到底嫌弃什么?  

邵青脖子一梗,不怕死地道:「我也没说什么啊!这么好的茶,泼了多可惜,就是在京城,也未必能喝到这么好喝的茶!」  

元允中额头青筋直跳,道:「嫌弃院子里有烟尘,那就回屋子里去。」  

他什么时候嫌弃院子里有烟尘了?  

他只是心疼茶。  

可他能说吗?  

邵青识相地闭上了嘴。  

这段时间他觉得元允中怪怪的,好像心里憋着团火似的,随时都有可能要炸。  

他低头喝茶吃点心。  

宋家的厨子真不错,今天做的是桃心酥。  

起酥后低温炸制,再高温过油。  

面皮一层一层的,像盛开的桃花。  

邵青吃得心满意足。  

决定继续教宋家的厨子做苏式点心。  

谁知他都这样了,元允中却依旧不满意,冷不丁地对他道:「去看看,宋小姐遇到什么事了?」  

邵青差点噎住。  

他忙咽下嘴里的点心,道:「宋小姐能遇到什么事?她都没有出门。宋家窑厂的生意也好得不得了。钱太太和两位宋小姐整天念经拜佛的,吴总管都闲得没事就去厨房里端点心配着吃茶了。」  

元允中抚了抚额头,沉声质问他:「你不知道宋小姐都已经烧了八窑了吗?」  

「知道啊!」邵青尚不以为然地道,「不然我们院子里怎么会整天飘烟尘呢?」  

话说到这里,他突然顿悟,不由自主地高声道:「我知道!我知道了!你原来是在担心宋小姐啊!」  

但元允中的脸色好像更难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