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大结局(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和天命的差距,肉眼可见,不可以道理计。  

这个状态下的周清,实力已经超越大道主了,触摸到了天命领域。  

和天命相比,道主又算什么?  

杀之不难!  

故,方才造就了周清杀道主如杀鸡的神话画面。  

不过此刻状态不对的周清,并不在意这些。  

他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只要那些道主别来抢,他不会理会他们。  

很快,天心彻底成型,一颗斑斓心脏出现在玄黄界。  

到了这一步,天心对人的吸引力反而消失了,变得内敛。  

这也意味着天心真正出世,放在以往,这个时候就会有惊天混战爆发,诸多大道主开始争夺此物。  

但这一次…  

所有大道主都只能隔空注视,压抑着自身的想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他们可以为争夺天心而死,但不能像刚才九幽魔帝他们那样死啊!  

那不是去争夺承载天命的机会,而是去当小鸡仔给周清屠戮。  

再疯狂的人,面对周清也不敢猖狂了。  

就这样,在诸多道主满含各种情绪的注视下,周清伸出手,握住了天心,下一秒,他消失不见。  

玄黄界,虚空诸天,时间长河之内,再也没有他的踪迹。  

看见这一幕,所有道主或是叹息,或是愤怒,或是沉默。  

历史上每一位承载天命者,在得到天心之后,都是这样突兀消失的,等他们再现时,就已经晋升天命境了。  

得到天心,并不一定能够炼化,很有可能条件不符,只能放弃,但在得到天心之后突然消失了,那就意味着一定可以承载天命。  

所以,这次天心争夺之战,到此便结束了,还是以一种离奇的,超越道主认知的方式结束了。  

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很多道主都觉得,他们明里暗里所做的一切准备,漫长岁月的等待,完全成了一个笑话。  

令人苦涩。  

“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早知如此,不如不在这个时代醒来!”  

“既有周清,何必再有我们?”  

而在周清握住天心之后,他便来到了一个地方。  

这里是彩色的,与天心上流动闪耀的颜色相同,周围除了绚烂的色彩,再无他物。  

来到这里之后,周清保持着握住天心的姿态,眼神混沌,出神良久。  

在接触到天心之后,一些信息就自动浮现在了他心中,让他明悟了关于自身的始末。  

“原来如此。”  

良久之后,周清低语:  

“我就是天命。”  

“没错,你即天命。”  

一道声音在这片斑斓区域响起,在周清前方响起。  

说话之人,是一位白发道袍的老者,他并不具备真实的形体,只是虚影。  

周清此刻内心淡漠到了极致,已经处于近乎不在乎任何东西的状态了。  

因此,面对这一位他已经猜出了身份的虚影,他也只是面无表情的吐出两字:  

“太上。”  

“周清。”  

太上看着周清,眼神空冥,万般景象显化,仿佛蕴含着一方诸天。  

“你,现在明白了吗?”  

“明白了一部分。”  

周清说这话的时候,目光落在太上后方,那里有两道更淡的虚影存在,由简约的线条勾勒而成,与太上并存,三者一体,圆满无瑕。  

元始,灵宝。  

太上缓缓说道:“天命,至理也。”  

“如我等想要超越道主,成就天命境,便需要承载天命,以天命来壮大己身之道,最终,让己身之道升华为另外一个‘天命’。”  

这就是通过承载天命来突破的本质,将自己也提升到这个层次。  

借天命修己道,以天命成“天命”。  

“而承载、融合天命,却也是相互之事,在生灵通过天命提升自我,升华为另外一个‘天命’时,天命也会得到同等程度的壮大、提升。”  

“每有一位道友承载天命,成就天命境,便代表着天命本身,亦得到了另外一份‘天命’为补充。”  

大道主承载天命,与天命完全融合,这代表着双方的一切,都会为对方开放。  

生灵能汲取天命的力量与至理蜕变,那么天命自然也会从生灵这里得到同等的东西,这很容易理解。  

周清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注视着太上,太上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日积月累,承载天命的道友愈发之多,天命得到的补充也也愈发之多,和最开始时相比,天命已经扩张、壮大了无穷无尽的程度。”  

“一直到太一道友承载天命之后,天命在无止境的扩张中,终于发生了变化。”  

“本该没有任何意识与本能的天命,诞生了微弱的灵性。”  

“那份微弱的灵性诞生之初,无意识的活动时,导致了一点天命的坠落,那一点天命来到了世间,形成了一颗种子,最终种子成长为了一棵天命之树,孕育出了天命果实。”  

这就是天命之树的来历,也是源于天命。  

“在那一点天命坠落人世时,有一位道友的命数,在冥冥之中与他相符,碰巧与它结下了因果,这也注定了漫长岁月后天命果实的归属。”  

周清知道,那一位与一点天命缔结因果的人,正是太一纪刚开辟时的玄黄道尊。  

玄黄道尊是一位古老的道主,活过了数个纪元,并非是太一纪才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